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杜恕字务伯,太和中为散骑黄门侍郎。恕推诚以质,不治饰,少无名誉。及在朝,不结交援,专心向公。每政有得失,常引纲维以正言,于是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杜恕字务伯,太和中为散骑黄门侍郎。恕推诚以质,不治饰,少无名誉。及在朝,不结交援,专心向公。每政有得失,常引纲维以正言,于是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杜恕字务伯,太和中为散骑黄门侍郎。恕推诚以质,不治饰,少无名誉。及在朝,不结交援,专心向公。每政有得失,常引纲维以正言,于是侍中辛毗等器重之。
时公卿以下大议损益,恕以为“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俄而镇北将军吕昭又领冀州,乃上疏曰:“帝王之道,莫尚乎安民;安民之术,在于丰财。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方今帑藏岁虚而制度岁广,民力岁衰而赋役岁兴,不可谓节用。冀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又有桑枣之饶,国家征求之府,诚不当复任以兵事也。若以北方当须镇守,自可专置大将以镇安之。民不益多,法不益峻。夫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今兗、豫、司、冀亦天下之腹心也。是以愚臣慺慺,实愿四州之牧守,独修务本之业,以堪四支之重。”
时又大议考课之制,以考内外众官。恕以为用不尽其人,虽才且无益,所存非所务,所务非世要。后考课竟不行。
恕在朝八年,其论议亢直,皆此类也。
出为弘农太守,数岁转赵相,以疾去官。起家为河东太守,岁余,迁淮北都督护军,复以疾去。恕所在,务存大体而已,其树惠爱,益得百姓欢心。顷之,拜御史中丞。恕在朝廷,以不得当世之和,故屡在外任。复出为幽州刺史,加建威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时征北将军程喜屯蓟,尚书袁侃等戒恕曰:“程申伯处先帝之世,倾田国让于青州。足下今俱杖节,使共屯一城,宜深有以待之。”而恕不以为意。至官未期,有鲜卑大人儿,不由关塞,径将数十骑诣州,州斩所从来小子一人,无表言上。喜于是劾奏恕,下廷尉,当死。以父畿勤事水死,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
初,恕从赵郡还,陈留阮武亦从清河太守征,俱自薄廷尉。谓恕曰:“相君才性可以由公道而持之不厉,器能可以处大官而求之不顺,才学可以述古今而志之不一,此所谓有其才而无其用。今向间暇,可试潜思,成一家言。”在章武,遂著《体论》八节。又著《兴性论》一篇,盖兴于为己也。
四年,卒于徙所。
(《三国志·魏书》卷十六)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B.独修务本之业,以堪四支之重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C.其树惠爱,益得百姓欢心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D.倾田国让于青州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杜恕“论议亢直”的一组是                    
A.不结交援,专心向公/   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
B.自可专置大将以镇安之/  而恕不以为意
C.常引纲维以正言/     实愿四州之牧守,独修务本之业
D.诚不当复任以兵事也/   俱自薄廷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恕字务伯,为官之后,不喜欢人云亦云,总是根据自己的思考,对朝廷的决策提出独立见解或直言批评,这些做法,得到了君臣上下的肯定。
B.杜恕在一次上书,提出了“帝王之道,没有比安民更崇高的。安民的办法,在于财富的积累;而积累财富,就是致力于农耕并节约用度”的见解
C.当时朝中对官吏考核制度展开大规模的议论,以便考核朝廷内外的官吏,对此,杜恕认为用人而不能让他尽力发挥才能,那么即便有才的人也没有多大用处。
D.杜恕为人豪迈任性,想不到要防备别人,以致受到程喜弹劾而入狱,审理后本应处死,但因为其父为国事勤劳死在水中,得以减刑,被免官为平民。
答案
8.
