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陈亮传(明)李贽陈亮字同甫,永康人。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陈亮传(明)李贽陈亮字同甫,永康人。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亮传
(明)李贽
陈亮字同甫,永康人。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国士也!”及葵执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时豪俊。
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亮圜视钱塘,喟然叹曰:“城可灌耳!”盖以地下于西湖也。淳熙五年,孝宗即位,又十七年矣。亮更名同,复诣阙上书。书奏孝宗赫然震动,欲榜朝堂,用种放①故事,召令上殿,将擢用之。左右大臣恶其直言,遂有都堂审察之命。亮待命十日,再诣阙上书。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遂渡江而归。日与邑之狂士饮,醉中戏为大言,有欲中亮者,以其事首刑部侍郎何澹。澹尝为考试官,黜亮,亮不平,数语侵澹,澹闻而慊之,即檄状以闻,事下大理,笞掠亮无完肤。孝宗知为亮,及奏入取旨,帝曰:“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划其牍于地。亮遂得免。
居无何,亮家僮杀人,适被杀者尝辱亮父,其家疑事繇亮,闻于官。乃囚亮父于州狱而属台官论亮情重下大理时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而辛弃疾罗点素高亮才援之尤力复得不死。
未几,光宗策进士,问以礼尔政刑之要,亮以君道师道对。时光宗不朝重华宫②,群臣更进迭谏,皆不听。得亮策,及大喜,以为善处父子之间。奏名第三,御笔擢第一。既知为亮,则大喜。孝宗在南内,宁宗在东宫,闻之皆喜。授签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未至官,一夕卒,年五十五。
亮志存经济,重许可,人人见其肺肝。虽为布衣,荐士恐弗及。家仅中产,畸人寒士,衣食之久不衰。卒之后,叶适请于朝,命补一子官,非故典也。
李卓吾③曰:“终始知公者叶,虽与文公④游,文公不知也。乃郡守周葵早岁便知亮,异哉!堂堂朱夫子反以章句绳亮,粗豪目光,悲夫!士唯患不粗豪耳,有粗有豪,而后真精细出矣;不然,皆假也!”
(选自《 明代散文选注》,岳麓书社出版,有删改)
【注】①种放:北宋隐士,屡辞征辟,后诏至京,“对崇政殿,以幅巾见,命坐与语。……即日授左司谏,直诏文馆,赐巾服简带”(《宋史。隐逸传》)。②重华宫:为孝宗所居处,借指退位为太上皇的孝宗。③卓吾: 李贽,号卓吾,明代思想家、文学家。④文公:朱熹,字元晦,文公是其谥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朝士白事,必令揖亮白:明白
B.居无何,亮家僮杀人居:居住
C.以其事首刑部侍郎何澹首:首先
D.命补一子官,非故典也故典:先例、成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生而目光有芒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B.独亮持不可,因上《中兴五论》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C.即檄状以闻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既知为亮,则大喜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囚亮父/于州狱而属台/官论亮情重/下大理时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而辛弃疾罗点素高/亮才援之/尤力复得不死。
B.乃囚亮父于州狱/而属台官论亮情重下/大理时/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而辛弃疾罗点素高亮才/援之尤力/复得不死。
C.乃囚亮父于州狱/而属台官论亮情重/下大理/时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而辛弃疾罗点素高亮才/援之尤力/复得不死。
D.乃囚/亮父于州狱/而属台/官论亮情重下/大理时/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而辛弃疾/罗点素高/亮才援之/尤力复得不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亮很有才气,喜欢谈论兵法,写作水平也很高,深得所在地之郡守周葵的赏识与栽培,也因此有幸结识了当时的英雄豪杰。
B.陈亮失意之时,整日借酒消愁,曾有一次,因为酒后骂了当时的主考官何澹,所以遭到了罢免,并被其陷害下狱,受尽折磨。
C.对于光宗不朝太上皇孝宗之事,陈亮的谈论暗合光宗之意,也得到了孝宗与宁宗的认可,所以在考试进士时,被光宗钦点为第一,随后还被授予签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一职。
D.陈亮家境不是很殷实,才能卓异,性格直率,敢于直谏,前后共上书三次,可堪重用却终生未能得以重用,就连常与他的朱熹也并不真正了解,作者深感遗憾和痛惜。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B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初,南阳樊英,少有学行,名著海内,隐于壶山之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赐策书征之,不赴。是岁,帝复以策书、玄纁,备礼征英,英固辞疾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疾不肯起;强舆入殿,犹不能屈。帝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其后帝乃为英设坛,令公车令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英辞位不受,有诏譬旨,勿听。
