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1,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3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吾儿,欲劙4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1、劬(qù):劳苦。2、夏:亦作“榎”,木名。3、欻(xū):忽然。4、劙(lí):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畜甘脆饵诚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家焉乃实告焉
B.将何作何复尔
C.不辞而还裂其衣而束之
D.群扶以归欲劙颈以塞责耶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答案

小题:C
小题:C
小题:D
小题:B
小题:
(1)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关键点:“无论”(两个单音词)“ 樵”(名作动)“归”(使动))
(2) “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关键点:“夫人”“为““何”)
解析

小题:C解析C中的“恶”是疑问词,“哪里”“怎么”。从原句看,诚是反问,加强语气,对讷体弱却多樵的惊讶,而且“恶”没有“不”的意思。而A中的“饵”在句中是名作动,结合语境可知准确。B中“值”是“逢着”“遇到”。《聊斋志异·农人》中有“今相值,决***不宥”。D中的“颐”的意思在成语中“大快朵颐”仍在用。
小题:C解析A前一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后一个“焉”是代词,代这件事。B中前一个“何”是“什么”,而后一个“何”是“为什么”。C中的两个“而”表示承接。D中前一个“以”连词,相当于“而”,表示修饰,后一个“以”表示目的。介词。
小题:D解析要注意题目中的“全都直接表现”和“兄弟情深”的要求。①只表明“诚”的“孝友”。④是老师叹“诚”的贤,⑥说的是“讷” 创痛不能眠,且不是直接表现的。其余②③⑤合乎要求。
小题:B解析从原文看,“余窃面倩邻妇为者”指自己从家里偷来面然后让邻居做成饼,而B中表述和此不同。
小题:见译文
(1)(关键点:“无论”(两个单音词)“ 樵”(名作动)“归”(使动))
(2)(关键点:“夫人”“为““何”)
翻译
河南人张某,他的先祖是山东人。明朝末年,山东发生叛乱。张某的妻子被北方兵抓走了。张某经常客居河南,就在那里安了家。他在河南娶妻。生了个儿子,叫张讷。不久,第二个妻子死了,张某又娶牛氏做继室,生了儿子张诚。牛氏性情很凶悍,总是嫉恨张讷,把他当奴仆养活,拿最差的饭菜给他吃,并且要他每天砍一担柴,完不成任务就鞭打责骂他,叫人难以忍受。牛氏总是把好吃的东西藏起来给张诚吃,并且让他到私塾读书。
张诚一天天长大了。他本性孝敬父母,友爱兄长,不忍心看着哥哥辛苦,私下劝告母亲,母亲却不听他的话。有一天,张讷上山砍柴,还没砍够一担柴,遇到大风雨,他跑到岩石下躲雨。等到雨停时,天色已晚,肚子已经饿得很,就背着砍下的柴回家。继母查看他砍的柴不够,就发怒不给他饭吃。张讷饿得心疼,进房无力地躺在床上。张诚从私塾回来,见哥哥有气无力的样子,就问他:“你生病了么?”哥哥说:“我只是太饿了。”张诚问哥哥缘故,张讷便把实情说了一遍。张诚听了后很难过地离开了。过了一会儿,他怀里藏着饼来给哥哥吃。哥哥问他饼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我从家里偷了些面粉,请邻居家的妇女做的。你只管吃,不要说出去。”张讷吃了饼,嘱咐弟弟说:“你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事情被发现,将连累你。而且一天吃一顿饭,应该不会饿死人的。”张诚说:“你的身体本来就瘦弱,怎么能砍那么多柴呢?”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张诚便偷偷地进了山,来到哥哥打柴的地方。哥哥看见他,大吃一惊。问:“你要干什么?”张诚说:“我帮你砍柴。”哥哥又问:“谁让你来的?”他说:“我自己来的。” 哥哥说:“不要说你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我还是不能让你做。”于是急促地催赶张诚回家。张诚不听,用手脚并用折断树枝帮助哥哥。他边做边说:“明天我要带把斧子来。”哥哥上前阻止他,发现他手指已被划破了,鞋子也被扎穿。于是伤心地说:“你不赶快回去,我就用斧子砍死自己。”张诚这才回家。哥哥送他到半路,才返回山上继续打柴。砍柴回家后,他又跑到私塾嘱咐老师说:“我弟弟年纪小,老师应该严加管教(不要让他出门),因为山中老虎豺狼很凶恶。”老师说:“不知道他中午前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已责问过他了。”张讷回来后对张诚说:“不听我的话,被老师责罚了吧?”张诚笑着说:“没有的事。”第二天,张诚又带着斧头上山去打柴。哥哥惊讶地说:“我本来就对你说不要来,你怎么又来了?”张诚默不作声,只是急急忙忙砍柴,汗水流到脸上也不稍微休息。估计将砍满一担柴时,他不跟哥哥打招呼就下山了。老师又要责打他,他就把实情告诉老师。老师赞叹他善良,便不再禁止他帮哥哥打柴。哥哥多次阻止他,他始终不听。
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吾儿,欲劙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一天,张诚和几个人在山中打柴。突然来了只老虎。众人都吓得趴在地上,老虎最终把张诚给叼走了。老虎嘴里叼着个人,跑起来来自然要比平常慢,被张讷追上了。张讷用斧头尽力砍去,砍中了老虎的后腿。老虎感到疼痛狂奔而去,张讷不能追赶上,哭着回来了。众人安慰他,他哭得越发悲伤,说:“我的弟弟,不同于一般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大家赶紧抢救他,斧子已在脖子上砍进一寸左右的刀口,鲜血像泉水般涌出,眼看着就死。众人惊骇,撕下他的衣服包扎伤口,一起扶他回了家。他继母哭着骂他说:“你害死我的儿子,想砍自己的颈子来搪塞吗?”张讷***着说:“母亲您不必烦恼。弟弟死了,我一定不会活下去的。”他躺在床上,疼痛难忍,夜里也睡不着,只是日夜靠着墙哭泣。他父亲担心他也会死,经常到他的床前略微喂点东西给他吃,牛氏就又骂个不停。张讷就不吃饭,三天就病死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贺仁杰,字宽甫,京兆人。父贲,有材略,善攻战,数从军有功。尝治室于毁垣中,得白金七千五百两,谓其妻郑曰:“语云:匹夫无故获千金,必有非常之祸。”时世祖以皇太弟受诏征云南,驻军六盘山,乃持五千两往献之。世祖曰:“天以赐汝,焉用献!”对曰:“殿下新封秦,金出秦地,此天以授殿下,臣不敢私,愿以助军。”