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田婴相齐十一年,宣王卒,湣王即位。即位三年,而封田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田婴相齐十一年,宣王卒,湣王即位。即位三年,而封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田婴相齐十一年,宣王卒,湣王即位。即位三年,而封田婴于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渐,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
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孟尝君问之,对曰:“有贤者,窃假与之,以故不致入。”孟尝君怒而退魏子。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于齐湣王曰:“孟尝君将为乱。”及田甲劫湣王,湣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湣王乃惊,而踪迹验问,孟尝君果无反谋,乃复召孟尝君。孟尝君因谢病,归老于薛。湣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故倾天下之士             倾:倾心
B.孟尝君已使使存问             存:抚慰,问候
C.孟尝君患之                   患:为……担忧
D.则以为齐相             以为:让……担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       而君欲往
B.以求见孟尝君                  以入秦宫臧中
C.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           幸姬为言昭王
D.孟尝君乃止                    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孟尝君善待门客的一组是 (   )
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     ②无贵贱一与文等
③献遗其亲戚               ④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⑤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        ⑥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B.秦昭王请孟尝君去秦国,苏代巧妙地劝阻孟尝君,孟尝君才停止了出行的准备。
C.孟尝君在秦国任宰相时,险些被害,曾经被宾客看不起的两个门客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狐白裘,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孟尝君才得以释放。
D.孟尝君回到齐国做宰相期间,在收封邑的租税时,魏子欺骗了孟尝君,事发后在宫殿门口刎颈自***。
答案
9.A
10.B
11.D
12.D
解析
9倾,使动用法,使……倾心。
10.A.第一个“而”,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B.两个“以”均是连词,表示目的,来。 C.第一个“为”,介词,表被动,被。第二个“为”,介词,替。 D.第一个“乃”,副词,才。第二个“乃”,副词,就。
11.④说得不是孟尝君对门客,而是门客对孟尝君。⑥是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效力,回报孟尝君。
12.魏子刎颈自***是为了洗清孟尝君的罪名。
参考译文:
孟尝君姓田名文。田文的父亲叫靖郭君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婴在齐国任相十一年,宣王去世,湣王立为国君。湣王即位三年,赐封田婴于薛邑。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孟尝君每当接待宾客,与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亮,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表示谢罪。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能,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并请求见到孟尝君。孟尝君准备去秦国,而宾客都不赞成他出行,规劝他,他不听,执意前往。这时有个宾客苏代对他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见到一个木偶人与一个土偶人正在交谈。木偶人说:‘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毁了。’土偶人说:‘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毁,也要归回到泥土里。若天真的下起雨来,水流冲着你跑,可不知把你冲到哪里去了。’当今的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而您执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来,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吗?”孟尝君听后,悟出了个中道理,才停止了出行的准备。
齐湣王二十五年(前299),终于又派孟尝君到了秦国,秦昭王立即让孟尝君担任秦国宰相。
臣僚中有的人劝说秦王道:“孟尝君的确贤能,可他又是齐王的同宗,现在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可要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他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图谋***掉孟尝君。孟尝君知道情况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那个宠妾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孟尝君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等孟尝君在秦国遭到劫难,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自此以后,宾客们都佩服孟尝君广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
齐湣王因为派遣孟尝君去秦国而感到内疚。孟尝君回到齐国后,齐王就让他做齐国宰相,执掌国政。
