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登泰山记薛福成必置身高明之域,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所居弥峻,所涵弥远。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谓人之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登泰山记薛福成必置身高明之域,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所居弥峻,所涵弥远。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谓人之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登泰山记
薛福成
必置身高明之域,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所居弥峻,所涵弥远。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谓人之目力能穷夫天下之大,盖以天下瑰敻①之境莫逾泰山,至此而襟怀超旷,与天无穷,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②吾虑也。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其望则海内之所宗仰也。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所历未逮兹山百一,然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则状之不可胜状也,余故弗著。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仰睎岩隙,白云孤翱。历阶可升,不知所极。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项,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徂徕杰峙其上,高出群岫,其巅仿佛可及山半,而郡城踞原野,殆如方罫。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然后知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人之自立,何独不然?出埃坷之表,扫拘墟之见,斯万物不能为吾蔽。而物之殊形诡趣,莫遁于吾之所瞩。盖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
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越三日,驰还济宁,遂为之记。        (文章有删改)
注:①敻,xiòng,远。②撄yīng扰乱,干扰。③罫guǎi,围棋上的方格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纡道泰安,观形势   形势:地势
B.所历未逮兹山百一   逮:达到
C.则状之不可胜状也   状:景色
D.而物之殊形诡趣   诡:奇异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作者登山感悟的一组是
①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吾虑也②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
③异境顿辟,睹所未见④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 ⑤有形之高,不能
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  ⑥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
A.①③④    8.②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泰山,雄奇壮丽,气象万千。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沉醉。
B.作者认为,登高可以望远,可以使人心胸宽广,超越世俗。登上像泰山这样的地方,站在尘俗之外看清万物,可以使人不受蒙蔽。
C.文章首先以抒发登高望远的感慨开头,然后记叙了作者登山的缘由,描绘了奇异美丽的山景,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
D.文章的描写议论精当。形象生动的描写使我们如临其境,深感泰山的博大与壮美;深刻精辟的议论又使文章意蕴深厚,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4.把l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5分)
译文:
(2)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5分)
译文:
答案

1.C 2.D3.C 4.(10分)
(1)(5分)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译对大意计3分,落实“辟”“向”的含义各计1分。
(2)(5分)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天下事,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译对大意计3分,落实“识”“臆”的含义各计1 分)
解析

1(状:描绘)
2(“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不当)
3(②③为景观感受,⑥为景物描写)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列为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貌岸然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乎?
盖尝论天、人之辩,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下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哉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安一日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以能者天也,其所不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调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    弭:消除,制止
B.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审:清楚
C.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          榜:文告
D.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        卒:通“猝”突然,仓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B.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君子学道则爱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也
D.是孰使之然哉             然视其左右,来者已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论述古代圣贤的伟大和死而不朽的原因,下笔洋洋洒洒,看似离题,却是将韩愈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在古今先贤的排序中给韩愈确定一个合适位置,从而为评价韩愈定一个基调。
B.碑记的传统写法是以叙事为主,而本文却是以议论为主,其间叙事均以议论出之。作者从“文”“道”“忠”“勇”四川方面盛赞韩愈的历史功绩,并将其归于韩愈具有“浩然之气”。
C.作者指出韩愈的成功是以在于合乎“天道“,因而他合普通老百姓的心,能够受到南海人民世世代代的祭祀。但韩愈却不能尽人事,因而他触怒宪宗,受到皇甫、李逢吉等到人的毁谤。
D.韩愈在潮州兴学,带来了潮州教育的发展。虽然潮州人不忘韩愈的政绩,十分信仰、缅怀他,但作者认为韩愈并眷恋潮州,所以在潮州不到一年就离开了。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5分)
(2)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成。(5分)
D项一是信息不全,二是绝对化,原文只是说“保证了建筑很高的避雷水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至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             阙:损伤
B.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       强:强迫
C.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偷:苟且
D.然后以禁,则齐                         齐:一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谋诈之术”观点的一组是(3分)
A.①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
②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B.①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②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C.①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②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
D.①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②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二段可以看出,刘向认识到了“谋诈”之害,但是他又为战国时的谋士们开脱,认为在当时形势下,他们不能不那么做。而作者不同意刘向的后一观点。
B.第三段以孔孟为例,有力地否定了刘向“不得不然”的观点。孔孟与策士们生活于相同的年代,却能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看来并不是非用“谋诈”之术不可。
C.作者认为《战国策》宣扬“谋诈”之术,而邪说会危害正道,所以应该把它废弃禁绝;但考虑到它的史料非常丰富,又认为不能毁掉。
D.作者尽管与刘向意见相左,但依然能客观地肯定刘向的长处,遗词十分委婉,充分表现了对前代学者的尊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译文:                                                                   
(2)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译文:                                                                   
(3)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新雨山房记   (明)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②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④,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
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
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
④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
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诸暨被兵特甚      被:遭遇,遭受。
B.民惩其害,躲避深山大谷间   惩:惩办、惩罚。
C.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     夷:清除、锄去。
D.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   殷:深重、酷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    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
B. 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  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
C.生民各安其业   仁杰其试为之
D.求有竹之家而问焉    余当鼓缶而和焉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张仁杰乱后“甚适”的一组是
①未乱时稍有禄食②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
③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④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
⑤饫饱歌乎,秩然成文⑥仁杰尚歌以发我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拒绝了郡县的征辟,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以终天年。
C.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
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并不明白天下治乱之由。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线的三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
译文:                                                                   
(2)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
译文:                                                                   
(3)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竭,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注]①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②摙(liǎn):担运。③糗(qiǔ):干粮。④近畿(jī):京城附近地区。
5.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与恢素善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多:称赞。
6.小题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辍:停止
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举:推荐
C.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迁:升职
D.一箧之宝,可资数世资:积蓄
7.小题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胜:能承受
B.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
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沮:阻止
D.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更:经过
8.小题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私:偏爱
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
9.小题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
10.小题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及觉,痛咎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①强饮客,客辞       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C.①即自引满,        ②引壶觞以自酌
D.①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  ②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11.小题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胶:搁浅。
B.庭除甚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条:整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题目。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荀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霸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14、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匿僕阳周氏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阿:迎合。
15.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被嗟异数: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市:买
D.讼者多两让而止两:再次
16.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
17.小题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射为戏,竟死时性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18.小题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19.小题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乃纵反间于燕。
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之。
D.燕军扰乱奔走。
20.小题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21.小题8: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汝归勿遽言②奈并累若属何
A.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B.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C.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D.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22.小题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恒其业恒:固定
B.可以喻大喻:比喻
C.道能讽之讽:背诵
D.遽命道对面草词遽:立即
23.小题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寓富阳,抑郁无聊 无聊:精神无所寄托
B.益跅弛,不问生产生产:生活与财产
C.殆不自觉也 自觉:自己意识到
D.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生平:有生以来,平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