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祠记① [明]王守仁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

象祠记① [明]王守仁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象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周也。斯可以见象之见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本文有删节)
【注】①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③瞽瞍(gǔ sǒu):舜父名。④底:通“抵”,到。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其祠屋 新:把……修整如新
B.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 恶:厌恶
C.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意:猜测
D.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 弟:同“悌”,敬爱兄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毁之乎,其新之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君子之爱若人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苗区的象祠留存到明代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②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③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
④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
⑤今之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⑥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品德不好的象却受到苗民立祠祭祀,作者认为可能是象后来被舜的品德感化了。
B.宣尉使顺应民心,重新修整象祠,同时请作者作记,以彰显民意。
C.作者认为周天子任命诸侯的卿的制度是仿效了舜封象的办法。
D.本文的主旨是宣扬“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具有鼓励人改过从善的积极意义。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译文:  
⑵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
译文:  
⑶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译文:
答案

9、B
10、C
11、B
12、C
13、(1)(3分)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祭祀。(2)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凶暴乖戾的人难道还少吗?可是象的祠庙却独独能传到今世。(3)如果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到了极点,即使别人跟象一样凶暴,也还能够感化他呢。
解析

9、B(恶:与“善”相反,坏)
10、C(介词,表被动,“被”。A①连词,表选择,“还是”;②副词,表期望,“可要”。B①连词,表承接,“就”;②连词,表转折,“却”。D①代词,“这”;②连词,“如果”。)
11、B(③这是孟子说的话,不是直接说明原因;④陈述唐人拆毁象祠的原因,与这一话题无关;⑥这是作者的行动,也与这一话题无关。)
12、C(过于肯定,而原文用的是“殆”,表明是一种揣度。)
13、(1)(3分)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祭祀。(2)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凶暴乖戾的人难道还少吗?可是象的祠庙却独独能传到今世。(3)如果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到了极点,即使别人跟象一样凶暴,也还能够感化他呢。
参考译文:
灵鹫山和博南山有象的祠庙。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祭祀。宣尉使安君,顺应苗民的请求,把祠庙的房屋重新修整,同时请我做一篇记。我说:“是拆毁它呢,还是重新修整它呢?”宣慰使说:“是重新修整它。”我说:“重新修整它,是什么道理呢?”宣慰使说:“这座祠庙的创建,大概没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了。然而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苗民,从我的父亲、祖父,一直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前,都是尊敬信奉,并诚心祭祀,不敢荒废呢。”
我说:“为什么这样呢?有鼻那地方的象祠,唐朝人曾经把它毁掉了。象的为人,作为儿子就不孝,作为弟弟就傲慢。对象的祭祀,在唐朝就受斥责,可是还存留到现在;他的祠庙在有鼻被拆毁,可是在这里却还兴旺。为什么这样呢?”我懂得了!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兴建祠庙是为了舜,不是为了象啊!我猜想象的死去,大概是在舜用干舞羽舞感化了苗族之后么?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凶暴乖戾的人难道还少吗?可是象的祠庙却独独能传到今世。我从这里能够看到舜的品德的高尚,进入人心的深度,和德泽流传的辽远长久。象的凶暴,在开始是这样的,又怎见得他后来不被舜感化呢?瞽瞍也能听从,那么他已经被舜感化成为慈祥的父亲了;如果象还不尊敬兄长,就不能够说是全家和睦了。他上进向善,就不至于仍是恶;不走上邪路,就说明一定会向善。象已经被舜感化了,确实是这样啊!孟子说:“天子派官吏治理他的国家,象不能有所作为呢!”这大概是舜爱象爱得深,并且考虑得仔细,所以用来扶持辅导他的办法就很周到呢。从这里能够看到象被舜感化了,所以能够任用贤人,安稳地保有他的位子,把恩泽施给百姓,因此死了以后,人们怀念他啊。诸侯的卿,由天子任命,是周代的制度;这也许是仿效舜封象的办法吧!我因此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能够感化的人。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拆毁象的祠庙,是根据象开始的行为;现在苗民祭祀他,是信奉象后来的表现。
这个意义,我将把它向世上讲明。使人们知道:人的不善良,即使跟象一样,还能够改正;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到了极点,即使别人跟象一样凶暴,也还能够感化他呢。
举一反三

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归宋,补殿前承旨。咸阳浮桥坏,命德权规画,乃筑土实岸,聚石为仓,用河中铁牛之制,缆以竹索,由是无患。咸平二年,宜州溪蛮叛,命陈尧叟往经度之,德权预其行。以单骑入蛮境,谕以朝旨,众咸听命。尧叟以闻,加阁门祗候,广、韶、英、雄、连、贺六州都巡检使。代归,提点京城仓草场。先是,廥积多患地下湿,德权累甓为台以藉之,遂无腐败。
