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傅岐,字景平,北地灵州人也。岐初为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是时改创北郊坛,初起岐监知缮筑,事毕,除如新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傅岐,字景平,北地灵州人也。岐初为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是时改创北郊坛,初起岐监知缮筑,事毕,除如新令。县民有因斗相殴而死者,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县。岐即命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使过节一日复狱。曹掾固争曰:“古者乃有此,于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主者勿忧。”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民无老小,皆出境拜送,啼号之声,闻于数十里。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 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年冬,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率众伐彭城,兵败陷魏。二年,渊明遣使还,述魏人欲更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高澄①此意,当复欲继好,不爽前和;边境且得静寇息民,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高澄既新得志,其势非弱,何事须和?此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今若许澄通好,正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新复败退,令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若如愚意,此和宜不可许。”朱异等固执,高祖遂从异议。及遣和使,侯景果有此疑,累启请追使,敕但依违报之。至八月,遂举兵反。十月,入寇京师,请诛朱异。明年二月,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其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望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未遂求和,夷情兽心,必不可信,此和终为贼所诈也。”众并怨怪之。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豊县侯,邑五百户,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举事者定于谋,故万举无遗策,信哉是言也。傅岐识齐氏之伪和,可谓善于谋事,是时若纳岐之议,太清祸乱,固不作也。 (节选自《梁书列传·三十六》) 注]①高澄,东魏丞相。②侯景,初为东魏大将,此时已投靠后梁。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 又一次 B当复欲继好,不爽前和 违背 C“贼举兵为逆,未遂求和 成功 D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豊县侯 不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服阕后,疾废久之 太后盛气而揖之 B累启请追使,敕但依违报之 卿但暂还家 C常遣岐接对焉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D边境且得静寇息民,于事为便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岐做如新县令时,县里发生凶案,郡守逮捕凶手,严刑逼供,凶手却拒不认罪,于是案件移交如新县,傅岐对凶手宽厚相待,凶手便俯首认罪。 | B.傅岐形象俊美,举止得体,知识渊博,善于应付,所以在大同年间,梁与魏国和亲,经常由他接待魏国派来的使臣。 | C.当梁答应了魏国的求和之后,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傅岐所料,侯景疑虑梁王会用自己交换贞阳侯,所以多次请求追回使者。 | D.侯景叛乱,举兵攻入后梁都城,迫使梁王诛***了大臣左卫朱异,并于次年二月同梁达成和议,割据了梁江右四州。 |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
解析
小题1:A(再:两次) 小题2:B。 小题3:D。(原文“请诛朱异”,不能理解为“迫使梁王诛***了大臣左卫朱异”。) 翻译:傅岐,字景平,是北地灵州人。傅岐最初做尚书金部郎。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回家服丧尽孝。服丧完毕以后,就得了久治不愈的病。这时候(梁)创设北郊坛,开始起用傅岐监督管理北郊坛的修建,工事完成后,就任命他为如新的县令。县里有平民因为相互斗殴而致死,死者家属告到郡里,郡里逮捕了死者的仇人,对他严刑拷打,疑犯始终不认罪,郡里就把案件交给如新县处理。傅岐就马上让人给疑犯解开枷锁,用温和的话语问他,疑犯立刻就俯首认罪。按照法令应该以死抵命,恰逢冬至节到了,傅岐就放他回家,让他过一天节之后再回监狱,官吏坚持争辩说:“古时候才可以这么做,现在却不能这样做。”傅岐说:“他如果不守信用,县令就应当连坐,请你不要担忧。”犯人竟然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回来了。太守对他非常惊叹,就把事件情况报告了上去。傅岐后来离开新县,县民无论老少,都来与他拜别,送他出境,啼哭号泣的声音,几十里之外都听得到。到了京都,被任命为廷尉正,并且兼任中书通事舍人。 傅岐形象俊美,举止得体,知识渊博,善于应对。大同年间,梁与东魏和亲,魏国使臣一年来两次,梁经常派遣傅岐接待魏国的使臣。太清元年的冬天,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率领部下攻伐彭城,兵败后投降东魏。太清二年,萧渊明派遣使者回来,述说魏人想改变对峙局面,与梁通好议和,梁帝高祖下诏让各部门官吏以及亲近的大臣们商议。(宠臣)左卫朱异说:“高澄的意图,应该是想再继续以前和好的局面,不违背之前的和约;边境将能够使贼乱得到平息,使百姓得到安宁,对于事情颇有益处。”其他参议的人也都赞同这个说法。只有傅岐说:“高澄刚得势掌权,他的势力又不弱,何必要议和?这一定他巧设离间之计,故意让贞阳侯萧渊明派遣使者,致使侯景担心东魏会用贞阳侯交换侯景。侯景心中不安,就一定会图谋叛乱。如今假若答应高澄通好讲和,正是中了他的奸计。所以我们不应该答应这个和议。”朱异等人固执己见,高祖就采用了他们的意见。等到梁派遣了和谈使臣后,侯景果然有这样的疑虑,多次启奏请求追回使臣,高祖却只模棱两可地回应他。到了八月,侯景就举兵反叛。十月,贼冦打到了京都,侯景奏请诛***朱异。第二年二月,侯景在京都前传达和谈表章,要求割占江西四个州,以安置他的部下,此后便当解除围困回到镇守地,高祖下诏答应了他。等到与侯景订立了盟约之后,城中的文武百官都喜欢雀跃,以为马上就可以解除围困了。唯独傅岐对大家说:“叛军举兵作乱,没有成功就要求讲和,贱民的本性,禽兽之心肠,一定不可以相信。这次和谈终究会被叛军所欺骗的。”大家都埋怨责怪他。等到侯景背弃盟约,没有人不叹服的。