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门人有作令云南者,家本苦寒,仅携一子一僮,拮据往,需次会城。久之,得补一县,在滇中尚为膏腴地。然距省窈远,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门人有作令云南者,家本苦寒,仅携一子一僮,拮据往,需次会城。久之,得补一县,在滇中尚为膏腴地。然距省窈远,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门人有作令云南者,家本苦寒,仅携一子一僮,拮据往,需次会城。久之,得补一县,在滇中尚为膏腴地。然距省窈远,其家又在荒村,书不易寄,偶得鱼雁,亦不免浮沈,故与妻子几断音问,惟于坊本缙绅中检得官某县而已。
偶一狡仆舞弊,杖而遣之,此仆衔次骨。其家事故所备知,因伪造其僮书云,主人父子先后卒,二棺今浮厝佛寺,当借资来迎,并述遗命,处分家事甚悉
初令赴滇时,亲友以其朴讷,意未必得缺,即得缺,亦必恶。后闻官是县,始稍稍亲近,并有周恤其家者,有时相馈问者。其子或有所称贷,人亦辄应,且有以子女结婚者。乡人有宴会,其子无不与也。及得是书,皆大沮。有来唁者,有不来唁者。渐有索逋者,渐有道途相遇似不相识者,僮奴婢媪皆散,不半载门可罗雀矣。
既而令托入觐官寄千二百金,至家迎妻子,始知前书之伪,举家破涕为笑,如在梦中。亲友稍稍复集,避不敢见者,颇亦有焉。
后令与所亲书曰:一贵一贱之态,身历者多矣;一贫一富之态,身历者亦多矣。若夫生而忽死,死逾半载而复生,中间情事,能以一身亲历者,仆殆第一人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拮据往,需次会城次:住宿
B.二棺今浮厝佛寺厝:放置
C.后闻官是县官:做官
D.其子无不与也与:给予(礼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偶一狡仆舞弊,杖而遣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因伪造其僮书云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C.避不敢见者,颇亦有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D.亲友以其朴讷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云南县令家境十分苦寒清贫,因此到任后,与家人的书信来往十分不便,几乎与妻子儿女断绝了音信。
B.县令的家人在民间刻本《缙绅录》中查得他在云南某县做官,于是亲友乡邻都愿意出钱周济他们,还经常赠送东西慰问他们,表现出乡邻们热心善良的品质。
C.当亲友乡邻得知前面一封书信是假的后,一改往日的冷落面目,又渐渐亲近他的家人了。而那些回避不敢再见他们的人,还算有骨气,不会趋炎附势,当势力小人。
D.这则故事虽然短小,但涵义颇深。县令的经历实在奇特,其家人也经历了大悲大喜的人间闹剧,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可见一般。
小题4:(1)请用“/”给下面文段中划线部分断句。(2分)
东 坡 居 士 自 今 日 以 往 不 过 一 爵 一 肉 有 尊 客 盛 馔 则 三 之 可 损 不 可 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上。(选白《东坡志林·记三养》)
(2)请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并述遗命,处分家事甚悉。(2分)
译文:
②其子或有所称贷,人亦辄应。(3分)
译文:
③中间情事,能以一身亲历者,仆殆第一人矣。(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D(与:参与,参加)
小题2:B(均译为“于是就”,连词  A、表承接关系,可不译;表转折关系,“可是”,“但是”。  C、兼词,于此,于其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表原因的连词,因为:表手段与方法的连词,用,凭借)
小题3:D(A、书信往来不便不是因为家境苦寒,而是任上离省城远,且家在荒村。B、“表现出乡邻们热心善良的品质”有误。  C、不是有骨气,而是有羞愧之心。)
小题4:(1)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东坡居士从今日以后,(每餐)不过喝一杯酒,吃一个带肉的菜;有尊贵的客人来访,丰盛的饭食增加三倍,可以减少不可以增加。有人邀请我赴宴,(我)要预先给主人讲明我的规矩。(如果)主人不听从而超过了我的要求,(我)就停止(不吃饭告辞回家)。)
(2)①同时详述了主人的遗嘱,(遗嘱中)安排家事十分周详。(“处分”、“悉”各1分。)
②他的儿子有时向人借钱,对方就有求必应。(“或”、“称贷”、“辄”各1分。)
⑧(这)其中的情态,能够让一个人来亲身经历的,我恐怕是第一个了。(“中间”、“一身”、“殆”各1分,如果“仆”泽为“仆人”扣1分。)
解析
参考译文:我有个门生在云南当县令。(当初),他的家境本来苦寒,只带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家童,紧巴巴地前往(候补),需要住宿在省城。等了很久,候补了一个县令官职,(这个地方)在云南中部,还算是个富饶之地。但是(该县)离省城较远,他的家又在荒僻的村子,书信不容易寄达。偶然得到一封书信,也不免几经周折,因此(他)几乎和妻子儿女断了音信.家人(也)只能在民间刻本的《缙绅录》中查得他在某县做官罢了。
