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刘行本起家梁武陵王国常侍。遇萧脩以梁州北附,遂与叔藩归周,寓居新丰。每以讽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行本起家梁武陵王国常侍。遇萧脩以梁州北附,遂与叔藩归周,寓居新丰。每以讽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府记室。武帝亲总万机,转御正中士,兼领起居注。累迁掌朝下大夫。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以进之。及行本为掌朝,将进笔于帝,承御复欲取之。行本抗声曰:“笔不可得。”帝惊视问之,行本曰:“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御刀,承御亦焉得取臣笔。”帝曰:“然。”因令二司各行所职。及宣帝嗣位,多失德,行本切谏忤旨,出为河内太守。隋文帝践阼,拜谏议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上不顾。行本正当上前日:“陛下不以臣不肖,令臣在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二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礼。”上嘉之,赐绢百匹。拜太子左庶子,领书侍御史如故。皇太子虚襟敬惮。时唐令则为左庶子,大子昵狎之,每令以弦歌教内人。行本责之曰:“庶子当匡太子以正道.何嬖昵房帷之间哉!”令则甚惭而不能改。时刘臻、明克让、陆爽等并以文学为太子所亲。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卿等正解读书耳。”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吏民怀之。 (《隋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衣食乏绝,晏如也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 B.周代故事,天子临轩 故事:旧日的行事制度 | C.遂原所笞者 原:追究 | D.请加徒一年 徒:徒刑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遇萧脩以梁州北附 ②以万人若一郡降者 | B.①承御亦焉得取臣笔 ②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 C.①今肇乃敢重其教命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D.①令则甚惭而不能改 ②若无罪而就死地 |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说明刘行本端方正直的一组是( ) ①每以讽读为事,精力忘疲 ②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 ③因置笏于地而退 ④受人馈钱二百文,依律合杖一百 ⑤由是请托路绝,吏民怀之 A.①⑤ D.②③⑤ C.②④ D.①③④ 小题4: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行本曾刻苦读书,北周武帝时做掌朝下大夫,正直敢言,北周宣帝时因恳切进谏违 背皇帝心意,调出朝廷做河内太守。 | B.隋文帝曾发怒用竹板打一郎官,刘行本先是进言不该如此惩罚此人,隋文帝不听,刘 行本则直言谏争,终使皇帝知错而改。 | C.雍州别驾元肇向皇帝请求加重处罚违背他的约令的一犯罪州吏,刘行本反驳元肇不按 律令执法而树立个人威权的做法。 | D.刘行本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之官,他直言谴责不用正道教导太子的左庶子唐令则,而 | 对擅长文学的受太子亲近的刘臻等人加以慰勉。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巨所言非私! 译文: (2)庶子当匡太子以正道,何嬖昵房帷之间哉! 译文: (3)由是请托路绝,吏民怀之。 译文: |
答案
小题:C 小题:B 小题:B 小题:D 小题: (1)我说的如果不对,您应在道理上表明我不对,怎么能轻视 我而不理会呢?我说的话不是出于私心! (2)庶子应当用正道匡正太子,怎么能够在帷幔之间这样娇宠太子呢! (3)因此私下嘱托办事的路子断绝了,官吏们和百姓都很感念他。 |
解析
小题: “所笞者”即所拷打的人,“打”本就是“追究”,如果结合文意“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因行本进谏,“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就可以轻松理解此处的“原”应为“赦免”。 小题:A.以:都解释为“率领”;B.焉:第一个释为“怎么”,第二个句中助词,表停顿,无义;C.乃:解释为“竟、却”;D.而:都表示转折,相当于“却”。 小题:①句是勤学,④句是引法律条文。 小题: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对刘臻等人加以慰勉”不合文意,是指责他们。 小题: 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文意的理解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文言文翻译的关键是对句子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一些特殊句式和固定短语,如第一句中的“若”“致”“安得”“轻”“顾”,第二句中的“匡”、“何……哉”的句式、“房帷之间”的状语后置及前面介词“于”的省略等。