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 与力之盛,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 与力之盛,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 与力之盛,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图之”缪公不听也。蹇叔送师于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偕行。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遏师必于殽 。”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师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秦三帅惧而谋曰:“我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还师去之。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许之。先轸遏秦师于殽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此缪公非欲败于殽也,智不至也。智不至则不信。言之不信,师之不反也从此生,故不至之为害大矣。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绝诸侯之地绝:穿过。
B.使人让蹇叔曰让:延请
C.道遇秦师道:在路上
D.晋文公适薨适:刚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其重图之。
其若是,孰能御之。
B.邃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C.智不至则不信。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师之不反也从此生。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秦穆公兵败原因的一组是                 (   )
①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②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③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④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⑤先轸遏秦师于殽 而击之。⑥智不至则不信。
A.①③④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阻,派兵长途跋涉去偷袭郑国,结果遭到对方痛击,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教训惨痛。
B.老臣蹇叔经验丰富,料事如神,断定秦军一定会兵败殽山,可惜秦穆公智力达不到蹇叔的水平,
不肯相信。
C.郑国商人弦高机智果敢,一边派人回国报信,一边假托王命犒劳秦军,挽救了自己的国家,爱国
精神可嘉。
D.先轸善于抓住战机,在殽山阻截秦军发动攻击,大败秦军,俘获了秦国的三个主将,是出乎秦穆公
预料的。
答案

小题:B
小题:B
小题:D
小题:A
解析

小题:(让,责备)
小题:(“乃”都表顺承:A“其”,前—表祈使,后—表假设;C“则”,前一是“就”,后一是“却”;D“也”,前一在句中舒缓语气,后一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小题:(①②③句都不是。)
小题:(不是“对方”,应是晋国)
参考译文:
先前秦穆公出兵偷袭郑国,蹇叔劝谏说:“不行。我听说,偷袭别国城邑,用战车不能超过一百里,用步兵不能超过三十里,都是凭借士气旺盛和力量强大,因此攻打敌人能消灭它,退却能够迅速撤离。现在行军几千里,还要穿过其他诸侯国去偷袭郑国,我认为这不行。请您慎重考虑。”秦穆公不听蹇叔的意见。蹇叔把军队送到城门外,哭着说:“军队啊,我看着你出征却看不到你回来啊。”蹇叔有两个儿子叫申和视,参加军队一起出征。蹇叔对他的儿子说:“晋国如果阻击我们的军队一定在殽山。”秦穆公听说这件事,派人责备蹇叔说:“我出兵打仗,还不知结果怎样,现在你哭着给军队送行,这是给军队哭丧啊。”蹇叔回答说:“我不敢给军队哭丧。我老了,有两个儿子,都跟军队一起出征,等队伍回来时,不是他们死了,就一定是我死了,因此才哭的。”秦军经过周地向东进发。郑国商人弦高、奚施将要西行到周地做买卖,斗路上遇到秦军,弦高说:“哎呀!秦军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这一定是去偷袭郑国。”立刻让奚施回国报告,自己就假托郑伯的命令慰劳秦军,说:“我们国君本来听说贵国军队要来,已经好久了。贵军没有来到,我们国君和战士们私下替贵军担心,惟恐你们的士兵疲劳以及干粮缺乏。派我用玉璧犒劳贵军,用十二头牛提供膳食。”秦军三个主将害怕了,商量说:“我军行军数千里,多次越过其他诸侯的国土去袭击郑国,没有到达而人家已经先知道了,他们的防备一定已经很充分了。”(就)回师撤离。这时候,晋文公刚刚死去,还没有安葬。先轸对晋襄公说:“秦军不可不攻打啊,我请求攻打它。”晋襄公答应了。先轸在殽山截住秦军进行攻击,大败秦军,俘获秦国的三个主将回国。这不是秦穆公想要在殽山失败,而是智力达不到(蹇叔的水平)。智力达不到就不相信。不信(蹇叔的)话,军队回不来(的结果)就是由这造成的,所以智力达不到所形成的害处很大呀。(文本节选自《吕氏春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节选自《史记》)
注释: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小题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岁不得调调:升迁
B.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超:破格,越级
C.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属:牵连
D.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阿:迎合,偏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欲以观其能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释之久之前曰顷之,上行出中渭桥
C.争为口辩而无其实振长策而御宇内
D.而廷尉乃当之罚金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释之认为下面仿效上面比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还要快,所以君主的言行一定要谨慎。
B.文帝对啬夫能详细回答他的询问感到非常满意,想提拔任用他,但最终还是听取了张释之的正确意见,放弃了本来的打算。
C.太子和梁王违规乘车经过司马门,张释之不顾太后的包庇弹劾两人,因此得到文帝的器重而被提拔为中大夫。
D.张释之认为作为廷尉就要公平执法,如果执法有所倾斜,大小官吏的用法都将任意轻重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2)民安所措其手足?