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之,以勋旧而止。仁杰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皆助劳绩。后与董文忠居中事上,同志协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多所裨益,而言不外泄,帝深爱之。帝一日召仁杰至榻前,出白金,谓之曰:“此汝父六盘所献者,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辞不许,乃归白母,尽散之宗族。帝欲选民间童女充后宫;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山后盐禁,久为民害,皆奏罢之。民为之立祠。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者。特授正议大夫、上都留守。尚书省立,桑哥用事,奏上都留守司钱谷多失实。召留守忽剌忽耳及仁杰廷辨,仁杰曰:“臣汉人,不能禁吏戢奸,致钱谷多耗伤,臣之罪。”忽剌忽耳曰:“臣为长,印在臣手,事未有不关白而能行者,臣之罪。”帝曰:“以爵让人者有之,未有争引咎归己者。”置勿问。仁杰在官五十余年,为留守者居半,车驾春秋行幸,出入供亿[注],未尝致上怒。其妻刘没,帝欲为娶贵族,因辞,乃娶民间女,已而丧明,夫妻相敬如初,未尝置媵妾。大德九年,年七十二,请老,归第。后成祖崩,仁宗入清内欲有所咨访,诏赴阙,行至樊桥而卒。( 节选自《元史•贺仁杰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治室于毁垣中          治:修筑
B臣不敢私,愿以助军     私:独占
C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     状:情况
D为留守者居半          居:超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            B 辞不许,乃归白母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 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            D 帝欲为娶贵族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贲害怕因意外获金而招致祸患,就以“助军”为由将大部分所获之金献给了受诏征云南的世祖。世祖任命其子贺仁杰为宿卫。
B.贺仁杰屡建战功并数进忠言,颇得世祖喜欢;他敢于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世祖曾以供养母亲为由把其父所献之金送还给他,但他最终未接受。
C.皇帝根据桑哥的反映,要忽剌忽耳与贺仁杰到朝廷说清钱粮管理的问题,他二人都主动承担责任,皇帝为之感慨,就不再追究这件事情了。
D.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对出身低微、双目失明的妻子,贺仁杰的所作所为都无不妥。仁宗即位后,召请告老归乡的贺仁杰赴京,他却在应诏途中去世。
小题4: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5分)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之,以勋旧而止。
(2)(5分)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赵憙传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更始笑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更始败,憙为赤眉兵所围,迫急,乃逾屋亡走,与所友善韩仲伯等数十人,携小弱,越山阻,径出武关。仲伯以妇色美,虑有强暴者,而已受其害,欲弃之于道。憙责怒不听,因以泥涂伯仲妇面,载以鹿车,身自推之。每道逢贼,或欲逼略,憙辄言其病状,以此得免。既入丹水,遇更始亲属,皆裸跣涂炭,饥困不能前。憙见之悲感,所装缣制资粮,悉以与之,将护归乡里。
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三十年,憙上言宜封禅,正三雍之礼。中元元年,从封泰山。及帝崩,憙受遗诏,典丧礼。是时,籓王皆在京师,自王莽篡乱,旧典不存,皇太子与东海王等杂止同席,宪章无序。憙乃正色,横剑殿阶,扶下诸王,以明尊卑。时,籓国官属出入宫省,与百僚无别,憙乃表奏谒者将护,分止它县,诸王并令就邸,唯朝晡入临。整礼仪,严门卫,内外肃然。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注:三雍:明堂、灵台、辟雍分指天、地、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②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①仲伯以妇色美……欲弃之于道②所装缣帛资粮,悉以与之
C.①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②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D.①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②诸王并令就邸,唯朝晡入临
小题2: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载[仲伯)以鹿车
B.京师为[赵王)请者数十,终不听
C.中元元年,从[皇帝)封泰山
D.熹乃表奏谒者将护,分止[之)它县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降:投降。
B.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遗:送。
C.时,江南未宾,道路不通宾:服从,归顺。
D.吏民不欲内憙,憙乃告譬内:通“纳”,放入。
小题4: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辱憙以因疾报***,非仁者心因以泥涂仲伯妇面
B.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其帅即开门面缚自归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京师为请者数十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5: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憙有节操的一组是
①憙以因疾报***,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②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③因以泥涂仲伯妇面,载以鹿车,身自推之。