孟尝君任齐国宰相时,一次他的侍从魏子替他去收封邑的租税,三次往返,结果一次也没把租税收回来。孟尝君问他这是什么缘故,魏子回答说:“有位贤德的人,我私自借您的名义把租税赠给了他,所以没有收回来。”孟尝君听后发了火一气之下辞退了魏子。几年之后,有人向齐湣王造孟尝君的谣言说:“孟尝君将要发动叛乱。”等到田君甲劫持了湣王,湣王便猜疑是孟尝君策划的,为避免殃祸孟尝君出逃了。曾经得到魏子赠粮的那位贤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上书给湣王申明孟尝君不会作乱,并请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保,于是在宫殿门口刎颈自***,以此证明孟尝君的清白。湣王为之震惊,便追查考问实际情况,孟尝君果然没有叛乱阴谋,便召回了孟尝君。孟尝君因此推托有病,要求辞官回薛邑养老。湣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异日,桑零又曰:“舜之将死,真冷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固不待物。”
(选自《庄子·山木》)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公任往吊之        吊:慰问
B.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
C.为其布与            布:财帛
D.绝学捐书            捐:捐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引援而飞            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
B.是以免于患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C.逃于大泽           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
D.其为鸟也           为其累与
11.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孔子“全身远祸”的一项是             
①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        ②辞其交游    
③逃于大泽     ④逍迹于卫     ⑤徐行翔佯而归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的孔子是一个谦虚而又勇于改错的人物形象,和《论语》中的孔子不能等而视之。
B.太公任认为至人心地纯一,行为平常,不求声名,不显露自己,所以能免受伤害。
C.子桑雽认为假国人林回丢掉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逃命,正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以利害相维系,而应以天性相联结。
D.这两段文字,借孔子的故事说明无欲无用,因顺自然的处世哲学,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盘龙,北兰陵人也,属东平郡。盘龙胆气过人,尤便弓马。泰始初,随军讨赭圻贼,躬自斗战,陷阵先登。累至龙骧将军,积射将军,封晋安县子,邑四百户。元徽二年,桂阳贼起,盘龙时为冗从仆射、骑官主、领马军主,随太祖顿新亭,与屯骑校尉黄回出城南,与贼对阵,寻引还城中,合力拒战。太祖即位,进号右将军。
建元二年,虏寇寿春,以盘龙为军主、假节,助豫州刺史垣崇祖决水漂渍。盘龙率辅国将军张倪马步军于西泽中奋击,***伤数万人,获牛马辎重。上闻之喜,盘龙爱妾杜氏,上送金钗镊二十枚,手敕曰 “饷周公阿杜”。
明 年 虏 寇 淮 阳 围 角 城 先 是 上 遣 军 主 成 买 戍 角 城 至 虏 围 买 数 重 上 遣 领 军 将 军 李 安 民 为 都 督 救 之 买 与 虏 拒 战 手 所 伤 *** 无 数 遂 战 死。盘龙子奉叔单马率二百余人陷阵,虏万余骑张左右翼围绕之,一骑走还,报奉叔已没。盘龙方食,弃箸,驰马奋槊,直奔虏阵,自称“周公来”,虏素畏盘龙骁名,即时披靡。时奉叔已大***虏,得出在外,盘龙不知,乃冲东击西,奔南突北,贼众莫敢当。奉叔见其父久不出,复跃马入阵。父子两匹骑,萦搅数万人,虏众大败。盘龙父子由是名播北国。盘龙形甚羸讷,而临军勇果,诸将莫逮。
世祖数讲武,常令盘龙领马军,校骑骋槊。后以疾为光禄大夫。寻出为持节、都督兖州缘淮诸军事、平北将军、兖州刺史。进爵为侯。角城戍将张蒲与虏潜相勾结,因大雾乘船入清中采樵,载虏二十余人,藏仗篱下,直向城东门,防门不禁,仍登岸拔白争门。戍主皇甫仲贤率军主孟灵宝等三十余人于门拒战,斩三人,贼众被创赴水,而虏军马步至城外三千余人,阻堑不得进。淮阴军主王僧庆等领五百人赴救,虏众乃退。坐为有司所奏,诏白衣领职。八座寻奏复位。加领东平太守。盘龙表年老才弱,不可镇边,求解职,见许。还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世祖戏之曰:“卿著貂蝉,何如兜鍪①?”盘龙曰:“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十一年,病卒,年七十九。赠安北将军、兖州刺史。                                                                             (节选自《南齐书•周盘龙传》)
【注】①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尤便弓马 便:擅长B.随太祖顿新亭 顿:整顿
C.名播北国 播:传扬D.卿著貂蝉 著:戴着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盘龙临敌勇敢果断的一组是(  )(3分)
①盘龙胆气过人,尤便弓马           ②与贼对阵,寻引还城中,合力拒战
③***伤数万人,获牛刀辎重              ④手所伤***无数
⑤驰马奋槊,直奔虏阵               ⑥萦搅数万人,虏众大败
A.③⑤⑥B.①②③C.②③④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敌人进攻寿春,周盘龙率队***敌数万,俘获很多牛马和军用物资,皇帝非常高兴,送给周盘龙的爱妾杜氏金钗镊二十枚,以示对杜氏帮助丈夫的赞赏。
B.建元三年,敌军攻淮阳、围角城,周盘龙与其子周奉叔先后冲入敌阵,大破敌军,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次战役也使他父子名震北国。
C.角城的守将张蒲与敌人暗中相勾结,敌人乘着大雾混进城东门并攻上了白争门,北齐遭受到不小的损失,因这件事周盘龙被有关部门弹劾。
D.周盘龙以武功入朝为散骑常侍,齐武帝戏之曰:“貂蝉何如兜鍪?”实际是开玩笑问他在朝中做文官和在京外做武将感觉有何不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外物》)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贷:借