小题5:翻译下列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
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也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
(1)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译文:                                                             
(2)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颍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颍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亲。由是英名著于海内。道成德立,还归旧庐,遂遭父丧,泣泪三年。遇岁饥馑,路有饿殍,烈乃分釜庾之储,以救邑里之命。是以宗族称孝,乡党归仁。以典籍娱心,育人为务,遂建学校,敦崇庠序。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门人出入,容止可观,时在市井,行步有异,人皆别之。州闾成风,咸竞为善。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已后将为改过。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父以告烈,烈日:“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时国主①皆亲骖乘适烈私馆,畴谘政令。察孝廉,三府并辟,皆不就。会董卓作乱,避地辽东,躬秉农器,编于四民,布衣蔬食,不改其乐。东域之人,奉之若君。
以建安二十三年寝疾,年七十八而终。                                              (《三国志·魏书十一·裴注》)
【注】①国主:指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 秉义:修养正义
B.道成德定,还归旧庐。旧庐:破旧的房子
C.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
幸无:幸亏没有
D.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
不爱:不吝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烈“育人为务”的一组是
①诲之以道,使人从善远恶。②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③人有以告烈者,烈以一端遗之。④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⑤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⑥布衣蔬食,不改其乐。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①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烈为父亲守丧三年,终日以泪洗面,遭遇荒年,王烈拿出自己的粮食分送给乡亲 活命,所以本族人称赞他“孝”。乡亲们称赞他“仁”。
B.王烈非常重视道德教化,既兴办学校,也非常讲究教化方式方法,他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甚至能使盗贼改恶向善,最终成为道德榜样。
C.王烈德高望重,当时人闹纠纷打官司都找他评理或者断案,每遇这种情况,王烈都极力调解,从而使这些人的矛盾得到缓和或解决。
D.王烈名望极高,地方最高官员亲自乘坐马车到王烈家中咨询政事;王烈淡于名利,朝廷多次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没去就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
译文:                                                                  
(2)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原吉,字维哲,其先德兴人。父时敏,官湘阴教谕,遂家焉。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①,擢户部主事,成祖即位,转左侍郎。 浙西大水,有司治不效。永乐元年命原吉治之。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民劳,吾何忍独适。”事竣,还京师。七年,帝北巡,命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有二指挥冒月廪,帝欲斩之。原吉曰:“非律也,假实为盗,将何以加?”乃止。……(宣宗)三年,从北巡。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帝命赐以大官之馔,且犒将士。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同列有善,即采纳之。 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吏污所服金织赐衣,原吉曰:“勿怖,污可浣也。”又有污精微文书者,吏叩头请死。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帝命易之。吕震尝倾原告。震为子请官,原吉以震在“请难”时有守城功,为之请。平江伯陈瑄初亦恶原吉,原吉顾时时称瑄才。或问原吉:“量可学乎?”曰:“吾幼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尝夜阅爱书②,抚案而叹,笔欲下辄止。妻问之,曰:“此岁终大辟奏也② 。”与同列饮他所,夜归值雪,过禁门,有欲不下者。原吉曰:“君子不可以冥冥堕行。”其慎如此。
  [注]:①诇:音 xiòng 暗中观察 ②爱书:记录囚犯口供的文书。③大辟:死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吉危坐俨然      危坐:端正地坐着。
B.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 经画:治理谋划。
C.原吉有雅量       雅量:高难的气量。
D.君子不可以冥冥堕行   堕行:落马行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B.太祖诇而异之
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帝命赐以大官之馔,且犒将士D.同列有善,即采纳之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项伯即入见沛公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竣,(原吉)还京师。
B.假(二指挥)实为盗,将何以加?
C.或有小过,(原吉)必为之掩覆。
D.夜归值雪,(同列)过禁门。
小题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夏原吉勤奋敬业的一组是( )。
①民劳,吾何忍独适。
②帝取原吉櫜糗尝之,笑曰:“何恶也?”
