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小题。延昭本名延朗,后改焉。幼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尝曰:“此儿类我。”每征行,必以从。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业攻应、朔,延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小题。延昭本名延朗,后改焉。幼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尝曰:“此儿类我。”每征行,必以从。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业攻应、朔,延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小题。
延昭本名延朗,后改焉。幼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尝曰:“此儿类我。”每征行,必以从。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业攻应、朔,延昭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
  咸平二年冬,契丹扰边,延昭时在遂城。城小无备,契丹攻之甚急,长围数日。契丹每督战,众心危惧,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陴,赋器甲护守。会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契丹遂溃去,获其铠仗甚众。以功拜莫州刺史。时真宗驻大名,傅潜握重兵顿中山。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潜不许。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厚赐遣还。是冬,契丹南侵,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自北掩击,且战且退。及山西,伏发,契丹众大败,获其将,函首以献。进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并命。帝谓宰相曰:“嗣及延昭,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及于此。”五年,契丹侵保州,延昭与嗣提兵援之,未成列,为契丹所袭,军士多丧失。命李继宣、王汀代还,将治其罪。帝曰:“嗣辈素以勇闻,将收其后效。”即宥之。六年夏,契丹复侵望都,继宣逗遛不进,坐削秩,复用延昭为都巡检使。
景德二年,追叙守御之劳,进本州防御使,俄徙高阳关副都部署。在屯所九年,延昭不达吏事,军中牒诉,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颇为正所罔,因缘为奸。帝知之,斥正还营而戒延昭焉。大中祥符七年,卒,年五十七。延昭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及卒,帝嗟悼之,遣中使护榇以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                             (节选自《宋史·杨延昭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城小无备,长围数日备:防备
B.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惮:害怕
C.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益:增加
D.与保州杨嗣并命并:一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人乐为用朕力为保庇,以及于此
B.嗣及延昭,以忠勇自效嗣辈素以勇闻,将收其后效
C.城小无备,契丹攻之甚急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
D.延昭与嗣提兵援之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
小题3: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战朔州城下 / 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
B.每征行,必以从 / 帝嗟悼之
C.为契丹所袭 /以功拜莫州刺史
D.延昭本名延朗/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咸平二年冬,时任莫州刺史的杨延昭带领遂城百姓抵抗契丹人的入侵,并用计击退了契丹军队。
B.杨延昭与杨嗣领兵增援保州,被契丹军队袭击,伤亡惨重,两人被召回朝廷治罪。
C.杨延昭不擅长治理军中的诉状,但忠勇善战,为此,皇帝把他调任为高阳关副都部署。
D.杨延昭守卫边境二十多年,舍家为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军民的爱戴。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下列文言句子断句。(4分)
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陴,赋器甲护守。(3分)
②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颇为正所罔,因缘为奸。(3分)
答案

小题:(3分)A
小题:(3分)B
小题:(3分)C
小题:(3分)D
小题:
(1)(4分)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一个“/”0.5分)
(2)(6分)①杨延昭集中城中全部的少壮男子登城,发给武器铠甲守护。(得分点:悉,全部;赋,发放,每个关键词1分,大意通顺1分)②常常派小校周正处理这些事情,渐渐被周正欺骗,周正趁机干坏事。(得分点:为……所,被动句式,1分;罔,欺骗。大意通顺1分)
解析

小题:(3分)A,战备(必须根据“城小”来推断语义。)
小题: (3分)B(B.介词,凭借;  A介词,被/介词,替; C.代词,它/助词,的 D.连词,和/介词,和)