④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
⑤憙不肯受兵,单车驰之简阳。
⑥憙下车……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
A.①②⑥B.③⑤⑥C.①③④D.②④⑤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憙任怀令时,奉法收考李子春,不为请者所动要处死李子春,但皇上终究宽免了李子春。
B.更始帝打了败仗,赵憙在丹水县遇到逃亡的更始帝的亲属,就资助他们衣帛粮食,并护送还归故里。
C.赵憙的友人韩仲伯是个只顾自身安危的人,作者用他的行为来反衬赵憙仗义救人的智谋和节操。
D.赵憙的哥哥被人***了,他当时年仅十五岁,就带着兵器结交宾客前去报仇,但因仇家生病和距离遥远而放弃了报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殷不害传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也。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家世俭约,居甚贫窭,事老母,养小弟,勤剧无所不至,士大夫以笃行称之。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则上书言之,多见纳用。梁武帝尝谓庾肩吾曰:“卿是文学之士,吏事非卿所长,何不使殷不害来邪?”其见知如此。侯景之乱,不害从简文入台。及台城陷,简文在中书省,景带甲将兵入朝陛见,过谒简文。景兵士皆羌、胡杂种,冲突左右,甚不逊,侍卫者莫不惊恐辟易,唯不害与中庶子徐摛侍侧不动。及简文为景所幽,遣人请不害与居处,景许之,不害供侍益谨。简文夜梦吞一块土,意甚不悦,以告不害,不害曰:“昔晋文公出奔,野人遗之块,卒反晋国,陛下此梦,事符是乎?”简文曰:“若天有征,冀斯言不妄。”梁元帝立,以不害为中书郎,兼廷尉卿,因将家属西上。江陵之陷也,不害先于别处督战,失母所在。于时甚寒,冰雪交下,老弱冻死者填满沟堑。不害行哭道路,远近寻求,无所不至,遇见死人沟水中,即投身而下,扶捧阅视,举体冻湿,水浆不入口,号泣不辍声,如是者七日,始得母尸。不害凭尸而哭,每举音则气绝,行路无不为之流涕。即于江陵权殡,与王裒、庾信俱入长安,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见者莫不哀之。
(选自《陈书·殷不害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居父忧过礼忧:(父亲的)丧事。
B.仕梁廷尉平仕:做官。
C.因将家属西上将:将要
D.号泣不辍声辍:停止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及简文为景所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B.景兵士皆羌、胡杂种且相如素贱人
C.不害行哭道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老弱冻死者填满沟堑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名法有轻重不便者,则上书言之遣人请不害与居处,景许
B.远近寻求,无所不至是吾剑之所从坠
C.士大夫以笃行称之简文夜梦吞一块土,意甚不悦,以告不害
D.不害先于别处督战迁客***人,多会于此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不害)性至孝”的一组是()
①居父忧过礼 ②侍老母,养小弟,勤剧无所不至 ③名法有轻重不便者,则书言之④侍卫者莫不惊恐辟易,唯不害与中庶子徐摛侍侧不动 ⑤举体冻湿,水浆不入口,号泣不辍声 ⑥不害凭尸而哭,每举音则气绝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 D.①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不害之所以深得梁武帝的赏识,是因为他年轻又长于政事。
B.在简文帝被侯景囚禁时,殷不害得以和简文帝朝夕相处,侍奉简文帝更加恭敬。
C.简文帝梦见自己吞下了一块土,心里很不高兴,殷不害借用晋文公的经历解梦,除祛了简文帝的心病。
D.殷不害有孝行,老母死于战乱,他历尽艰辛,寻得母尸安葬,由于悲伤过度,日渐憔悴消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兗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
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选自《宋书•宗悫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为乡曲所称称:称赞
B.义恭举悫有胆勇举:选举
C.文帝甚嘉之嘉:赞赏
D.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隶:隶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制其形,与象相御/收其异宝杂物
B.而悫独任气好武/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
C.方丈之膳,以待宾客/悫待之甚厚
D.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不以前事为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B.宗悫作战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C.宗悫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D.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攻占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你叔父超过了七天,才得到你丧亡的消息,于是就怀悲哀之情向你表达祭奠的诚意。
B.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继承先人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在儿子辈中只有我。
C.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
——唉!难道是真的这样吗?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D.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