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下列各题,共22分)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

文言文阅读(下列各题,共22分)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文言文阅读(下列各题,共22分)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
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并命户部遣官助成龙赈济宣化等处饥民。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年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未几,卒於官。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綈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狱:监狱
B.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论:定罪
C.为政当知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察:明晓
D.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素:朴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方兵后,遍地榛莽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
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C.招民垦田,贷以牛种
宁许以负秦曲
D.履谦过而不改
拔剑撞而破之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正面表现于成龙“廉”和“能”的一组是(    )(3分)
A.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
居数月,政化大行
B.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
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
C.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D.惟笥中綈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罗城民风犷悍且刚经历战争,于成龙任知县后,重建制度,整顿治安,发展生产,兴办教育,这些措施使罗城秩序井然。
B.任四川合州知州期间借给百姓种子和耕牛,鼓励人民开荒种田,又经常微服暗访,为民请命避免了因为株连而产生的冤狱。
C.朝廷军队正在岳州攻打进犯湖南的吴三桂时,命令于成龙建造浮桥让军队渡河,浮桥刚修好,暴发的山洪冲毁了浮桥,于成龙竟然因此而被免官。
D.权贵们散布关于于成龙的流言,当权大臣明珠又与于成龙不和,在有人弹劾于成龙后,皇帝依然让他留任,表现了皇帝对于成龙的信任。
小题5:断句:(4分)
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 子 罕 弗 受 献 玉 者 曰 以 示 玉 人 玉 人 以 为 宝 也 故 敢 献 之 子 罕 曰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 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A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断句:宋 人 或 得 玉/献 诸 子 罕/子 罕 弗 受/献 玉 者 曰/以 示 玉 人/玉 人 以 为 宝 也/故敢 献 之/子 罕 曰/我 以 不 贪 为 宝/尔 以 玉 为 宝/若 以 与 我/皆 丧 宝 也/不 若 人 有 其 宝
小题1:(1)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
(2)有公文命令于成龙修造浮桥渡过军队,浮桥刚修造好,山洪暴发,浮桥被冲塌了,于成龙获罪被免除了官职。
解析

小题1:狱:案件
小题1:A项均为介词,正当。  B项第—句“其”为副词,可译为“一定,可要”;第二句“其”为代词,可译为“自己”。  C项第—句“以”为介词,把;第二句为表目的连词“来”。  D项第一句“而”为连词,表递进,可译为“而且”;第二句“而”为连词,表承接。
小题1:A项中“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可表现爱民但不能表现廉洁。B 项中“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写权势之家对于成龙的惧怕和中伤,但不能正面表现于成龙的为政能力。  C项中“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不表现“廉”。
小题1:文中并未写到在罗城时微服暗访;迁福建时“白康亲王杰书”为民请命避免了因为株连而产生的冤狱。
小题1:略
小题1:(1)“拊循”“申明保甲”各1分,语意顺畅,没有其它明显错误1分。
(2)“檄”“桥圮”“坐”各1分。
【参考译文】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流行瘴气瘟疫,民风粗犷凶悍。又正处于战争之后,遗地荒草荆棘,县城中仅有六家居民,县城也没有城墙和官署。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于成龙和百姓相亲相爱如同家人和父子一样。他向上级写文书请求放宽徭役制度,又兴建学舍,创立养济院,凡是应当兴办和去除的事情,都按次序一件一件实行,全县治理得很好。总督卢兴祖等人以政绩“卓异”为理由把他推荐给朝廷。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在大乱之后,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于成龙请求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满一个月后,户口增加到上千。又升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官署设在岐亭,他曾经到村落中去微行私访,遍访民间隐情,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康熙十三年,代理武昌知府。吴三桂进犯湖南,朝廷军队正进攻岳州时,有公文命令于成龙修造浮桥渡过军队,浮桥刚修造好,山洪暴发,浮桥被冲塌了,于成龙获罪被免除了官职。康熙十七年,迁官为福建按察使。有百姓因为与海外有来往而获罪,株连了几千人,案件审讯完毕,判处统统斩首。于成龙写信告诉康亲王杰,认为所株连的多是平民,应该查清以后释放他们。康亲王平素很敬重于成龙,就全部答应了他的请求。康熙十九年被提拔为直隶巡抚。宣化以前有因被洪水冲上泥沙覆盖的田地一千八百顷,前任长官金世前任长官金世德请求免除田赋,没有得到批准,成为百姓的负担。于成龙又上奏章请求,朝廷听从了。又因为这地方夏秋两季节屡次遭受灾害,请求朝廷赈灾。