第三句中的“由是”“绝”“怀”等。 译文 刘行本以担任粱武陵王的封国常侍而走上仕途。遇到萧倚把梁州归附了北朝,于是与叔父刘藩归附了北周,寄居在新丰。他常常把诵读作为该做的事,投入精力忘记疲劳,虽然缺衣少食,却能恬然自安。他性情刚烈,有不可改变的志向。北周的大冢宰宇文护引荐他做中外府记室。北周武帝亲自总管各种事务,刘行本调任御正中士,兼任起居注。屡次升官为掌朝下大夫。北周的先例,皇帝到殿前,掌朝大夫负责将笔砚拿到皇帝座位前,接着承御大夫拿过来递给皇帝。等到刘行本做掌朝大夫,将要把笔递给皇帝,承御大夫又想要来拿过去。刘行本高声说:“笔不能拿!”皇帝吃惊地看着,问他,刘行本说:“我听说设立官位分清职责,各自有主管的事项。我既不能佩戴承御大夫的刀,承御大夫又怎么能拿我的笔呢?”皇帝说:“对。”于是命令二位主管官员各自行使自己的职责。等到北周皇帝继位,多有过失恶行,刘行本恳切的进谏违背皇帝心愿,调出朝廷做河内太守。隋文帝登基为帝,任命刘行本做谏议大夫、检校中书侍郎。皇帝曾对一个郎官发怒,在殿前用竹板子打他。刘行本进言道:“这个人一向清白,他的过失又很小。”皇帝也不理会。刘行本直对着皇帝走上前说:“陛下不认为我没才能,让我在身边。我说的如果是对的,陛下怎么能不听呢?我说的如果不对,您应该在道理上表明我不对,怎么能轻视我而不理会呢?我说的话不是出于私心!”于是他把笏板放在地上,退出。皇帝脸色严肃地向他道歉,于是赦免了要被打板子的那个人。雍州别驾元肇向皇帝说:“有一个州府官吏,接受了别人赠送的二百文钱,按律令应杖打一百板。然而我到任之初,与他们一起定了一些规矩。这个官吏故意违反规定,我请求施加一年徒刑。”刘行本反驳他说:“施行法令,(必须)发布明确的诏令。现在元肇竟敢重视他的教导命令,轻视法律条文,损害法律树立个人权威,不合人臣的礼制。”皇帝称赞他,赐他百匹绸绢。后任命刘行本为大子左庶子,像先前一样兼任书侍御史。皇太子谦恭地敬畏他。那时唐令则做左庶子,太子跟他很亲近又不庄重,常常让他用乐歌教宫内的人。刘行本责备他说:“庶于应当用正道匡正太子,怎么能够在帷幔之间这样娇宠太子呢!”唐令则很羞惭却不能改。当时刘臻、明克让、陆爽等一起凭文学才能受到大子亲近。刘行本恼恨他们不能调教爱护太子,常常对他们三人说:“你们只懂得读书而已。”后刘行本又凭旧职兼任大兴宫长官,权贵们害怕他端方正直,没有人敢到他的门前,因此私下嘱托办事的路子断绝了,官吏们和百姓都很感念他。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陶安,少敏悟,博涉经史,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①,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齐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氏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洪武②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未。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逸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隆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释】①太祖:朱元璋。太平:今安徽当涂,宋置太平州,明清改称府。②洪武:朱元璋称帝后的年号。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抚形胜以临四方 抚:据有 | B.太祖多其能让 多:赞许 | C.视诸儒最旧 视:看待 | D.时人荣之 荣:认为荣耀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 耆儒:资深的儒家。 | B.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 拨乱:治理乱世 | C.应天顺人,以行吊伐 吊伐:抚慰人民,讨伐罪人。 | D.论前代兴亡本末 本末:原委。 | 小题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御制门帖子赐之 (代陶安) | B.时人荣之 (代皇帝赐门帖子) | C.闻之道路 (代陶安的“隐过”) | D.帝大怒,立黜之 (代陶安) | 小题4:朱元璋称陶安“谋略无双”。下列句子,都说明陶安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②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 ③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④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 ⑤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⑥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安虽避乱家居,却并非不谙世事。他看出朱元璋的与众不同,认为他拨乱救民,顺 应民意,必能平定天下。 | B.陶安不赞成朱元璋急于攻取金陵,因为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占据如此优美的地方 面对四方的进攻,很难不被攻克。 | C.