京城衢巷狭隘,命德权广之。既受诏,则先撤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德权面请曰:“臣已受命,不可中止。今沮事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耳,非有他也。”上从之。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之制。
会有凶人刘晔、僧澄雅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诏温仲舒、谢泌鞫问,令德权监之。既而按验无状。翌日,对便殿,具奏其妄。泌独曰:“追摄大臣,狱状乃具。”德权曰:“泌欲陷大臣邪?若使大臣无罪受辱,则人君何以使臣,臣下何以事君?”仲舒曰:“德权所奏甚善。”上乃可之。
未几,又命提总京城四排岸,领护汴河,兼督辇运。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弃沙堤外,遣三班使者分地以主其役。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植树数十万以固岸。建议废京师铸钱监,徙西窑务于河阴,大省劳费。改崇仪副使,兼领东西八作司。先时,每营造患工少,至终岁不成。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
德权清苦干事,好兴功利,多所经画。见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肃
(《宋史·谢德权传》)
注:殿前承旨,阁门祗候,都是宋代官名。
5.对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权累甓为台以藉之 藉:垫起
B.吝室屋僦资耳吝:舍不得
C.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 构:连结
D.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 须:等待
6.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用河中铁牛之制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①尧叟以闻,加阁门祗候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①对便殿,具奏其妄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追摄大臣,狱状乃具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谢德权善于干事的一组是( )
①缆以竹索,由是无患  ②累甓为台以藉之
③则先撤贵要邸舍④泌欲陷大臣邪
⑤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 ⑥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德权很有才干,会想办法,让他规划咸阳浮桥,管理京城仓草场,他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浮桥易坏,粮草腐烂的问题。
B.谢德权很有胆量,陈尧叟受命去处理宜州少数民族叛乱问题,谢德权干预他的行动,陈尧叟只好单人独骑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将朝廷旨意告知他们,使他们都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
C.谢德权不惧权贵,他受命扩宽京城的街巷,首先撤除权贵们的邸舍,众人议论纷纷,皇帝下诏停止。他向皇帝请求说,权豪们只是吝惜出租房屋的租金罢了。终于说服皇帝,坚持把事情办完。
D.谢德权敢于直言,当坏人状告执政为叛时,谢德权监督案件的审理,查明所告没有依据,第二天向皇上汇报。都说背叛的事是假的,唯独谢泌说捉拿大臣进行审问,案件才能弄清楚。谢德权据理驳斥,维护了大臣的人格。
9.断句翻译。
(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
译文:  
②见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肃。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辩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其非盗,竟辩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入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和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①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②而已。儒惭而去。中官③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④。”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明史》)
【注】①宪体:御史的本分职事。②袭:量词,指成套的衣服。③中官:宦官。④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泣谢,从之 谢:感谢
B.师儒竞劝 劝:鼓励
C.继宗榜曰 榜:告示
D.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遗:赠给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上已知其人矣  ②吾其还也
B.①儒惭而去  ②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C.①御史杖人至死者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
D.①若比启稽核,则有司事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杨继宗“清廉刚正”的一组是(   )
①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
②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③继宗察其非盗,竟辩出之。
④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
⑤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
⑥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D.①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继宗对囚犯讲人道,按时提供饮食,还叫他们洗浴,体现出一种悯民爱民的思想,与古代许多官吏的残酷苛刻、草菅人命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他又善断疑狱,避免了很多冤假错案。
B.杨继宗大兴社学,并注意落实到实处,尽管他的“罚其父兄”的做法看似不很合理,但这一罚却功在百姓,利在百姓。
C.杨继宗本来生性“刚廉孤峭”,一般人难以接近,但他对学官却礼貌有加,待之以宾客之礼。他作为地方长官能尊师重教也是当地“社学大兴”的原因之一。
D.杨继宗廉洁清正不爱钱财,这正是他敢于公开批评御史孔儒胡作非为,敢于抵制宦官敲诈勒索的力量来源,汪直说“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意思是说明朝上下官吏除了杨继宗之外全都腐败透顶,这既是对他的赞美也是对时政的批评。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译文:  