偶然(有一次),县令的一个狡猾的仆人舞弊,(县令)杖责一顿并赶走了他,这个仆人对他恨之入骨。县令的家事(这个仆人)本来就全部知晓,于是就伪造县令的家僮写信(给县令的家人)说,主人父子俩先后死了,两口棺材如今草草安放在佛庙中,请借钱来迎回(老
家安葬),同时详述了主人的遗嘱,(遗嘱中)安排家事十分周详。
当初县令前往云南时,亲友因为他朴实木讷,认为他未必能补得上官,即使能够补上了,也一定不是好的职位。后来听说他在这个(富饶的地方)当官,才渐渐(和他的家人)亲近,并且有周济他家的,有时常赠送东西慰问他们的。他的儿子有时向人借钱,对方就有求必应,而且有的还与他家攀谈婚事。乡里每有宴会,他的儿子都要参加。等得到达封信后,人们都大失所望,有来吊唁的,也有不来的。渐渐的有人前来讨债了,渐渐的有的人在路上相遇装作好像不认识似的。(他家的)僮奴婢媪都走了,不到半年,便门庭冷落了。
不久,这位县令委托进京觐见皇帝的官员把一千二百两银子带给(县令)的家人,并到(县令的)家中迎接妻子儿女(到云南去),(大家)才知道前一封信是假的,全家人破涕为笑,好像是在梦中。(于是)亲友们又渐渐聚拢来,(而)回避不敢再见(县令家人)的,也有很多人。
后来县令给他的二个好友写信说:一贵一贱的情态,亲身经历过的人很多;一穷一富的情态,亲身经历过的人也很多。至于那活着的忽然死了,死了大半年又复活(的情况),这其中的情态,能够让一个人来亲身经历的,我恐怕是第一个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史记。孔子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色作 作:改变。
B.子路愠见 愠:恼怒
C.意者 吾未仁也 意:意见
D.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顺:合乎人意。
小题2:下面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对于孔子对待三个学生的态度,看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热情赞扬了颜回,批评了子路和子贡;相形之下,对子贡批
评得严厉。
B.孔子热情赞扬了颜回,批评了子路和子贡!相形之下,对子路批
评得严厉
C.孔子对三个学生都作了批评,只是对颜回批评得很含蓄。
D.孔子对子路、子贡的批评态度相同,对颜回作了含蓄的赞扬。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孔子周游列国过程中的一个故事:孔子打算去楚国应聘,陈
和蔡的执政大夫恐怕孔子被楚重用对自己不利,就发兵把孔子和他
的随从学生包围在旷野上。面对断粮挨饿的困境,孔子在病中仍弹
琴并批评教育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后来楚王发兵来接,孔子才得
脱险。
B.这是孔子周游列国过程中的一个故事:孔子打算去楚国应聘,陈和
蔡的执政大夫恐怕孔子被楚国重用后对自己不利,就发兵把孔子和
他的随从学生包围在旷野上,面对断粮挨饿的困境,孔子也产生了
悲观情绪,发出“吾道吾邪”的疑问。只因颜回的一番答话才使他
重新振作起来。后来楚王发兵来接,孔子才得脱险。
C.孔子在去楚国途中被陈、蔡的执政大夫发兵围困在旷野上,既不能
脱身,又没有粮吃;他的一些学生很有怨气,孔子对他的学生作了
批评教育,平息了他们的怨气。
D.孔子在去楚国途中被陈蔡的执政者发兵围困在旷野上,既不能脱身,
又没有粮吃,他的一些学生心中也很有怨气。但面对困境,孔子意
志坚定,情绪乐观,并联系实际,有说服力地批评教育了那些信心
不足的学生,显示了大教育家的风度。
小题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4分)
虽 然 夫 子 推 而 行 之 不 容 何 病 不 容 然 后 见 君 子 夫 道 之 不 修 也 是 吾 丑 也 夫 道 既已 大 修 而 不 用 是 有 国 者 之 丑 也 不 容 何 病 不 容 然 后 见 君 子 孔 子 欣 然 而 笑 曰 有 是 哉 颜 氏 之 子 使 尔 多 财 吾 为 尔 宰 于 是 使 子 贡 至 楚 楚 昭 王 兴 师 迎 孔 子 然 后 得 免。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②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段后面的题目。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1:下面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桂棹兮兰桨 ——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
B击空明兮溯流光——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浮动着月光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C 渺渺兮于怀——我的心想得很远啊
D 望美人兮天一方——盼望美人啊,我们却天各一方。
小题2:下面前两句话比喻泛舟赤壁之乐,后两句话比喻洞箫和鸣之悲,对本体和喻体相似之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轻松愉快)