9.C
10.A
解析
8.B两个“以”都表示目的关系,可释为“来、用来”(A项上句中的“而”表承接关系,可释为“同时、并且”,下句中的“而”表修饰关系,可不译释;C项上句中的“其”为人称代词,指代杜恕,下句中的“其”为语气副词,表示商榷,可释为“还是”;D项上句中的“于”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释为“在”,下句中的“于”表示比较,可释为“比”)
9. A组首句是对杜恕不结党的肯定,但和“论议亢直”无关;B组下句是说杜恕没有听从袁侃等关于防范程喜的劝告,也和“论议亢直”无关;D组下句是说杜恕等鄙薄“廷尉”这一官职,也和“论议亢直”无关。
10.错在“这些做法,得到了君臣上下的肯定”的表述,根据“恕在朝廷,以不得当世之和,故屡在外任”的原文,可知杜恕的做法,普遍得罪了人。
文言文译文
杜恕字务伯,太和年间(227—232年)任散骑黄门侍郎。杜恕为人诚恳朴质,不善于表现自己,所以从小就没有什么名声。等到在朝中作官,也不结党营私,一心办公事。每当政策有失误,他总是引用纲纪法度来规谏,因此很受侍中辛毗等人的器重。
当时自公卿以下,官吏们都在议论制度的增减,杜恕认为“古代的刺史,奉行宣示朝廷的六条规则,以清净无为为名誉,威风显著,为人称道。现在可以不让刺史掌握兵权,专心去管理民政”。不久,镇北将军吕昭又担任冀州刺史,杜恕便上书说:“帝王之道,没有比安民更崇高的。安民的办法,在于财富的积累;而积累财富,就是致力于农耕并节约用度。当今国库一年比一年空虚,民力一年比一年衰弱,而各种赋税徭役却一年年增加,这不能说是节约开支。(如今)冀州民户人口最多,土地大多已经开垦,又有桑枣等丰厚出产,堪称国家粮仓府库,确实不应当再让刺史兼任领兵之事。与国认为北方必须镇守,自可专门设置大将来镇守安抚。民户并非多多益善,法律也不是越严苛越好。一个国家就如同人的身体,心腹充实了,四肢即使生了病,终究不会有大的妨害。现在兖州、豫州、司州、冀州也是国家的心腹,所以愚臣怀着恳切恭谨的心情,希望四州(兗州、豫州、司州、冀州)的长官,专心地从事根本的事业,来承担四肢的重任。”
当时朝中对官吏考核制度展开大规模的议论,朝廷内外的官吏都要考核。杜恕认为用人而不能让他尽力发挥才能,那么即便有才的人也没有多大用处。保全的不是致力要达到的东西,而所致力的事又不是当前最重要的。
杜恕在朝中八年,议论刚劲率直。
杜恕出任弘农郡大守,几年后转任赵王曹干的辅相,因病离职。又从家里出任河东郡太守,过了一年多,改任淮北都督护军,又因病离职。他在任职的地方,致力于维护国家的大体,树立恩惠仁爱,因此更加得到百姓的爱戴。不久,朝廷任命他为御史中丞。杜恕在朝廷,因为与朝中的官员不和睦,所以,屡次在外面任职。后来又出任幽州刺史,加建威将军的官衔,朝廷让他持节,护乌丸校尉。当时,征北将军程喜在蓟县屯扎,尚书袁侃等人告诫杜恕说:“程喜曾在先帝那一朝任职,在青州排挤了田国让。现在足下拿着朝廷的节杖,让你们共同驻屯在一座城里,应该周密地考虑对策。”但杜恕没有在意。他到官不满一个月,有鲜卑族首领的儿子,带领几十人马。没有经由关口擅自来到州城,州里杀死了其中一名鲜卑人,却没有写表章上报。于是程喜上书弹劾杜恕,杜恕入狱,由廷尉审理,依法判处死罪。因为他父亲杜畿为国事勤劳死在水中,得以减刑,被免官为平民。他迁居章武郡,那一年是嘉平元年(249)。杜恕为人豪迈任性,想不到要防备别人,终于导致这次挫折。
当初杜恕从赵郡还朝,陈留郡的阮武也从清河太守的职位上被征召,两人都鄙薄廷尉。阮武对杜恕说:“我看您的才质性情可以经历公正之道,但把持得不够努力,素质能力可以担任大官但追求不够顺利,才学可以记叙古今但不够专一,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有才而没有得到适当的任用。近来有了空闲,可以深思这个问题,写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杜恕在章武郡,便撰写了《体论》八节,又写出《兴性论》一篇,是为探讨个人修养的。
嘉平四年(253)死在迁移的住所。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唐幽帅赵德钧连年用兵,民力疲弊。普父迴举族徙常山,又徙河南洛阳。普沉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①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②,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③。
太宗入弭德超之谗,疑曹彬不轨,属普再相,为彬辨雪保证,事状明白。太宗叹曰:“朕听断不明,几误国事。”即曰窜逐德超,遇彬如旧。
祖吉守邵为奸利,事觉下狱,案劾,爰书④未具。郊礼将近,太宗疾其贪墨,遣中使谕旨执政曰:“郊赦可特勿贷祖吉。”普奏曰:“败官抵罪,宜正刑辟。然国家卜郊肆类,对越天地,告于神明,奈何以吉而隳陛下赦令哉?”太宗善其主,乃止。
籍田礼毕,太宗欲相吕蒙正,以其新进,藉普旧德为之表率,册拜太保兼侍中。帝谓之曰:“卿国之勋旧,朕所毗倚,古人耻其君不及尧、舜,卿其念哉。”普顿首谢。
[注] ①裀:(yīn)垫子。②忌克:对人妒忌刻薄。③俞允:专指帝王的许可。④爰书:
古代记录囚犯口供的文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日,大雪向夜向:接近。
B.即日窜逐德超,遇彬如旧遇:对待。
C.祖吉守郡为奸利,事觉下狱觉:省悟。
D.太宗疾其贪墨疾:痛恨。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普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   )
