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 “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1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从此:自此以后 B.公子妄人耳 妄人:狂妄的人 C.平原君乃免冠谢 免冠:脱下帽子 D.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面目:脸色、面貌 12.下列各组句子,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今平原君乃以为羞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有敢为魏王使通者, 臣请为王言乐 13.对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 (指代魏公子“从此两人游,甚欢”) B.以无忌从之游,尚恐不我欲也 (指代“毛公”、“薛公”) C.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指代“秦日夜出兵东伐魏”) D.平原君门下闻之 (指代平原君“固留公子”)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 ①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②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③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④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⑤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⑥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悄悄步行往见自处“博徒卖浆者流”的毛公、薛公,并成了二人的真正朋友。 B.信陵君所见的毛公、薛公被平原君斥为荒唐之人,这使信陵君改变了对平原君的看法,并整装离他而去。 C.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行为感动了平原君的门客,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而投奔到信陵君的门下。 D.魏国危急,魏王派使者往请信陵君,众多门客都不敢劝其归魏,只有毛公、薛公以大义相劝,使他离赵救魏。 16.翻译上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1)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2)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
答案
11.C(A“从此”在这里是两个词,跟随这(两个人);B“妄人”,这里应该理解为“糊涂、荒唐的人”;D“面目”,在这里是“面子、颜面”的意思。)12.C(两句中的“其”字,前一个是人称代词“他的”,后一个是指示代词“那些”;A中两个“以”字都表示承接关系;B中两个“乃”字都表示转折关系;D中两个“为”字都是介词,相当于“给”、“替”。)13.D(这里的“之”称代的是平原君误解信陵君这件事。)14.C(本题可用排除法。④表明信陵君门客不敢劝说他的原因,⑤是毛、薛二公劝说信陵君的话,排除包含这两句的选项,就只有C项正确了。)15.B(平原君耻笑的不是毛、薛二公,而是信陵君;另外,“整装离他而去”的说法也欠妥当,因为从后面看,信陵君只是准备离开。)16.(1)平原君就脱掉帽子谢罪,坚决挽留魏公子。(2)有谁敢替魏王的使者通报,处死。 |
解析
参考译文:魏公子听说赵国有隐士毛公隐居在赌博徒群中,(又有)薛公隐居在卖酒人的家里。魏公子想要会见这两个人,两人主动躲起来,不肯会见公子。魏公子知道了他们隐藏的地方,就秘密地步行前去,跟这两个人交往,彼此非常融洽。平原君听说了这件事,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您的弟弟(信陵)公子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人物),现在我听说他竟然随便跟赌徒和卖酒浆的人交往。公子是个糊涂人罢了。”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魏公子。魏公子就告诉平原君夫人要离开(赵国),说:“当初我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辜负了魏王而救援赵国,来满足平原君的心意。但平原君和人们的交游,只是一种装饰门面的壮举罢了,并不是为了寻求贤士。我在大梁的时候,时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到了赵国以后,唯恐不能见到他们。像我这样的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如今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当作是羞耻的事情,恐怕真不值得和他交朋友了。”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全部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就脱掉帽子谢罪,坚决挽留魏公子。平原君的门客听说这件事,半数人离开平原君来归附魏公子。天下的士人又前往归附,魏公子使平原君的门客都到自己的门下了。 魏公子留居赵国十年不回国。秦国听说魏公子在赵国,日夜加紧派兵去进攻魏国。魏王忧虑这件事,派遣使者去请魏公子回国。魏公子害怕魏王怨恨他,就告诫门客:“有谁敢替魏王的使者通报的,处死。”宾客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没有谁敢劝告公子回国。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重视,声名传闻到各国,只因为有魏国。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不同情,假使秦军攻破大梁,毁坏先王宗庙,公子还有什么脸面站立在世上呢?” 话还没有说完,公子立刻变了脸色,吩咐准备车马赶快启程回去解救魏国。 柳州市高三第一次统测试卷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吴起传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选自《史记••吴起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道歉 B、起事其子武侯 事:侍奉 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尚:臣娶君女 D、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 捐:撤除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B、①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①然行之于楚②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用兵”和“刻暴少恩”的一组是 A ①将而攻齐,大破之 ②遂***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B ①卧不设席,行不骑乘 ②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C ①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②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D ①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 ②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做将军,又因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猜疑他。 B、魏文侯听说吴起贤明,又很有军事才能,就重用吴起为将军,让他率军进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C、公叔做宰相时,忌妒吴起,就向魏武侯进谗言,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魏国,马上到楚国去了。 D、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终于在楚悼王死后招致***身之祸。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充分肯定了吴起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其军事著作《兵法》在世上广泛流传。 B、借用吴起劝说武侯推行仁政,而自己在楚国行事刻暴少恩,说明“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的道理。 C、司马迁认为正是由于吴起行事残暴狠毒,缺少仁德,才招致在楚国的***身之祸。 D、吴起既事鲁君,又事魏文侯、武侯,终事楚悼王,太史公认为他缺乏从一而终的忠君思想。 16、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吴起于是欲就名,遂***其妻,以明不与齐也。(2分) ⑵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①,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②,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①疾足一骑:一人骑一匹快马。②坟籍:泛指古书。“坟”指“三坟”,传说中的古书。 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②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③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 ④于是缮书送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适河东卫仲道 ②始适还家门 B.①痛其无嗣 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C.①曹操素与邕善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诚实相矜 ②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9.