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庄辛说楚襄王《战国策》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庄辛说楚襄王《战国策》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庄辛说楚襄王
《战国策》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祅祥(凶兆)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祅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揜(yǎn:流亡,困迫)于城阳。于是使人发驺(zōu车马)征庄辛于赵。庄辛曰:“诺。”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也如同这样)。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鳝鲤,仰啮菱衡,奋其六翮(hé翅膀)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碆pó:石镞,即石制的箭头;卢,涂漆的黑弓),治其矰缴(zēngzhuó:矰,短矢。缴,系矢的生丝线),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礛磻(jiān bō:锐利的石制箭头),引微缴,折清风而抎(抎:同“陨”,音yǔn,坠落)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bì宠幸的女子),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楚将名)方受命乎灵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
(ráng)侯(秦将魏冉名)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执珪(楚国爵名)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先生老悖乎 悖:违背B.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 卒:始终
C.以其颈为招 招:射击的目标D.饭封禄之粟 饭:动词,吃
小题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都由对话完成,塑造了庄辛这一机智果敢、有胆有识、从容善辩的策士形象。
B.庄辛针对楚襄王的淫逸侈靡、不顾国政直言进谏,指出襄王如此行径必遭***身之祸,触怒襄王而被逐出了楚国。
C.本文引譬设喻,由蜻蛉、黄雀、黄鹄至蔡灵侯,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由物到人,最后指出襄王处境的危险,娓娓道来却步步紧逼,极具说服力。
D.这篇作品通过庄辛对楚襄王的劝谏,说明一国之君必须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如果只图眼前享乐,丧失警惕,必将引起严重祸害。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                                 译文:                                       
(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译文:                                      
答案
(3)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译文: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1)我请求到赵国躲一躲,待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
(2)见到兔子后才想起猎犬,还不算晚。
(3)(子发)(将)用红绳捆绑自己去见他。
解析

小题1:A   ( 悖:惑乱,糊涂。)
小题2:B  (“触怒襄王而被逐出楚国”有误,非“被逐”,而是庄辛自己估计楚国有难而请求避于赵之,实为警示劝谏之意。)
小题3:无
参考译文:
庄辛规劝楚襄王说:“君王您左有(宠臣)州侯,右有(宠臣)夏侯,车后使鄢陵君和寿陵君跟随,一味地恣纵逸乐,奢侈浪费,不理国家政事,郢都一定危险啦!”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呢?还是认为这是楚国的凶兆呢?”庄辛说:“我确实看到了楚国必定会这样,不冒昧认为这是楚国的凶兆啊。(假如)君王始终宠信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这四个人,不稍加收敛,楚国必定会灭亡啊。我请求到赵国躲一躲,待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
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停留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楚襄王流亡困迫在城阳。在这个时侯,襄王叫人派遣骑士到赵国召请庄辛。庄辛说:“可以。”
庄辛回到楚国,襄王说:“我没有采纳先生的意见,现在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我听俗话说:‘见到兔子后才想起猎犬,还不算晚;丢掉了羊才修补羊圈,还不算迟。’我听说,从前商汤和周武王凭借百里小国而兴盛起来;夏桀和殷纣凭着偌大的天下,却灭亡了。现在,楚国虽然狭小,(如果)截长补短,尚且有方圆数千里,何止是百里之地呢?