①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②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③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④属普再相,为彬辨雪保证,事状明白
⑤即日窜逐德超,遇彬如旧
⑥奈何以吉而隳下赦令哉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太祖经常着便装出访功臣之家。曾在风雪之夜亲临赵普家,食肉饮酒,亲如一家人。向赵普询问攻打太原之事,赵普详陈己见,正合太祖心意,于是龙颜大悦。
B.按照资历和政绩一些大臣应当升官。由于太宗压恶这些人而不予升迁。赵普出于公心,据理力争。皇帝进入内宫,赵普站立宫门,久久不肯离去,最终得到了皇帝的许可。
C.太宗听信弭德超的谗言,怀疑曹彬有不轨行为。赵普再度担任宰相之后,澄清了事情的真相。太宗终于悔悟,这表现了赵普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
D.祖吉任郡守做了坏事,事情败露之后被关进监狱。太宗对他贪污受贿耿耿于怀,下令郊赦中不宽恕祖吉。经赵普据理劝谏,太宗废除了这道诏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遵路,字安道。父淑,第进士,累官至殿中丞,为秘阁校理。章献太后承制,政事得失,下莫敢言。遵路条奏十余事,语皆切直,忤太后意,出知常州。尝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已而果大乏食,民赖以济,自他州流至者亦全十八九。
累迁尚书司封员外郎,权开封府推官,改三司盐铁判官,加直史馆,为淮南转运副使。会罢江、淮发运使,遂兼发运司事。尝于真、楚、泰州、高邮军置斗门十九,以畜泄水利。又广属郡常平仓储畜至二百万,以待凶岁。凡所归划,后皆便之。
迁工部郎中,坐失按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降知洪州。徙广州,辞不行。是时发运司既复置使,乃以为发运使,未至,召修起居注。元昊反,建请复民兵。除天章阁待制,河东路计置粮草。受诏料拣河东乡民可为兵者,诸路视以为法。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驭吏严肃,属县无追逮。
时宋庠、郑戬、叶清臣皆宰相吕夷简所不悦。遵路与三人雅相厚善,夷简忌之,出知宣州。上《御戎要略》《边防杂事》二十篇。徙陕西都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被疾犹决事不辍,手自作奏。及卒,仁宗闻而悼之,诏遣官护丧还京师。
遵路幼聪敏,既长,博学识大体。母丧,庐墓蔬食终制。性夷雅慎重,寡言笑,善笔札。其为政简易不为声威,立朝敢言,无所阿倚。平居谦俭无他好,既没,室无长物,其友范仲淹分奉周其家。                                                            (选自《宋史》)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权开封府推官权:暂代官职
B.凡所规划,后皆便之便:方便
C.又广属郡长平仓储至二百万 广:扩充
D.会罢江、淮发运使会:恰逢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遵路,“立朝敢言,平居谦俭”的一组是( )(3分)
①尝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②遵路条奏十余事
③置斗门十九,以蓄泄水利
④元昊反,建请复民兵
⑤母丧,庐墓蔬食终制
⑥既没,室无长物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尊路颇具远见卓识。他曾预先在吴中地区购买粮食,储米备荒。不久果然因天荒严重缺粮,常州及其他州郡灾民都赖此度过饥荒。
B.吴遵路在真州、楚州、泰州和高邮军设置十九个斗门,用来储泄洪水、改善水利工程。又增加了所属州郡储备粮食,用来防备灾年。
C.吴遵路在担任工部郎中时,因为审理蕲州王蒙正故意判属吏死罪一案有失误,而被将为洪州知州。让他移任广州,他推辞没有就任。
D.吴遵路为官勒勉,即使身患疾病仍不停决断政府,亲自写奏章。当他去世后,宋仁宗也表示哀悼,并下诏派官员护送他的灵柩回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既冠,入乡校,卓然不苟于去就取舍。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岁旱,帅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有持妖术号“真武法”、“空云子”、“宝华主”者,皆禁绝之。书其坐右曰:“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缘事出郊,与吏卒同蔬食水饮。去官,惟箧藏主簿赵师秀酬倡诗而已。
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它日主之子征其租,则曰牛鬻久矣。子累年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问。诉于宰,宰曰:“牛失十载,安得一旦复之。”宰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鞫之,丐者自诡盗牛以卖,遣诣其所验视。租户曰:“吾牛因某氏所租。”丐者辞益力,因出券示之,相持以来,盗券者怃然,为归牛与租。富室亡金钗,惟二仆妇在,置之有司,咸以为冤。命各持一芦,曰:“非盗钗者,诘朝芦当自若;果盗,则长于今二寸。”明旦视之,一自若,一去其芦二寸矣,即讯之,果伏其罪。有姑诉妇不养者二,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姑犹呵之,其一反之。如是累日,遂得其情。