B.庄周忿然作色曰忿然:生气的样子
C.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游:游玩
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肆:店铺、市场
小题2:对下面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②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③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④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A.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B.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C.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小题3:下列对上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因家贫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很大方,答允秋后收得税金后借给他三百金。
B.粮对于庄子、水对于鲋鱼,都是赖以养生的急需品,虽少即可养生。监河侯对于庄子,远赐等于见死不救。
C.这篇寓言构思精巧,寓言中引寓言,故事中套故事,于俗事中见深理。
D.在人物刻画上,监河侯的虚伪,庄子的迂腐无不跃然纸上。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面对《陈情表》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表文写得情词动人,又十分得体。李密作为一个“亡国贱俘”,向新朝皇帝坚辞官位,如果措辞不当,很可能招祸。有鉴于此,李密反复申说祖母的养育之恩和本人终养祖母的愿望,同时还摆出了“圣朝以孝治天下”的道理,使人感到他的陈情无懈可击。此外为防备皇帝疑心自己仍在怀念蜀汉故国,又加说了“不矜名节”等语。
B.本文动之以情,说之以理,是一篇情理兼备的好文章。李密辞不赴命的理由在曲折推进
中得到清楚的表达,陈述委婉,衷曲令人同情,章法摇曳多姿。“文贵曲折斡旋”,是根
据说服的对象和要表达的内容需要而定的。美中不足的是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
母,这仍属于宣扬封建道德,因而对本文的评价不宜过高。
C.汉魏时期,散文出现了向骈体文过渡的趋势。骈体文要求表达方面的声韵美,注意句法
整齐,渐渐发展为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四字句、六字句交互使用。这些特点在本文中可以窥见,像“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都是整齐的句式,中间又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骈散结合,和谐而又错综,流畅而又婉转,正是介于散文与骈文之间的过渡文体。
D.第二段中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称颂皇恩浩荡,后申诉委曲矛盾的心理层次。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仁数有功,拜广阳太守。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议郎督骑。
太祖与袁绍久相持于官渡,绍遣刘备徇隐强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仁曰:“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其势不能相救,刘备以强兵临之,其背叛固宜也。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太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绍遣别将韩荀抄断西道,仁击荀于鸡洛山,大破之。复与史涣等抄绍运车,烧其粮谷。
河北既定,从围壶关。太祖令曰:“城拔,皆坑之。”连月不下。仁言于太祖曰:“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引日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太祖从之,城降。于是录仁前后功,封都亭侯。
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余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余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
仁少时不修行检,及长为将,严整奉法令,常置科于左右,案以从事。鄢陵侯彰北征乌丸,文帝在东宫,为书戒彰曰:“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及即王位,拜仁车骑将军。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黄初四年薨,谥曰忠侯。
(选自《三国志•曹仁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器其勇略器:器重
B.绍遣刘备徇隐强诸县 徇:示众
C.城拔,皆坑之 坑:活埋
D.遂被甲上马 被:同“披”
小题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曹仁“勇略”的一组是(3分)
①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    ②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
③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              ④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
⑤常置科于左右,案以从事                ⑥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
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仁自年轻时代起就跟随曹操征战,屡立战功,忠心耿耿,所以死后被曹操赠谥号“忠侯”。
B.在官渡之战的相持阶段,曹仁为曹操献计献策,并多次带兵出击取胜,解除了曹操的忧虑。
C.曹仁任征南将军时,驻守江陵,抵挡吴将周瑜,有一次魏军将士被围,曹仁两进两出,救出被围的将士。
D.曹仁年轻的时候任性而为,行为不检,等到后来成为将军后,严格按法令办事,成为守法的榜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