又另外写奏章弹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污,赵履谦被按律惩治。康熙二十年,进京朝觐,回答皇帝垂问,皇上褒奖他是“清官第一”。又说他弹劾赵履谦很恰当,于成龙回答说:“赵履谦了过错却不改正,我不得已才弹劾他。”皇上说“处理政务应该懂得大体,小处明白不值得提倡。做人贵在始终如一,你可一定要自勉呀!”随着赏赐给他国库银一千两,皇帝自己乘坐的骏马一匹,还做诗表达对他的褒扬和恩宠,并命令户部派官员协助于成龙赈济宣化等地的饥民。不久,升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到了江南,自己衣食住行很简陋,每天只吃糙米和蔬菜。在那里几个月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风大改变。权势之家担心对自己不利,就编造出一些流言蜚语。明珠在朝廷内当政,尤其与于成龙不和。康熙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监督修造漕运船只返回京城,弹劾于成龙年老体衰,被中军副将田万侯欺骗蒙蔽。皇帝命令于成龙就此事回奏,于成龙引咎请求严厉处罚,皇帝下诏书于成龙继续任职,田万侯降职调离。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在任上去世。于成龙历任各种官职从未带过家属,他去世的时候,将军、都统以及幕僚属吏入内检点遗物,竹箱内只有一身丝绸棉袍,床头盐制豆豉和一些日常用具罢了。百姓听到噩耗,罢市,很多人聚在一起痛哭,家里绘制他的画像祭祀他。皇帝赏赐公祭安葬的礼遇,谥号为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察海疆回到京城,皇上询问于成龙为官的情况,锡住回奏说他很清廉,只是因为轻信别人,有时候被下属欺骗。皇上说:“于成龙在江南作总督,有人说他改变了朴素之风,等他死后,才知道他始终很廉洁,被百姓称赞。大概因为秉性梗直,那些不肖之徒带着私仇以谗言陷害他,才编造出这样的话罢了。当官像于成龙一样的人,能有几个呀?”
举一反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与“范增数目项王”中“目”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C.太子既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道芷阳间行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与“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若亡郑而有意于君,敢以烦执事
B.愿得樊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见臣
C.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D.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与“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河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4:翻译下列加横线的句子
(1)不然,籍何以至此?(3分)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分)
                                                                          
(3)司隶冯方女有国色,避乱扬州。袁术登城见而悦之,遂取焉。诸妇教以将军贵人重节气宜数涕泣以示忧愁也若此必加重”。冯女后见术每垂泣术果以为有心益宠之诸妇乃共绞杀,陷之于厕,言其哀怨自杀。术以其不得志而死,厚加殡敛。(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六国论(节选) 苏 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克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军。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英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 李 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sàn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正确义项依次是 ( )
①窃怪天下之诸侯。               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③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④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A.私下 责备 排斥 困乏 B.私下 责怪 排斥 困窘
C.偷偷的 过失 排除 困惑D.谦词不译 责怪 摈弃 困乏
小题2:下列加横线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②以为必有自安之计。 ③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④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⑤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⑥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③⑥ D.②③
小题3:下列句子中的“乃”同“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的“乃”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③乃没水而死。 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⑤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小题4:翻译下面两句话。(4分 )
(1)彼秦者将何为哉?                (2)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小题5:苏辙、李桢二人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 (6分)
苏辙:                        李桢: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19分)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有顷,佗偶至主人许,主人令佗视平,佗谓平曰:“君早见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应时归,如佗所刻。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注①差,chài ,病好了。 注②蛇,一种寄生虫。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辟:征召。