宰刚大正直明敏仁恕施惠乡邦其烈实多置义仓创义役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某无田可耕,某无庐可居,某之子女长矣而未昏嫁,皆汲汲经理,如己实任其责。桥有病涉,路有险阻,虽巨役必捐赀先倡而程其事。凡利于乡人者,无不为也。 
(《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丧会,窃券而逃券:银票
B.鞫之,丐者自诡盗牛以卖鞫:审讯
C.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馔馈:喂食
D.皆汲汲经理经理:处理操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或饷其妇而不及姑②善刀而藏之
B.①官又以异县置不问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C.①果盗,则长于今二寸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①吾牛因某氏所租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宰任江宁县尉时,为治理地方上盛行的巫术之风,采取有力手段,严厉禁止,使民风渐变,原来做巫祝的人也大都改行务农了。
B.刘宰清明廉洁,外出办事,与差吏士卒吃同样的蔬菜和同样的水。离职时,他的箱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与主簿赵师秀酬唱的诗集。
C.刘宰仁慈宽忍,对父老乡亲关怀备至。筑路修桥,他捐钱并督办;百姓无田耕、无房住、子女没能成婚,他都会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尽心竭力去办理。
D.刘宰办案机智巧妙,经常运用计谋使犯罪嫌疑人招供。借此捕获了偷契据的租牛人,让偷金钗的自投罗网,制裁了欺侮媳妇的恶婆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秋之未,至于战,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夫说客,下至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度共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以不察也。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安定)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故隳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脸面)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如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苏轼《三苏文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靡衣玉食靡:轻软。
B.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类:大抵。
C.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少:缺少。
D.不知其将噬人噬:咬。
小题2:比较下面两组句中加点的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散而归田亩
皆安归哉
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
使不失职
A两个“归”字相同,两个“使”字不同
B两个“归”字不同,两个“使”字相同
C两个“归”[了相同,两个“使”字也相同
D两个“归”字不同,两个“使”字也不同。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吾考之世变世变:指世上的事变。
B.此四者不失职失职:指失业。
C.皆椎鲁无能为者椎鲁:愚蠢迟钝。
D.能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布褐:指富人穿的衣服,引申为安闲的生活。
小题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下至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
B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
C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
D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小题1: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3分)
小题2: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1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