不久,皇帝下诏,因为傅岐勤于政事,册封为南豊县侯,赏邑五百户,傅岐坚决辞谢没有接受。宫城失守之后,傅岐带病逃出京都,死在家中。 陈朝的吏部尚书姚察说:发动战事的人,(取胜的)关键在于谋略,所以提出的计谋必须没有失算的。这句话说得真有道理啊。傅岐认识到齐氏的假装议和,可以称得上是善于谋划事情。当时如果采纳了傅岐的意见,那么太清的叛乱本来就可以不发生的。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四题。 傅燮字南容,北地灵州人也。燮素疾中官,既行,因上疏曰:“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诚使张角枭夷,黄巾变服,臣之所忧,甫益深耳。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书奏,宦者赵忠见而忿恶。及破张角,燮功多当封,忠诉谮之。灵帝铖识燮言,得不加罪,竟亦不封。 所拜议郎。会西羌反,边章、韩遂作乱陇右。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诏会公卿百官,烈竖执先议。燮厉言曰:“斩司徒,天下乃安。”尚书郎杨赞奏燮廷辱大臣。帝以问燮。燮对曰:“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 顷之,赵忠为车骑将军,诏忠黄巾之功,执金吾甄举等谓忠曰:“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傅燮岂求私赏哉!”忠愈怀恨,然惮其名,不敢害。权贵亦多疾之,是以不得留,出为汉阳太守。 (选自《后汉书•傅燮传》) [注] ①市虎成于三夫:市中本无虎,然三人言而成虎。喻流言可混淆视听。②杜邮之戮:秦将白起因受诬陷免职,自***于杜邮。③左衽之虏:指当时北方少数民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皆衅发萧墙 衅:挑衅 B.彼知正人之功显 显:显扬 C.燮功多当封,忠诉谮之 谮:诬陷、中伤 D.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 弭:消除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 B.陛下仁德宽容 C.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 D.忠愈怀恨,然惮其名,不敢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既行,因上疏曰 ②蒙故业,因遗策 B.①今张角起于赵、魏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C.①燮功多当封,忠诉谮之 ②权贵亦多疾之 D.①书奏,宦者赵忠见而忿恶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傅燮“忠谏直言”的一项是( ) ①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 ②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 ③诏会公卿百官,烈竖执先议 ④斩司徒,天下乃安 ⑤傅燮岂求私赏哉 ⑥权贵亦多疾之,是以不得留,出为汉阳太守。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①②⑥ 5、对原文内容理解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燮认为当时国家动乱,不是由张角、黄巾等人引起,而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 B.根据当时的情况,傅燮认为即使张角、黄巾等人的叛乱被平定,如果让宦官专权,忠臣遭害,仍有可能给国家带来危险。 C.司徒崔烈打算割让土地求和,傅燮变为***掉崔烈才能使天下安定。 D.傅燮因屡次得罪权贵,被他们怀恨在心,最后他们联合起来将傅燮赶出了京城。 6、翻译句子。 ①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 ②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宗礼,字立之。少贫力学,袁甫为江东提点刑狱,宗礼往问学焉。淳祜四年,举进士。调邵武军判官,入为国子正,迁太学博士、国子监丞,转秘书省著作佐郎.入对,言火不循轨①。帝以星变为忧,宗礼曰:“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又曰:“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兼考功郎官,迁尚左郎官兼右司。时丁大全拄国柄,以言为讳.宗礼叹曰:“此可一日居乎!”陛对,言:“愿为宗社大计,毋但为仓廪府库之小计,愿得天下四海之心,毋但得左右便嬖戚畹之心;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愿四通入选以来正人,毋但旁蹊曲迳以引贪浊.”拜太常少卿,迁秘书监。以监察御史虞虑言追②两官,送永州居住。 景定四年,拜侍御史。迁刑部尚书,以起居舍人曹孝庆言罢.度宗即位,兼侍讲,拜殿中侍御史。疏言:“恭俭之德自上躬始,清白之规自宫禁始,左右之言利者必斥,蹊隧之私献者必诛。”以《诗》进讲,固奏:“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权礼部侍郎兼给事中。进读《孝宗圣训》,因奏:“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又言:“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帝曰;“孝宗家法,惟赏善罚恶为尤谨。”宗礼言:“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虽尧舜不能治天下,信不可不谨也。” 迁礼部侍郎,以老乞退,帝曰:“岂朕不足与有为耶?”以华文阁直学士知隆兴府,再辞。逾年,依旧职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加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疏奏:“国所以立,曰天命人心。因其警而加敬畏,天命未有不可回也,因其未坠而加绥定,人心来尝不可回也。”卒官,遗表上,赠开府仪同三司、盱江郡侯,谥文定。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 注:①火不循轨;火星不遵循轨道.②追:追削。 8、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丁大全擅国柄擅;专权 | B.左右之言利者必斥斥:责备 | C.信不可不谨也谨:慎重 | D.因其未坠而加绥定绥:安抚 | 9、小题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陈宗礼“委婉讽谏”的一组是 ①此可一日居乎 ②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 ③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 ④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 ⑤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 ⑥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10、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宗礼年轻时家中贫困,刻苦读书,在袁甫任江东提点刑狱的时候,陈宗礼曾前往向他讨教学问。 | B.陈宗礼有两次被免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因为监察御史虞虑的弹劾,第二次是因为起居舍人曹孝庆的弹劾。 | C.陈宗礼有两次辞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升任礼部侍郎的时候,他借口年老乞求退职,不过没有被皇帝批准。 | D.陈宗礼从淳祐四年考中进士后便调任邵武军判官。此后一直居于官位,最后也是在任上去世的. | 11、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4分) (2)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3分) (3)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初为县吏,后仕郡。后避乱江东,徙会稽。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卲,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蜀相诸葛亮卒,权垂心西州,遣仪使蜀申固盟好。奉使称意,后拜尚书仆射。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取材于《三国志·吴书》) 8、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仪之皖就将军刘卲之:到、去 | B.于是见穷诘累日见:出现 | C.权闻之,幸仪舍幸:皇帝到某处 | D.惧于不称称:称职 | 9、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明是仪廉洁有原则的一组是( ) ① 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 ② 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③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④ 事上勤,与人恭。 ⑤ 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⑥ 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10、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是孙权用优待的文书征召任官,很得孙权信任,在平定荆州、大败曹休等战事上立了功。 | B.众官员都因畏惧吕壹而不敢说话,只有是仪在孙权严厉追问时仍据实答问,使遭诬告的刁嘉免罪。 | C.是仪身为高官,屋舍仅能容身,衣食极俭朴,受到孙权的赞叹和欣赏。 | D.是仪为官数十年,奉公守法,从不臧否人物,为人谦辞推让,把受恩赐当做忧苦之事。 | 11、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3分) (2)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4分) (3)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礼仪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小题1:下列各项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不敏:不聪慧,不通达 | B.俯不足以畜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 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 | 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是故:就是这个缘故 | 8.小题2:分别比较下现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请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 B.两个“请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 | C.两个“请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 D.两个“请字”不同,两个“以”字不同 | 9.小题3:下列句子从分句间的关系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③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④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⑤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③/②④/⑤⑥ | B.①③⑥/②/④/⑤ | C.①/②③/④/⑤⑥ | D.①③/④⑤/②⑥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孔 子 世 家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 B.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 | C.三日不听政 | D.则吾犹可以止 | 2.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1)霸则吾地近焉(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B.(1)沮之而不可则致地(2)酌贪泉而觉爽 | C.(1)孔子遂行,宿乎屯(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D.(1)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 3.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 例:途不拾遗A.驴不胜怒,蹄之 | B.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C.问其深,则其游者不能穷也 | D.六王毕,四海一 | 4. 小题4:下面对文章意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孔子做了大司寇以后,有喜色。门人批评了他,孔子没有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己高贵了,下人也会高贵。 | B.孔子把鲁国治理得很好,齐国人很害怕,想送土地给鲁国,黎鉏提出不同意见,齐国国君采取了他的建议,先送女乐和纹马给鲁国。 | C.齐国人用女乐迷惑鲁国国君,鲁君三日不理政务,祭祀时又不守礼制,孔子就离开了鲁国。 | D.师己送走孔子后,把孔子走时的话告诉季桓子,季桓子叹息着说,孔子是怪罪我收下了齐国的女乐。 | 5.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译文: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