英初被诏命,众皆以为必不降志。南郡王逸素与英善,因与其书,多引古譬谕,劝使就聘。英顺逸议而至。及后应对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河南张楷与英俱征,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民也。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臣光曰:古之君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隐非君子之所欲也。人莫己知而道不得行,群邪共处而害将及身,故深藏以避之。王者举逸民,扬仄陋,固为其有益于国家,非以徇世俗之耳目也。是故有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被褐怀玉,深藏不市,则王者当尽礼以致之,屈体以下之,虚心以访之,克己以从之,然后能利泽施于四表,功烈格于上下。盖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也。
荀子曰:“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木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木,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或者人主耻不能致乃至诱之以高位胁之以严刑使彼诚君子邪则位非所贪刑非所畏终不可得而致也可致者皆贪位畏刑之人也乌足贵哉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十一》,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英固辞疾笃坚决
B.强舆入殿,犹不能屈本义为“车”,这里指用轿子抬
C.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处理
D.务其实不务其名也追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②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
B.①怒万乘之主②若蝉之归明火也
C.①英顺逸议而至②而子始以不訾之身
D.①诏以为光禄大夫②故深藏以避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皇帝诚心征召樊英的一组是   (3分)
①乃为英设坛                           ②多引古譬谕,劝使就聘
③赐告归,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     ④复以策书、玄纁,备礼征英
⑤举贤良、方正、有道                   ⑥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
A.①②⑥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皇帝一再征召樊英,任命他在朝廷担任官职,但樊英多次以重病为由推辞。
B.素与樊英要好的王逸写信劝他应征,还引用了很多古人的事例开导他,樊英听从了王逸的建议赴京应召。
C.樊英在应对皇上提问时,没有什么不同凡响的谋略。与他同时被征召的张楷毫不留情当面指责他进退失据。
D.司马光指责张楷名不副实,认为张楷道德不足以尊主,智能不足以庇民,并且脾气特别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第五琦,京兆长安人。少孤,事兄华,敬顺过人。及长,有吏才,以富国强兵之术自任。天宝初,事韦坚,坚败贬官。累至须江丞,时太守贺兰进明甚重之。会安禄山反,进明迁北海郡太守,奏琦为录事参军。禄山已陷河间、信都等五郡,进明未有战功,玄宗大怒,遣中使封刀促之,曰:“收地不得,即斩进明之首。”进明惶惧,莫知所出,琦乃劝令厚以财帛募勇敢士,出奇力战,遂收所陷之郡。令琦奏事,至蜀中,琦得谒见,奏言:“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若假臣职任,使济军须,臣能使赏给之资,不劳圣虑。”玄宗大喜,即日拜监察御史。寻加山南等五道度支使,促办应卒,事无违阙。迁司金郎中、兼御史中丞,使如故。于是创立盐法,就山海井灶收榷其盐,官置吏出粜。其旧业户并浮人愿为业者,免其杂徭,隶盐铁使,盗煮私市罪有差。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上用以饶。迁户部侍郎、兼御史丞,专判度支。
初,琦以国用未足,币重货轻,乃请铸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行用之。及作相,又请更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与乾元钱及开元通宝钱三品并行。既而谷价腾贵,饿殣死亡,枕藉道路,又盗铸争起,中外皆以琦变法之弊,封奏日闻。乾元二年十月,贬忠州长史,既在道,有告琦受人黄金二百两者,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期光以为此是琦伏罪也,遽奏之,请除名,配流夷州,驰驿发遣,仍差纲领送至彼。宝应初,起为朗州刺史,甚有能政,入迁太子宾客。属吐蕃寇陷京师,代宗幸陕,关内副元帅郭子仪请琦为粮料使、兼御史大夫,充关内元帅副使。未几,改京兆尹。车驾克复,专判度支,兼诸道铸钱盐铁转运常平等使。前后领财赋十余年。鱼朝恩伏诛,琦坐与款狎,出为处州刺史,历饶、湖二州。上以其材,将复任用,召还京师,信宿而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新唐书·第五琦传》)
注:①收榷:收归专卖。②浮人:闲散人员。③用以:用度。④纲领:役使。⑤车驾克复:皇帝复归长安。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盗煮私市罪有差市:交易,买卖
B.人不益税而上用以饶益:增加
C.属吐蕃寇陷京师属:恰逢,正赶上
D.琦坐与款狎坐:坐等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部表现第五琦在理财方面很有才能的一项是(    )(3分)
①时太守贺兰进明甚重之 ②琦乃劝令厚以财帛募勇敢士 ③促办应卒,事无违阙。
④乃请铸乾元重宝钱  ⑤起为朗州刺史,甚有能政 ⑥关内副元帅郭子仪请琦为粮料使