陶安为人恭谨谦逊,既有知人之德,又有自知之明,他认为刘基、宋濂等都有比自己 强的地方,所以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 D.陶安认为,骄纵与奢侈是导致国家丧乱的根源,异端邪说会妨害正道的树立。他的见 | 解得到了朱元璋充分的肯定。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明年,成祖择其中二十八人,令进学文渊阁。忱自陈年少,乞预、帝嘉其有志,许之。寻擢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宣德五年九月,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而江南为甚,苏州一郡,积遗至八百万石,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乃用大学士杨荣荐,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 忱一切治以简易。既久任江南,与吏民相习若家人父予。每行村落,屏去驺从,与农夫饷妇妇相对,从容问所疾苦,为之商略处置。其驭下也,虽卑官冗吏,悉开心访纳。遇长吏有能,如况钟及松江知府赵豫辈,则推心与咨画,务尽其长,故事无不举。常诣松江相视水利,见嘉定、上海间沿江生茂草,多淤流,乃浚其上流,使昆山、顾浦诸所水,迅流驶下,壅遂尽涤。暇时以匹马往来江上,见者不知其为巡抚也。 当时言理财者,无出忱右。钱谷巨万,一屈指无遗算。尝阴为册记阴晴风雨,或言某日江中遇风失米,忱言是日江中无风,其人惊服。有奸民故乱其旧案尝之。忱曰:“汝以某时就我决事,我为汝断理,敢相绐耶?”顷之,诏趣造盔甲数百万。忱计明盔浴铁工多,令且沃锡,数日毕办。 (节选自《明史?周忱传》) 小题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分别属于正面表现周忱“简易”与精明能***一组是( ) A 每行村落,屏去驺从。 B 务尽其长,故事无不举。 谷巨万,一屈指无遗算。 忱言是日江中无风,其人惊服。 暇时以匹马往来江上。 D 当时言理财者,无出忱右。 C. 与吏民相习若家人父子。 令且沃锡,数日毕办。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宣宗宣德五年,由于大学士杨荣的举荐,周忱升任工部右侍郎被派遣到赋税拖欠严重的江南担任巡抚。 | B.周忱经常与部下进行交流,不论是低级闲杂的官吏还是像况钟这样有才***官员,都让他们扬其所长,所以做事情都能够成功。 | C.周忱经常到松江府视察水利情况,他用疏通上游的方法,让江水迅速流下来,冲掉松江的淤积,使河道畅通。 | D.有人称某日运粮船遇风损失了官家的米谷,周忱指出那一天并没有刮风,因为他用一个册子记下每天的天气状况。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建武二十七年)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遣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马援请行,帝悯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余人征五溪。援谓友人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马援军至临乡,击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 初,援尝有疾,虎贲中郎将梁松来候之,独拜床下,援不答。松去后,诸子问曰:“梁伯孙,帝婿,贵重朝庭,公卿已下莫不惮之,大人奈何独不为礼?”援曰:“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松由是恨援。 及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则涂夷而运远。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扼其喉咽,充贼自破。以事上之,帝从援策。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耿舒与兄好畤侯弇书曰:“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 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致,若夜击之,即可殄灭。伏波[注]类西域贾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书奏之,帝乃使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 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 (选自《资治通鉴》,略有删改) [注]伏速:马援因功累官伏波将军,故称其为伏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遣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 克:战胜 | B.臣尚能被甲上马 被:通“披”,穿 | C.军次下隽 次:到达 | D.大众怫郁行死 行:将要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马援“武陵平叛.