B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超然脱俗)
C 舞幽壑之潜蛟 (了无声形)                  
D 泣孤舟之嫠妇 (孤寂悲切)
小题3: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点题,写泛舟赤壁的情景,主客乘舟,饮酒诵诗,如同离开人世,飞升仙境,写出了酒酣神迷时的幻觉。
B 第二段分为两层,第一层由“乐”引起,写饮酒之乐、扣舷而歌之乐;第二层写洞箫和鸣,其声缠绵悲哀,气氛由轻松而沉重,由愉快而抑郁。
C 这两段虽然不是文章的主体内容,但为全赋重心得主客对答部分创造了气氛,培养了情绪,做好了铺垫。例如,由洞箫的哀怨,引出对曹孟德的感伤,再引出苏子的宏论。而且,起篇之江、月,贯穿始终。
D 这篇抒情赋,既有“清风徐来”之类的整句,又有“于是饮酒乐甚”之类的散句,整齐和谐、自然流畅,二者兼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9分)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③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选自《新序•杂事四》)
注:①劬:qú 勤劳;②窳:yǔ 懒惰;③惄:nì 忧思。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搔:通“***”,扰乱B.楚亭旦而行瓜行:巡视
C.此梁之阴让也让:谦让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信:守信用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申之以孝悌之义
B.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因具以闻楚王因击沛公于坐
D.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小题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篇)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篇)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阳货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季氏篇)
⑴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3分)
译:                                                                          
②恶称人之恶者。 (3分)
译:                                                                         
(2)用自己的话概述孔子所说的“君子”的形象特征(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怨岂在明,不见是图谋取
B.拜同知谏院拜见
C.致主处身,二者胥失互相
D.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随便,轻率
小题2:以下四组句子,能直接表现范纯仁以民为本政治理念的一组是(3分)      ①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               ②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③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④法不至死,以情***之 ,岂理也邪
⑤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广义          ⑥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
A.①②⑥B.①②③C.②④⑥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反对以变法搜括钱财,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B.范纯仁敢于弹劾权贵,他指出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轻罪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使他们在狱中疾病而死,而是给他们自新的机会。这样一年之后,被关押的囚犯大半出狱了。
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也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恩,只求朝廷所任用的是正直的人。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
(2)每戒子弟曰:“……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