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陈群字长文,熲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陈群字长文,熲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群字长文,熲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列,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上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太祖辟群为避空掾属。时有荐乐安工模、下邳周逵才,太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群上疏“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死,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初,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廙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三国志》
1.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倨:傲慢
B.更为纪拜更:改
C.属吕布破属:适值
D.太祖以谢群谢:道谢
2.小题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为模、逵秽德B.人民至少
C.不过一大郡D.今中国劳力
3.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群为儿时辟群为别驾
B.以为模、逵秽德 廙深德群
C.今东,必与之争 备遂东,与袁术战
D.世以群为知人将何以应敌
4.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群“知人”的一组是
①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 ②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 ③臣惧百姓遂困; ④群言之大祖; ⑤吾亦欲赦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
5.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群出身名门,少年时就被人们所推崇。连才高气傲的孔融,也因与陈群交往,而把过去视为同辈朋友的陈纪尊为长辈。
B.陈群因为“识人”,而受到太祖的尊重,后来又让同僚佩服。
C.陈群能审时度势,忧国忧民,敢于主持公道,讲实话,难能可贵。
D.陈群知人善任,对贤才力荐,对庸君力谏,对无德者力阻,对蒙冤者力辩,这些都出于公心。
6.小题6:翻译文中画线的两句话。  
1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
译文:
2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
译文: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D
小题6:1如果吕布袭击我军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到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好结果。2大禹继承了唐。虞的盛世,尚且只建低矮的宫室,穿粗陋的衣服。
解析

小题1:应为“道歉”或“谢罪”;
小题2:A“认为”;B“少到极点”;C“不超过”或“相当于”;D“使力劳”。
小题3:A:是/担任出:品德/感激人:向东进发,方位名词做动词中:认为/凭。
小题4:③句为“忧民”,⑤句说的是“太祖”。
小题5:陈群非“善任”,“庸君”在文中没有根据。
小题6:无 
参考译文:
陈群,字文长,熲川郡许昌县人。祖父陈实,父亲陈纪。当陈群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陈实就觉得他不同凡俗。鲁国的孔融才高意广,生性高傲,目中无人,年纪在陈纪、陈群之间。他先和陈纪是好朋友,以后又与陈群交往甚密,于是改视陈纪为长辈,陈群由此声名显扬。刘备担任豫州刺史的时候,征聘陈群为别驾。当时陶谦刚刚病死,徐州的佐吏迎接刘备,刘备打算前往,陈群劝他说:“眼下袁术的力量不可低估,若现在东取徐州,一定与袁术发生争斗。如果吕布袭击我军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到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好结果。”刘备不听劝告,就带着人马东进,和袁术缠斗不休。吕布果然乘机袭取了下邳,然后又派兵去支援袁术。刘备一败涂地,这才悔恨当初没听陈群的劝告。他便跟随陈纪一起到徐州避难。适值曹兵大破吕布,曹操征聘陈群为司空府西曹椽属。当时有人推荐乐安的王模、下邳的周逵,曹操使征召二人。陈群把征召的教令原封不动地退还给曹操,认为这两个人品德不好,早晚会败亡。曹操不听。后来王模、周逵果然由于为非作歹而遭***之身之祸,曹操为此向陈群道歉。陈群推荐广陵的陈矫和丹阳的戴乾,曹操都任用了。以后吴人叛乱,戴乾忠义赴死,陈矫则成为名臣,世人为此都称道陈群是慧眼识人。
青龙年间,朝廷营建宫室,致使百姓耽误了农时。陈群上疏说:“大禹继承了唐、虞的盛世,尚且只建低矮的宫室,穿粗陋的衣服,何况当今自灵帝死后,天下大乱,老百姓数量剧减,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相比,现在的户口还比不上那时的一大郡。再加上边境战事频繁,将士劳苦,如果再遇到旱涝灾害,国家的忧患可就深重了。况且吴国、蜀国尚未消灭,国家还不安定,应该乘他们还没有兴师进攻加紧训练军队,鼓励农耕,做好反击侵略的准备。现在陛下舍弃这些当务之急,反而忙于兴建宫室,臣下恐怕老百姓会日见困乏,将来拿什么来抵抗敌兵呢?如今中原地区像这样耗费劳力,正是吴国、蜀国所乐意看到的。这可是国家安危的关键,希望陛下慎重考虑。”
当初太祖在世时,刘廙因为受弟弟参与魏讽谋反一事的株连本当斩首,陈群向太祖讲了自己看法,太祖说:“刘廙是一代名臣,我也正想赦免他。”于是令刘廙官复原职,刘廙由衷地感谢陈群的恩德,可陈群说:“议论刑罚是为了国家,并非为了私情,况且决定来自明主,我又知道什么呢?”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言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皆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方孝孺《逊志斋集》卷六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高:夸耀
B、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        季:最末
C、与国争雄,兵未决            决:决战
D、听自募兵,戒粟吏勿与较赢缩       较:计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尤善言兵,谈必推孙吴 / 吾善孙吴法
B、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 / 甲兵莫利于姑苏
C、王果能将吾 / 未尝能将兵也
D、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 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