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文姬为胡骑所获 ②祀为屯田都尉 B.①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 ②及文姬进,蓬首徒行 C.①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 ②赐以头巾履袜 D.①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②于是缮书送之 10.蔡文姬对自己的不幸深感悲愤,曾经写了两首诗来抒发感情,其主要的内容应该是 A.嫁给卫仲道后,夫亡无子,最后又改嫁董祀的情况。 B.被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十二年的情况。 C.改嫁董祀后,董祀犯法当死,自己向曹操请罪的情况。 D.父亲的四千许卷书,流离涂炭,全部丧失的情况。 11.对文意的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蔡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而且能背诵四百多篇文章,确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才女。 B.蔡文姬的一生十分不幸,年轻时便死了丈夫,又无子女,后来沦落到南匈奴十二年,最后改嫁给董祀。 C.曹操对蔡文姬十分同情,用金璧把她赎回,确是做了一件好事。董祀犯法当死时,又原谅了董祀。 D.曹操不但同情蔡文姬,又派了十个人帮助她把四百多篇文章抄写下来,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21.文言文翻译(5分) 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 |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菅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成为佳吏。魏国初建,为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掾。鼓吹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土,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金母、弟,蒙活者甚众。文帝践阼,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属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 (《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奸吏数人,皆自引去 引:逃跑,躲避。 B.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贷:宽恕。 C.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 科:犯罪事实。 D.以隆天父养物之仁 隆:使……盛。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 今也制民之产 B.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也 不出,火且尽 C.帝乃下诏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魏国初建,为尚书郎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3.以下—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高柔反对严刑重典、反对滥用刑罚的一组是 ①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 ②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③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 ④即止,不***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⑤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1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高柔任尚书郎时,军中乐手逃亡。太祖患犹不息,主张科以重刑。高柔力谏,主张减轻处罚。 B.—边是旧法,一边是力谏,太祖明辨是非,勇于纳谏,没有株连逃亡士卒之亲属,宋金及家人因而活了下来。 C.文帝时期,一部不正确的法令导致诬告成风。高柔上疏主张废除那部法令,文帝不从,高柔无奈,于是***身成仁。 D.高柔身为魏国重臣,历经几代皇帝。他为人宽容大度,处事温婉仁让,正直无私,敢于反对皇帝滥***无辜。 15.将下面一段文言文成现代汉语。(8分) 夫诚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怀下人也。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人与期焉。此以诚实为本者也。故诚实者,天地之所守而君子之所贵也。 (唐)武则天《臣轨·诚信章》 |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注释:①釜鬲:行厨炊具 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学于诸侯 于:求托、请托 B.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困:使……窘迫、困窘 C.及见之,又倨 倨:傲慢、放肆 D.昭王新说蔡泽 说:听说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延入坐,为上客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其君,非也 其皆出于此乎 C.士固有***身以成名 此物固非西产 D.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13.下列全都能体现蔡泽智慧与谋略的一组是 ①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 ②使人宣言以感怒范雎 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④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⑤乃谢病归相印 ⑥三年而燕使太子丹人质于秦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④ 14.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B.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的祈愿是功名和性命都能成全。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C.蔡泽终能发挥才智,建功立业,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后来范雎还托言病重以让相位,蔡泽获得了拜相的机会。 D.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15.下列对文末太史公的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辩士到了头白也没有获得人仕的机遇,实在是因为游说的效果不大,而非其胸中缺少筹策。 B.天下贤能之人有许多都像蔡泽一样,能够拥有偶合的机会,能够为世所用,并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挥洒自己的智慧。 C蔡泽之所以能够“垂功于天下”,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困于赵而被逐,到韩魏又失釜鬲之后能够激励自奋。 D.太史公引用韩非“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话,是为了说明建立功业要有凭藉和条件的道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3分) (2)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2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 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构乱,公则率师进讨。事平,迁武宁太守。在郡七年,资无担石,百姓便之。 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 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 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反。疾卒于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 公则为人敦厚慈爱,居家笃睦,视兄子过于其子,家财悉委焉。性好学,虽居军旅,手不辍卷,士大夫以此称之。(选自《南史》(卷55,列传45),有删节)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忧去官 忧:忧虑,担心 B.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 勒:统率 C.士大夫以此称之 称:赞扬 D.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 见:被 18.下列句子中,表现杨公则“忠烈”的一组是(3分) 陷于寇,抗声骂贼 ②资无担石,百姓便之 ③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 ④马革还葬,此吾志也 ⑤遂强起登舟 ⑥虽居军旅,手不辍卷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但仍不屈服,假装答应与其共事,最终骑马逃回。 B.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 C.杨公则对百姓轻刑薄赋,人口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 D.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 (4分) (2) 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3分) (3) 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