A.①⑤⑥B.③④⑥C.②③④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关于文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五琦是唐朝时陕西长安人,他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与他的兄长一起生活,他侍奉兄长非常恭顺,超过了别人。
B.安禄山造反之时,第五琦在贺兰进明手下做事,他献计用重金招募敢死队,终于收
复了失陷的城池。
C.面对国家币重货轻的局面,第五琦改革货币,他铸造了两种新的钱币,与原来的开
元通宝钱共同使用。
D.第五琦在被贬谪到忠州长史的途中,又被御史刘期光查出曾经收受了贿赂黄金二百
两,所以被判发配到夷州。
小题4:翻译文章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若假臣职任,使济军须,臣能使赏给之资,不劳圣虑。(5分)
(2)中外皆以琦变法之弊,封奏日闻。(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担任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颠:跌倒
C.且尔言过矣过:责备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讨厌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虎兕出于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龟玉毁于椟中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将请罪于君,君不许
小题3:以下几句话,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3分)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⑤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⑥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B.③④⑤C.③⑤⑥D.④⑤⑥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公孙袭对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刘向《新序·杂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3分)
(2)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5分)
(3)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司徒刘穆之从兄子也,世居京口。父仲道,高祖克京城,以补建武参军,与孟昶留守,事定,以为余姚令,卒官。秀之少孤贫,有志操。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之独不动,众并异焉。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兄钦之为朱龄石右军参军,随龄石败没,秀之哀戚,不欢宴者十年。景平二年,除驸马都尉。家贫,求为广陵郡丞。仍除抚军江夏王义恭、平北彭城王义康行参军,出为无锡、阳羡、乌程令,并著能名。
元嘉十六年,迁建康令,除尚书中兵郎,重除建康。性纤密,善纠摘微隐,政甚有声。吏部尚书沈演之每称之于太祖。世祖镇襄阳,以为抚军录事参军、襄阳令。襄阳有六门堰,良田数千顷,堰久决坏,公私废业。世祖遣秀之修复,雍部由是大丰。改领广平太守。二十五年,除督梁、南北秦三州诸军事,梁、南秦二州刺史。时汉川饥俭,境内骚然,秀之善于为政,躬自俭约。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秀之限令用钱,百姓至今受其利
二十七年,大举北伐,遣辅国将军杨文德、梓潼太守刘弘宗受秀之节度,震荡汧、陇。秀之遣建武将军锡千秋二千人向子午谷南口,府司马竺宗之三千人向骆谷南口,威远将军梁寻千人向斜谷南口,败之。氐贼杨高为寇,秀之讨之,斩高兄弟。
元凶弑逆,秀之闻问,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司空南谯王义宣不许。事宁,迁使持节、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宁朔将军、益州刺史。折留俸禄二百八十万,付梁州镇库,此外萧然。梁、益二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秀之为治整肃,以身率下,远近安悦焉。
八年卒,时年六十八。上甚痛惜之,诏曰:“秀之识局明远,才应通畅,诚著蕃朝,绩宣累岳。往岁逆臣交构,首义万里,及职司端尹,赞戎两宫,嘉谋征誉,实彰朝野。奄至薨逝,震恸于朕心。谥为忠成公。”
选自《宋书·刘秀之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雅:向来。
B.吏部尚书沈演之每称之于太祖每:每次。
C.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营:谋求。
D.往岁逆臣交构构:勾结。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刘秀之的为政才能和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A.善纠摘微隐,政甚有声出为无锡、阳羡、乌程令,并著能名
B.秀之为治整肃高祖克京城,以补建武参军
C.世祖遣秀之修复,雍部由是大丰遣辅国将军杨文德、梓潼太守刘弘宗受秀之节度
D.秀之善于为政,躬自俭约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秀之有志操,重感情,他哥哥跟随朱龄石作战,战败而亡后,刘秀之非常悲痛,心情多年都不愉悦。
B.刘秀之去世后,皇上评价他有才有识,有诚有义,称赞他“绩宣累岳”“ 嘉谋征誉,实彰朝野”,因此赐予他谥号“忠成公”。
C.刘秀之才应通畅,而且为官清廉,能做到率先垂范,在一些人以不法手段敛财时,他却把自己的俸禄二百八十万留给当地官府。
D.由于吏部尚书沈演之在太祖面前称赞刘秀之才干,于是就任命刘秀之做襄阳令,在职期间,刘秀之修六门堰,挽救良田数千顷。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