小题: (3分)C(C,均为被动句。A省略了“于”的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状语)“于羊山西”后置;B省略句,“以”后“之”的省略/陈述句; D判断句/省略句,后一分句省略主语“杨延昭”)
小题: (3分)D(A杨延昭是此次大战后才因功被授予莫州刺史的,并且不是全城百姓,是全部少壮男子。B帝“即宥之”,宽免了他们。C.强拉因果,杨延昭是因为防御的功劳被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
小题:见译文
(1)(一个“/”0.5分)
(2)(6分)①(得分点:悉,全部;赋,发放,每个关键词1分,大意通顺1分)
②(得分点:为……所,被动句式,1分;罔,欺骗。大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来改名。杨延昭年幼时沉默寡言,儿时常常摆列军阵作为游戏,杨业曾经说:“这个孩子最像我。”杨业每次征伐出行,必定让他跟随。太平兴国年间,杨延昭补为供奉官,杨业攻打应州、朔州,杨延昭是先锋,在朔州城下作战,流箭穿过手臂,可他战斗更加勇猛。
咸平二年冬,契丹侵扰边境,杨延昭当时在遂城。遂城小没有战备,契丹进攻他们很急,合围数日。契丹每次督战,将士们感到危险恐怖,杨延昭集中城中全部的少壮男子登城,发给武器铠甲守护。正值严寒,他们从井里打上水浇灌到城上,早晨全部变成了冰,坚硬滑溜敌人攻不上城,契丹军队溃散而离开。获得敌军许多铠甲和兵器。杨延昭因为立功升为莫州刺史。当时真宗在大名,傅潜握有重兵停留在中山。杨延昭与杨嗣、石普多次请求增兵进行决战,傅潜不允许。等到傅潜犯罪,召杨延昭奔赴皇帝所在地,屡次得到对答,询问边防要事。皇帝很高兴,指着他对众位王说:杨延昭的父亲杨业是前朝名将,杨延昭训练士兵守护边塞,有父亲的风范,很值得嘉奖。给延昭优厚赏赐后派他回去。
当年冬天,契丹向南侵犯,杨延昭埋伏精兵羊山西面,从北面突然袭击,边打边退。到了西山,伏兵出击,契丹军队大败,俘获他们的将领,匣装他的头来进献。杨延昭晋升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一同任命。皇帝对宰相说:杨嗣和杨延昭,凭忠诚勇敢报效国家。朝中忌嫉的人很多,我尽力保护,才到这样的境地。五年,契丹侵犯保州,杨延昭与杨嗣领兵增援保州,还未列好阵势,被契丹袭击,死亡了很多士兵。任命李继宣、王汀代替他们并召其回朝,将惩治他们的罪。皇帝说:“杨嗣等人平时以勇敢闻名,以后可以将功补过。”就宽免他们。六年夏,契丹侵犯望都,李继宣徘徊不前,论罪削去官阶,再次任用杨延昭为都巡检使。
景德二年,追记防御的功劳,晋升为本州防御使,不久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在驻所九年,杨延昭不擅长治理军事,军中的诉状,常常派小校周正处理这些事情,渐渐被周正欺骗,周正趁机干坏事。皇帝知道这事,斥责周正回到军营,并警告杨延昭。大中祥符七年,杨延昭去世,享年五十七岁。杨延昭智勇善战,所得俸禄和赏赐全部犒劳军队,不曾过问家事。他出入乘骑侍从如同小校,号令严明,和士兵同甘共苦,遇到敌人必定冲锋在前,指挥军队能够取胜,把功劳推给下属,所以人们乐意为他效用。他在边境防卫二十多年,契丹人害怕他,称他为杨六郎。他去世后,皇帝哀悼他,派遣宦官护送灵柩回乡,河朔的人大多望着灵柩而哭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仅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跟随
B.操行坚正,拙于世务专心
C.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当时
D.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雕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此论喧于朝列随称荐于公卿间
B.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愈自以才高
C.执政览其文而怜之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
D.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了省略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谏官论之(德宗)不听
B.坐是改太子(为)右庶子
C.李愬功(居)第一
D.后(愈)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仅十人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②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擢进士异等,又第明经,调校书郎。辟武宁张建封府。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使谕止,前后三辈往,皆不听。乃使孟容见纳,敷引逆顺,纳即悔谢,为罢兵。
累迁给事中。京兆上言“好畸风雹害稼”,帝遣宦人覆视,不实,夺尹以下俸。孟容曰:“府县上事不实,罪应罚。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不听。
浙东观察使裴肃委判官齐总暴敛以厚献,厌天子所欲。会肃卒,帝擢总自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为衢州刺史。衢,大州也。孟容还制曰:“方用兵处,有不待次而擢者。今衢不他虞,总无功越进超授,群议谓何?且总本判官,今诏书乃言‘权知留后,摄都团练副使’,初无制授,尤不见其可。假令总有可录,宜暴课最,解中外之惑。”会补阙王武陵等亦执争,于是诏中停。
贞元十九年夏,大旱,上疏言:“陛下斋居损膳,具牲玉,而天意未答。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振灾为福。又应省察流移征防当还未还,役作禁锢当释未释;负逋馈送,当免免之;沈滞郁抑,当伸伸之,以顺人奉天。若是而神弗祐、岁弗稔,未之闻也。”
元和初,再迁尚书右丞、京兆尹。神策军自兴元后,日骄恣,府县不能制。军吏李昱贷富人钱八百万,三岁不肯归。孟容遣吏捕诘,与之期使偿,曰:“不如期,且死!”一军尽惊,诉于朝。宪宗诏以昱付军治之,再造使,皆不听。奏曰:“不奉诏,臣当诛。然臣职司辇毂,当为陛下抑豪强。钱未尽输,昱不可得。”帝嘉其守正,许之。
累迁吏部侍郎。盗***武元衡,孟客白宰相曰:“汉有一汲黯,奸臣寝谋。今朝廷无有过失,而狂贼敢尔,尚谓国有人乎?愿白天子,起裴中丞辅政,使主兵柄,索贼党罪人得矣。”后数日,果相度。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少保,谥日完。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七)