“君王难道不曾见过蜻蜓吗?它长有六只脚,四个翅膀,飞翔在天地之间,俯身啄食蚊蝇,仰头接饮甘露,自以为无忧无虑,与人没有争斗。没料到那五尺高的儿童,正调和糖浆,粘在丝网上,在离地面四仞高的空中粘住自己,然后丢掉给蚂蚁吃掉。
蜻蜓的事,是其(指代贪图享乐、放松警惕以致遭遇不幸的事)中的小事,黄雀的遭遇也如同这样呢。(它)俯身啄食白米,仰身栖息在茂密的树丛中,振翅飞翔,自以为无忧无虑,与人没有争斗。不知道那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拿着弹丸,把它的脖子当着靶子,将在十仞的高空中射***自己。顷刻之间,就落在他们手里。白天黄雀在树林中游荡,日暮却成了桌上的佳肴。
黄雀的事情,是其中的小事情,天鹅的遭遇也如此呢。黄鹄在江海上翱游,在池沼边休息,低头吞食鳝鱼、鲤鱼,抬头咀嚼菱角、水草,振动它的翅膀而凌驾清风,飘飘摇摇在高空飞翔,自以为无忧无虑,与人没有争斗。(却)没料到那射手,正准备他的石箭、黑弓、短箭、丝绳,将在百仞的高空中射***自己。黄鹤遭受利箭射***,拖着细绳,随风坠落。所以白天在江河上遨游,晚上(却)成了锅里炖煮的美味。
那黄鹄的事,是其中的小事,蔡圣侯的事也像这样。他南游于高陂,北登上巫山,马饮茹溪之水,人食湘江之鱼,左手抱着年轻的侍妾,右手搂着宠妃,和他们驰骋在上蔡,而不把治理国家作为要务。却不知道子发正接受楚灵王的命令(进攻蔡国),(子发)(将)用红绳捆绑自己去见他。
蔡灵侯的事,是其中的小事,君王您的事也像这样,您左有州侯,右有夏侯,使鄢陵君与寿陵君跟随,吃自己采邑的粮食,车载方府库的金银,与他们驰骋游乐于云梦泽中,而不把治理国家作为要务。却没料到那穰侯魏冉正接受秦王的命令,在黾塞内满布军队,您却寄身在黾塞外。”
楚襄王听了庄辛这番话之后,大惊失色,浑身发抖。在这时才把执珪的爵名授给他,封他为阳陵君,赐给他淮北之地。
举一反三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②曾益其所不能 ③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⑤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⑥畜君何忧  
⑦蒙故业,因遗策   ⑧今也则亡  ⑨于吾言无所不说  
⑩举直错诸枉
A.①③⑤⑦⑨B.②④⑥⑧⑩C.①②⑤⑧⑨D.①②④⑦⑩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成语不全是出自《论语》或《孟子》的一组是(    )
A.目无全牛劳苦功高举一反三见危授命
B.自暴自弃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C.当仁不让任重道远欲速则不达割鸡焉用牛刀
D.循循善诱三人行必有我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五十步笑百步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寓言故事说明的道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以五十步笑百步:说明梁惠王的所谓“尽心治国”比邻国强不了多少,对“民不加多”不必奇怪。
B.攘鸡:说明宋国大夫戴盈之如果知道国君征收苛重的赋税不符合道义,就应当请他立即停止,
不能再等待来年了。
C.揠苗助长:不管是种地还是教育孩子,都要顺其自然,不要人为拔高。
D.齐人有一妻一妾:讽刺批判社会上那些不择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他们无耻之极,连他们自己
的妻妾都感到无地自容。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逢蒙学射于羿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孟子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孟子·离娄下》第二十四章
【注】“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您反而说我们有生路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1、下列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
A、庾公之斯也。                     B、夫尹公之他,端人也。
C、刘备天下枭雄。                  D、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
2、下列对“薄乎云尔,恶得无罪?”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接近云天了,怎么能说没有罪过呢?       B、只是说不重罢了,谁不憎恨他的这种罪过呢?
C、只是说不重罢了,怎么能说没有罪过呢?   D、接近云天了,谁不憎恨他的这种罪过呢?
3、下列对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逢蒙学射于羿                 ②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③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       ④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③不相同,②和④也不相同
C、①和③不相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相同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窃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世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下列各组名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与人乐乐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盖亦反其本矣
C.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能以足音辨人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其日牛马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丰乐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和“风俗美”的一组是
A.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而故老皆无在者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而喜与予游也
C.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窃然”“滃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4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