3、比较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意义是否相同,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形势莫便于姑苏 ②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③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
④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 ⑤士诚以为然
A、①②⑤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B、②③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C、②④⑤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D、①③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士请求张士诚任命自己为将领,并断言自己定能夺取中原。其实,吴士是个只会阿谀奉承,纵酒享乐的吹牛大王。
B、吴士虽然善谈兵法,但他不善用人。他在钱塘招募的全都是些无赖懦弱之人,一上战场,不战自溃。所以说,吴士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用人不察。
C、吴士自夸擅长谈论用兵之法。他对当时各方面情况的分析,深得张士诚的赞同。实际上,他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懂得行军打仗,更不敢与李曹交战,只落得个被俘被***的结果。
D、吴士自以为熟知三国时期吴国行军作战的兵法,因而自恃才能无人能及,骗得张士诚的信任与重用,最后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
① 攻 人 之 恶 毋 太 严 要 思 其 堪 受 教 人 以 善 毋 过 高 当 使 其 可 从
② 为 恶 而 畏 人 知 恶 中 犹 有 善 路 为 善 而 急 人 知 善 处 即 是 恶 根
                       ——明·洪应明《菜根谭》
5、请用斜线为上两段文字断句。
6、请从上两段文字中任选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①,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③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①随属:连续。②醨(lí):淡酒。③温蠖(hù):昏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 举贤以自佐
B、举贤以自佐 /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何故怀瑾握瑜
D、是以见放 / 而自令见放为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C、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D、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
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
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一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作者认为,楚怀王很想任用忠诚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只是他不能分辨忠奸善恶,才导致自己国破家亡,身死异乡的下场。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屈原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屈原)博 闻 强 识 明 于 治 乱 娴 于 辞 令 入 则 与 王 图 议 国 事 以 出 号 令 出 则 接 遇 宾 客 应 对 诸 侯 王 甚 任 之 上 官 大 夫 与 之 同 列 争 宠 而 心 害 其 能 怀 王 使 屈 原 造 为 宪 令 屈 平 属 草 未 定 上 官 大 夫 见 而 欲 夺 之 屈 平 不 与 因 谗 之 曰 王 使 屈 平 为 令 众 莫 不 知 每 一 令 出 平 伐 其 功 以 为 非 我 莫 能 为 也 王 怒 而 疏 屈 平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霍氏①奢靡。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在人之右而奢,亡之道也。孔子曰:‘奢则不逊。’夫不逊者必侮上,侮上者,逆之道也。出人之右,人必害之。今霍氏秉权久矣,天下之人,疾害之者多矣。夫天下害之,而又以逆道行之,不亡何待?”乃上书言曰:“霍氏奢靡,陛下即爱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于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果亡,董忠②等以其功封。人有为徐生上书者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居无几何,家果失火。乡聚里中人衰而救之,幸息。于是***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而反不录言曲突者。向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无裂地出爵之费,而国安平自如今。往事既已,而福独不得与其功。惟陛下察客曲突徙薪之策,而使居燔发灼烂之右。”书奏,上使人赐徐福帛十匹,拜为郎。
                          ——《说苑》卷十三
【注】①霍氏:西汉重臣霍光的家族。霍光死后,其家族被满门诛***。
   ②董忠:人名,曾参与告发霍氏家族。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出人之右,人必害之           害:妒忌
B、今霍氏秉权久矣             秉:掌管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指责
D、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且:将要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于亡
B、居无几何,家果失火
C、于是***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
D、则无裂地出爵之费,而国安平自如今
3、文中替徐福上书的人,巧妙地运用比喻说理,把“徐福上书”这件事用“曲突徙薪”的小故事作比,从而阐明了“有远见”比“拼死力”更有价值的道理。以下四项中,破折号前后构不成本体与喻体关系的一项是( )
A、宜以时抑制 —— 曲其突,远其积薪
B、裂地出爵 —— ***牛置酒
C、董忠等以其功封 —— 乡聚里中人衰而救之
D、而福独不得与其功 —— 反不录言曲突者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福断定“霍氏必亡”的根本理由是“天下害之,而又以逆道行之”。
B、霍氏家族灭亡的自身原因在于“奢靡”,外在原因在于“天下害之”以及皇帝的不信任。
C、董忠等人“以其功封”, 文中虽没有点明他们受封的原因,但通过“徙薪曲突”的故事可以猜测得出是因为他们帮助皇上诛灭了霍氏家族。