[注①好畴:地名。②辇毂:称代天子。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厌天子所欲厌:讨厌
B.今衢不他虞虞:担忧
C.摄都团练副使摄:代理
D.钱未尽输,昱不可得输:缴纳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使谕止欲以客往赴秦军
B.乃使孟容见纳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曰:“不如期,且死!”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当为陛下抑豪强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贞元十九年夏,大旱,上疏言。
B.今衢不他虞,
C.乃使孟容见纳。
D.若是而神弗祐、岁弗稔,未之闻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建封三次派使者劝说李纳停止抵抗不成功后,让担任幕僚的许孟容前往,许孟容旁征博引,指出抵抗与否的祸福关系,终于使李纳悔悟并撤兵。
B.在任用官吏方面,许孟容强调要遵照规章制度办事。认为如果齐总值得录用,就应该公开显示他考核最优秀,来解除朝廷内外的疑惑。
C.许孟容认为户部的银两本来就是准备着平常和危急时候使用的,如果支取其中的一百万缗钱来代替京兆地区一年的赋税,那么京城地区就没有流亡的人了。
D.许孟容认为汉代有了一个汲黯,奸臣就止息了阴谋,现在朝廷没有过失,狂贼竟敢这样胡作非为。希望禀告天子,起用裴中丞辅政,掌控兵权,就能够捉到贼人。
小题5:断句和翻译 (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断句。(4分)
汉有一汲黯奸臣寝谋今朝廷无有过失而狂贼敢尔尚谓国有人乎愿白天子起裴中丞辅政使主兵柄索贼党罪人得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 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3分)
(2)宪宗诏以昱付军治之,再造使,皆不听。(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赌饥者与之食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今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之,当死罪一也;又***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危庖治狗,以会朝属。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胔(zi):腐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群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乎?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服:服从
C.公曰:“以属狱。”属: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特:只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A.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只顾自己取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小题4: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分)
(2)翻译: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4分)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节选自《唐才子传》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不赏艰难            艰难:艰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权贵有嫌其出位         B.乃放纵诗酒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D.与刘宾客齐名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览(其)诗卷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小题5: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2分)
②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3分)
⑵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政姊荣闻人有刺***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史记?刺客列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1,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3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吾儿,欲劙4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1、劬(qù):劳苦。2、夏:亦作“榎”,木名。3、欻(xū):忽然。4、劙(lí):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畜甘脆饵诚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家焉乃实告焉
B.将何作何复尔
C.不辞而还裂其衣而束之
D.群扶以归欲劙颈以塞责耶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