尽心尽责”的一组是( )(3分) ①马援请行 ②矍铄哉是翁! ③虽贵,何得失其序乎! ④击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 ⑤军人数万,争欲先奋 ⑥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3分) (2)以事上之,帝从援策(3分) (3)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3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鲍宏传 鲍宏,字润身,东海郯人也。父机,以才学知名。事梁①,官至治书侍御史。宏七岁而孤,为兄泉之所爱育。年十二,能属文。尝和湘东王绎诗,绎嗟赏不已,引为中记室,迁镇南府谘议、尚书水部郎,转通直散骑侍郎。江陵既平,归于周②。明帝③甚礼之,引为麟趾殿学士。累迁遂伯下大夫,与杜子晖聘于陈④,谋伐齐⑤也。陈遂出兵江北以侵齐。帝尝问宏取齐之策,宏对云:“我强齐弱,势不相侔。齐主昵近小人,政刑日紊,至尊仁惠慈恕,法令严明。事等建瓴,何忧不克。但先皇往日出师洛阳,彼有其备,每不克捷。如臣计者,进兵汾、潞,直掩晋阳,出其不虞,以为上策。”帝从之。及定山东,除少御正,赐爵平遥县伯,邑六百户,加上仪同。高祖⑥作相,奉使山南。会王谦举兵于蜀,路次潼州,为谦将达奚期所执,逼送成都,竟不屈节。谦败之后,驰传入京,高祖嘉之,赐以金带。及受禅,加开府,除利州刺史,进爵为公。转邛州刺史,秩满还京。时有尉义臣者,其父崇不从尉迥,后复与突厥战死,上嘉之,将赐姓为金氏。访及群下,宏对曰:“昔项伯不同项羽,汉高赐姓刘氏,秦真父能死难,魏武赐姓曹氏。如臣愚见,请赐以皇族。”高祖曰:“善。”因赐义臣姓为杨氏。后授均州刺史,以目疾免,卒于家,时年九十六。初,周武帝敕宏修《皇室谱》一部,分为《帝绪》、《疏属》、《赐姓》三篇。有集十卷,行于世。 (选自《隋书·鲍宏列传》) 注解:①梁:南北朝时,南朝的梁朝(502—557)。②周:南北朝时,北朝的北周(557—581)。③明帝:北周的第二代皇帝宇文毓。④陈:南北朝时,南朝的陈朝(557—589)。⑤齐,北朝的北齐。⑥高祖:隋文帝杨坚,北周的外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宏七岁而孤②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B.①陈遂出兵江北以侵齐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C.①逼送成都,竟不屈节②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 D.①后复与突厥战死②此迫也,臣请进,与之同命 | 小题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不能直接表现鲍宏“才”与“谋”的一项是( ) ①明帝甚礼之,引为麟趾殿学士。 ②如臣计者,进兵汾、潞,直掩晋阳。 ③我强齐弱,势不相侔。 ④逼送成都,竟不屈节。 ⑤加开府,除利州刺史,进爵为公。 ⑥如臣愚见,请赐以皇族。小题3: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宏文才不凡。十二岁时,就很会写文章。他曾经写了一首应和湘东王绎的诗,让绎赞赏不已。他先后撰写的十卷文集都在世上广为流传。 | B.鲍宏有外交能力。他和杜子晖出使陈朝后,陈朝就出兵长江以北进攻北齐。 | C.鲍宏很有智谋。他不仅把握了我强齐弱的形势,看到了两国皇帝的高下,还通过分析以前作战失利的原因,提出了“出其不虞”的进攻方案。 | D.鲍宏善于收揽人心。皇上准备赐尉义臣姓金,向群下询问时,鲍宏以项伯、秦真父为例建议皇上赐他姓杨,从而使尉义臣对他心怀感激。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累迁遂伯下大夫,与杜子晖聘于陈,谋伐齐也。(4分) 译文: (2)齐主昵近小人,政刑日紊,至尊仁惠慈恕,法令严明。(3分) 译文: (3)谦败之后,驰传入京,高祖嘉之,赐以金带。(3分) 译文: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值此宜生怜悯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使以他木处此,即不能高,亦将横生而至大矣;再不然,则以才不得展开至瘁,弗复自永其年矣。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之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溢分毫溢:增益,超出 | B.其义何居居(jī):语助词 | C.又复从而刻之刻:苛刻、刻薄 | D.反似德之者德:感恩 | 小题2:比较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岁长一寸是已 ②已见天地之私 ③又复从而刻之 ④孰知之哉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 小题3:文中“茂叔”、“笠翁”与下列篇目作者相同的一项是( )A.《陋室铭》《采草药》 | B.《爱莲说》《芙蕖》 | C.《爱莲说》《雁荡山》 | D.《陋室铭》《活板》 | 小题4: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A.以黄杨的“知命”规劝世人要逆来顺受,安守困境。 | B.以黄杨的“知命”为奉劝世人要矢志奋斗,战胜逆境,必有出头之日。 | C.以黄杨的“知命”劝喻世人当知“艰苦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奋发有为,摆脱困厄以求成功。 | D.以黄杨的“知命”,为封建时代穷苦知识分子编织一个在困境里创造虚假繁荣来自我安慰的玫瑰色的梦。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