③勿怖,污可浣也。
④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
⑤原吉顾时时称瑄才。
⑥尝夜阅爱书,抚案而叹,笔欲下辄止。
A.①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②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原吉在太学读书被选入宫中写皇帝诏令,他的表现严肃认真,明太祖认为他与众不同,提拔他为户部主事。
B.夏原吉到浙西治理洪水,他辛勤操劳,与民同劳苦。后来皇帝要将两个冒领俸米的禁卫军官斩首,夏原吉则直言劝谏皇帝应按法律办事。
C.夏原吉待人宽厚,能纳人之善,容人之过,勇于承担过失责任。对于反对自己的人,也能为他办该办的事,实事求是地称赞他的才能。
D.夏原吉在审阅判定死刑类案子时慎之又慎。一次因和共事的官员外出饮酒,夜归遇雪,过宫门没下马,为此他检查了自己的行为。
小题6: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8分)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薛能者,晚唐诗人,格调不能高,而妄自尊大。其《海棠诗序》云:“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杜子美于斯,兴象不出。天之厚余,谨不敢让,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然其语不过曰:“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而已。
又有《荔枝诗序》曰:“杜工部老居两蜀,不赋是诗,岂有意而不及欤?白尚书曾有是作,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然其语不过曰:“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而已。
又有《折杨柳》十首,叙曰:“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文人才子,各炫其能,莫不条似舞腰,叶如眉翠,出口皆然,颇为陈熟。能专于诗律,不爱随人,搜难抉新,誓脱常态,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然其词不过曰:“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而已。
别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耳。”
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今读其诗,正堪一笑。刘之词云:“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云:“红板江桥清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兴象:诗歌形象引发出的情苗。②杪(miǎo):年末或四季的末尾。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棠有闻,而诗无闻(见闻).B.兴旨卑泥,与无诗同(局限)
C.誓脱常态,虽欲勿伐(自夸).D.文字太僻,宫商不高(冷僻)
小题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海棠诗序》云君亲其谓予何B.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与蠃而不助五国也D.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小题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杜工部老居(于)西蜀B.(荔枝)颗如松子色如樱
C.能专于诗律,(能)不爱随人D.(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小题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能妄自尊大的一组是                  (   )
①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②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③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                   ④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⑤今读其诗,正堪一笑                     ⑥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
A.①②⑤B.①③⑥C.①②④D.③④⑤
小题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   )
A.杜甫没写过海棠诗,是上天厚待薛能,他不敢谦让占尽蜀地风雅的机会。
B.白居晚虽然曾经为荔枝作过诗,但趣味和旨意都很低下,和没写过一样。
C.薛能认为前人的杨柳诗手法陈旧不堪,但他自己的诗也同样落入了欲套。
D.薛能对杜甫都颇有推开不理的意思,更别说剂禹锡,白居易以下的诗人了。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2)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彭思永,字季长,庐陵人。为儿时,旦起就学,得金钗于门外,默坐其处。须臾亡钗者来物色,审之良是,即付之。其人欲谢以钱,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则匿金矣。”始就举,持数钏为资。同举者过之,出而玩,若匿其一于袖间,众相为求索。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附于地,众皆服其量。居母丧,窭甚,乡人馈之,无所受。
第进士,知南海、分宁县,通判睦州。台州大水败城,人多溺,往摄治焉。尽葬死者,作文祭之;民贫不能葺居,为伐木以助之,数月公私之舍皆具,城筑高于前,而坚亦如之。入为侍御史,论内降授官赏之弊,谓斜封非盛世所当有,仁宗深然之。皇祐祀明堂前一日,有传百官皆进秩者。思永言不宜滥恩,以益侥幸。思永率同列言之,或曰:“俟命出,未晚也。”思永曰:“先事而言,第得罪尔;命一出,不可止矣。”遂独抗疏曰:“陛下覃此谬恩,岂为天下孤寒哉。非社稷之福也。”帝怒,中丞郭劝、谏官吴奎为之请,乃以泛恩转司封员外郎而解台职,为湖北转运使。
加直史馆,为益州路转运使。成都府吏盗公钱,付狱已三岁,出入自如。思永摄府事甫一日,即具狱。民以楮券为市,藏衣带中,盗置刃于爪,捷取之,鲜败者。思永得一人诘之,悉黥其党隶兵间。中使岁祠峨眉,率留成都掊珍玩,价直数百万钱,悉出于民。思永朘其三之一,使怒去,而不能有所中伤也。寻为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北俗以桑麻为产籍,民惧赋不敢艺,日益贫,思永始奏更之。徒知江宁府。
神宗即位,御史蒋之奇纠欧阳修阴事,挽思永自助。思永以为帷薄之私,非外人所知,但其首建濮议,违典礼以犯众怒,不宜更在政府。诏问语所从来,思永不肯对,而极陈大臣专恣朋党。乃出知黄州。熙宁三年,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彭思永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贫不能葺居葺:修理
B.即具狱狱:牢狱
C.中使岁祠峨眉祠:祭祀
D.挽思永自助挽:拉拢

1,3,5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先事而言,第得罪尔②吾尝跂而望矣
B.①为伐木以助之②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C.①思永朘其三之一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乃以泛恩转司封员外郎而解台职②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台州发大水,冲坏了城池,许多百姓被洪水淹死,彭思永被派往代行治理,他安葬悼念死者,帮助百姓重建家园,数月过后台州城就建得完好如初。
B.彭思永担任侍御史期间,认为对官员的任命奖赏应由朝廷正式封授,不能在宫内随意进行。仁宗对百宫滥加赏赐,他直言上谏,坚决反对,表现出可贵的忠直和操守。
C.成都盗贼猖獗,经常手戴利器,窃取百姓钱币,彭思永施以黥刑,严厉打击。朝中宦官每年借机到成都搜刮民财,彭思永也毫不手软,坚决严惩。宦官们也自知理亏,不敢加害中伤他,
D.蒋之奇弹劾欧阳修,彭思永认为对其家庭内部的私事,不应小题大做,但对其违反典礼触犯众怒的行为不应宽恕。皇上追根问底,彭思永不想牵连他人,转移话题,不予回答。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同举者过之,出而玩,或匿其一于袖间,众相为求索。(3分)
(2)有传百官皆者秩者,思永言不宜滥恩,以益侥幸。(3分)
(3)北俗以桑麻为产籍,民惧赋不敢艺,日益贫,思永始奏更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