D、文中有一个人替徐福上书,其说理方法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所用的方法相似。
枭 逢 鸠 鸠 曰 子 将 安 之 枭 曰 我 将 东 徙 鸠 曰 何 故 枭 曰 乡 人 皆 恶 我 鸣 鸠 曰 子 能 更 鸣 可 矣 不 能 更 鸣 东 徙 犹 恶 子 之 声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喻前画①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明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二等,众庶莫不多光。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既至,即位,行淫乱。光与群臣连名奏王,“……王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当废。”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王西面拜②,曰:“愚戆不任汉事也。”光送至昌邑邸,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驽怯,不能***身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见左右。”光涕泣而去。
                         ——《汉书·霍光传》
【注】① 前画:汉武帝曾赐画于霍光,画周公背成王受诸侯的朝拜。
   ② 王西面拜:长安在西,西面拜即遥拜长安宗庙。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有不讳,谁当嗣者          嗣:继承
B、每出入殿门,止进有常处        常:固定
C、明日,诏增此郎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多:称赞
D、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        亡:死去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
B、明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
C、光为人沉静详审
D、初辅幼主,政自己出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霍光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
① 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   ② 每出入殿门,止进有常处
③ 初辅幼主,政自己出     ④ 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⑤ 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    ⑥ 明日,诏增此郎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武帝特别信任霍光,临终之前,赠画托孤,让霍光辅佐幼帝。霍光也是不负先王重托,尽心辅政。
B、霍光仪表堂堂,举止谨慎。他每次出入殿门,站立、前进都有固定的位置。一个官员暗暗记下他站立、前进的位置,仔细观察,发现丝毫不差。
C、一夜,大殿发生怪异的事情,群臣混乱。霍光向尚符玺郎索要国玺,尚符玺郎宁死不给,霍光非但不生气,反而赞赏他的忠于职守,第二天就提升他为二等官。
D、汉昭帝去世之后,其子广陵王刘胥继承帝位,但他行事淫乱。霍光无奈,联合群臣弹劾皇帝,将皇帝流放外地。皇帝临走时,表露出悔过之心。
荀 巨 伯 远 看 友 人 疾 值 胡 贼 攻 郡 友 人 语 巨 伯 曰 吾 今 死 矣 子 可 去 巨 伯 曰 远 来 相 视 子 令 吾 去 败 义 以 求 生 岂 荀 巨 伯 所 行 邪 贼 既 至 谓 巨 伯 曰 大 军 至 一 郡 皆 空 汝 何 男 子 而 敢 独 止 巨 伯 曰 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 贼 相 谓 曰 我 辈 无 义 之 人 而 入 有 义 之 国 遂 班 军 而 还 一 郡 并 获 全
                       ——《世说新语·德行门》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刺史,除业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业唯有一马,瘦死。韶以业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齐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咸以为政化所感。武平九年,业为太中大夫,加卫将军,寻以病卒。
                         ——《北史·循吏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心戮力,庶有济乎       济:成功
B、业固辞不敢           固:坚决
C、业以细微,伏事节下       细微:细致、谨慎
D、后寻业断决之处         寻:探究、发现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业以细微,伏事节下    ③ 韶乃戏业曰
 ② 寻以病卒         ④ 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
A、①与②中两个“以”相同,③与④中两个“乃”也相同。
B、①与②中两个“以”相同,③与④中两个“乃”不同。
C、①与②中两个“以”不同,③与④中两个“乃”相同。
D、①与②中两个“以”不同,③与④中两个“乃”也不同。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孟业清廉的一组是:( )
① 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  ② 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
③ 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    ④ 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⑤ 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A、①②   B、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业虽出身贫寒,但他性情清廉严谨,绝不贪图不义之财,他拒不接收同僚盗窃的官绢,因此被元韶任命为典签。
B、长史刘仁之非常信任孟业。后来,刘仁之被征召入朝为官,临行时,向定州刺史元韶推荐孟业,并勉励孟业要坚守自己的正直品行。
C、孟业的马死了,元韶让州府官员同吃马肉,以便付钱接济家贫的孟业。孟业坚决不肯接受,因此受到了齐高祖的重视,齐高祖想把孟业召到自己身边为官。
D、刘仁之后来到兖州做官,临行时,他向吏部官员崔暹推荐了孟业。孟业后在司州为官时,粮食大丰收,百姓都认为这是孟业政治教化感动上天的结果。
苟 亏 人 愈 多 其 不 仁 兹 甚 重 罪 亦 厚 当 此 天 下 之 君 子 皆 知 而 非 之 谓 之 不 义 今 至 大 为 不 义 攻 国 则 弗 知 非 从 而 誉 之 谓 之 义 此 可 谓 知 义 与 不 义 之 别 乎
                             ——《非攻》
5、请用斜线为上段加线文字断句。
6、请翻译加线文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