⑵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译文:  
⑶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才,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唐宋散文八大家精品》,有删节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
②僦:雇佣③拊循:抚慰,安抚④绥辑:安抚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输:交纳,献纳
B.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如:往,到……去
C.则有间矣间:差别,差距
D.乐为之识其详识:知道,懂得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B.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D.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10.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灾未有巨于此也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王尝语暴以好乐
C.泊牧以谗诛
D.古之人不余欺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公在熙宁八年九月临危受命,出任越州知州,到任之前他就下发文书详细了解各
属县受灾情况并认真做好了赈灾准备。
B.赵公忧民爱民,救饥救疫等划得严谨周密,对“不能自食者”和“能自食者”采取
了不同方法进行赈济。
C.从救灾实际出发,赵公不惜违反规定,给予灾民更多的救济;不仅如此,赵公还躬
行善政,捐资助民,常常送钱给病人治病买粮。
D.曾巩作,《越州赵公救灾记》不只是为了宽慰越州百姓以赵公的思念,更是为了总结
救灾经验,作为后世的借鉴。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译文:  
②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译文:  
③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者也。晋王兵击王行瑜,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及昭宗为李茂贞所迫,将出奔太原,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因为以河东监军。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累公等!”庄宗常兄事承业。庄宗在魏与梁战河上十余年,军国之事,皆委承业,承业尽心不懈。凡所以蓄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承业一切以法绳之,权贵皆敛手畏承业。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需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乃至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币、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怒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仇。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骂曰:“阎宝,朱温之贼,蒙晋厚恩,不能有一言之忠,而反谄谀自容邪!”太后闻之,使召庄宗。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承业不肯饮。庄宗入内, 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张承业乘间请曰:“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之。”庄宗曰:“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张承业起贺曰:“王能如此,天下不足平也!”质因此获免。
(《新五代史·张承业传》)
[注]蒲博:赌博。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①公何言之过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C.①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
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D.①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张承业尽忠报国的一组是( )
①承业一切以法绳之。 ②蓄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
③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  ④承业奋拳殴宝踣。
⑤乃酌两卮谢承业曰。 ⑥军国之事,皆委承业。
A.①②④B.③④⑥C.①③⑤D.②③⑥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宗与张承业争执的第二天,太后和庄宗一起到张府去赔罪慰问。
B.庄宗的父亲临死前把他托付给张承业等人,庄宗平时非常敬重张承业。
C.庄宗想从国库中拿钱支付赌资和赏赐伶人,让儿子取悦张承业以讨取国库里的钱。
D.阎宝为讨好庄宗,令张承业去钱库取钱,遭到张承业严厉斥责,痛骂他忘恩负义。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庄宗常兄事承业。(3分)
译文: 
(2)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4分)
译文: 
(3)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 (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张克戬,宇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构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姓怙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
B.阴结党欲为内应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  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
9.下列句中分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⑥④ B. ②④⑥ C. ④⑤⑥  D.①②③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土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京再辅政,构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译文:  
(2)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译文:  
(3)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