B.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语:告诉。
C.家人车载欲往就医。车:用车。
D.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寤:睡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若当灸,不过一两处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①遇良医乃可济救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①太祖闻而召佗②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D.①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他不但通晓几种经书,而且精于医方和用药,多次为病人医治疑难病症。
B.病人假如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就立即饮服华佗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像醉死了一样,毫无知觉。
C.梅平虽然见到了华佗,但疾病已经凝积,华佗说他只能再活五天,后来果然如华佗所说的那样。
D.广陵郡太守陈登得了病,华佗给他看了病做了药汤,同时还告诫陈登,说他这种病三年以后会复发。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⑴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4分)
⑵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3分)
⑶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也。夔幼丧父,与母兄居,以孝友称。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然遂为术所留。久之,术与桥蕤俱攻围蕲阳,蕲阳为太祖①固守。术以夔彼郡人,欲胁令说蕲阳。遂遁匿灊山②。
建安二年,夔将还乡里,度术必急追,乃间行得免,明年到本郡。顷之,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时有传袁术军乱者,太祖问夔曰:“君以为信不?”夔对曰:“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夫失道之主,亲戚叛之,而况于左右乎!以夔观之,其乱必矣。”迁长广太守。长广县人管承,徒众三千余家,为寇害。夔曰:“承等非生而乐乱也。今兵迫之急,彼恐夷灭,必并力战。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烦兵而定。”乃遣郡丞黄珍往,为陈成败,承等皆请服。牟平贼从钱,众亦数千,夔率郡兵与张辽共讨定之。东牟人王营,众三千余家,胁昌阳县为乱。夔遣吏王钦等,授以计略,使离散之。
是时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乃上言曰:“所领六县,疆域初定,加以饥馑,若一切齐以科禁,恐或有不从教者。有不从教者不得不诛,则非观民设教随时之意也。愚以为此郡宜依远域新邦之典,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太祖从其言。
入为丞相东曹掾。夔言于太祖曰:“夔闻以贤制爵,则民慎德;以庸制禄,则民兴功。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间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在朝之臣,时受教与曹并选者,各任其责。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如是则天下幸甚。”太祖称善。魏国既建,拜尚书仆射。文帝践阼,封成阳亭侯,邑三百户。疾病屡乞逊位文帝挽再三。薨,谥曰靖侯。子曾嗣,咸熙中为司徒。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二》,有删改)
注:①太祖:即魏太祖曹操。②灊山:灊,音qián。灊山,古地名,在今安徽霍山东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胁令说蕲阳游说
B.乃间行得免赶时间
C.不可卒绳以法通“猝”,仓猝
D.若一切齐以科禁同等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3分)
以夔彼郡人                            蕲阳为太祖固守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乃间行得免                            其民间小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小题3:下列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      
B.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
C.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间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     
D.疾病/屡乞逊位/文帝挽再三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夔为人很有气节,他曾拒绝袁术的征召,后来袁术又企图利用他攻克蕲阳,他就趁机逃到了灊山。
B.何夔治理郡县很有办法,可谓足智多谋,有时以柔克刚,有时武装攻克,有时使用离间计,各个击破。
C.何夔曾提出“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上思国家法律,下忧百姓实际,可见其治郡很有全局观。
D.何夔分析问题能从实际出发,太祖多次采纳他的建议。文帝继位后,对他很敬重。他死后,爵位由儿子何曾继承。
小题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3分)
译文:                                                                        
(2)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烦兵而定。(3分)
译文:                                                                        
(3)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
(1)以上最能反映“正名”具体内容的一句话是                         
(2)为何孔子那么强调“正名”的重要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