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自归太祖,处法允当。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营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 “昔邴吉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自归太祖,处法允当。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营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 “昔邴吉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中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自归太祖,处法允当。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营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 “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 其召复之。”还皆自励,成为佳吏。
  文帝践阼,转加治书执法。时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过之。”于是遂绝。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猎法甚峻。宜阳典农刘龟窃于禁内射兔,其功曹张京诣梗事言之。帝匿京名,收龟付狱。柔表请告者名,帝大怒曰:“刘龟当死,乃敢猎吾禁地。送龟廷尉,廷尉便当拷掠,何复请告者主名,吾岂妄收龟邪?”柔曰:“廷尉,天下之平也,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平?”重复为奏,辞指深切。帝意寤,乃下京名。即还讯,各当其罪。
  护军营士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表言逐捕,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盈连至州府,称冤自讼,莫有省者。乃辞诣廷尉。柔问曰:“汝何以知夫不亡?”盈垂泣对曰:“夫少单特,养一老妪为母,事甚黍谨,又哀儿女,抚视不离,非是轻狡不顾室家者也。”柔重问曰:“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对曰:“尝出钱与同营士焦子文,求不得。” 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柔乃见子文,问所坐。言次,曰:“汝曾单人钱不?”子文曰:“自以单贫,初不敢单人钱物也。”柔察子文色动,遂曰:“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次。柔曰:“汝已杀礼,便宜早服。”子文于是叩头,具首杀礼本末。诏书复盈母为平民。(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猎法甚峻              峻:严厉
B.廷尉便当掠            拷:调查
C.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   没:判刑
D.称冤自讼,莫有者      省:反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吾未有所失,召复之          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B.诚非所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    所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刘龟当死,敢猎吾禁地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复请告者主名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以自托于赵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高柔“处法允当”的一组是(     )
①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②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
③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
④即还讯,各当其罪
⑤柔察子文色动
⑥汝已杀礼,便宜早服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柔宽以待人,刚任营县县令时,一些作风不正的官员闻风引  退离去,他教导部下要宽容他们。那些官员都改过自新,成为了   好官。
B.高柔劝谏文帝要谨慎处理举报传播谣言的事件,否则,会让有        过错的人失去重新做人的机会,同时又开了狡诈之人诬陷他人的   不良之风。
C.高柔执法公平,敢于直谏,在明帝执意庇护诬告刘龟的张京时,     指出廷尉的职责是公正判案,不能随意破坏法令,并再三上奏,言  辞恳切。
D.高柔明于决狱断案,在审理护军营士兵窦礼被杀一案时,他机  智缜密,善于察言观色,成功地采用心理战术,终于查出窦礼被害  的真相。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何以知夫不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柔乃见于文,问所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C
3、D
4、C
5、(1)有胆敢用不实之词诬告他人的,拿他所告发人的罪名治他的罪。
      (2)你凭什么知道丈夫不是逃跑呢?
      (3)这时焦子文刚好因犯小罪坐牢,高柔就去见焦子文,询问他犯的什么罪。(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司马芝字子华,少为书生,避乱荆州。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曰:“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 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遗。”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情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三国志·魏书十二》)
  注: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②菅长:菅县县令。③主簿:县令的下属,主管文书。④掾史:县令的属官。⑤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家前后未尝徭    给:提供。
B.芝乃驰檄济南,陈节罪    具:具体。
C.芝不其书,一皆如法    报:通报。
D.昭犹芝,不为通    惮:担忧。
2.找出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此政事所以不理
B.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
C.芝乃驰檄济南
D.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
3.对下列各句加粗的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昭犹惮芝,不通 为:替,给。
B.芝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乃:于是。
C.会内官欲事托芝 以:把。
D.夫设教犯,君之劣也 而:并且。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司马芝在菅县任内,不畏权势,为了削弱主簿刘节的势力,他不听下属的劝阻,征调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入伍当兵。
B.当刘节将王同等人藏匿起来时,司马芝让督邮到县追责,又向太守报告刘节的罪状,在太守支持下打击了刘节的势力。
C.对于刘勋以旧部下属名义的请托,司马芝虽然仍按他的请求照办,但却留有一手,并不复信,所以能避过了后来的灾祸。
D.司马芝教育下属奉公守法,不要因为君主软弱而违反教令,并且认为违反教 令必然招致祸害,所以他的下属都能尽心于政事。
5.翻译上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1)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读书故事二则
(一)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广?”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莫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二)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传·高凤》)  注:①出:过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 阙:欠缺
B.居贫,自稼穑——躬:弯腰
C.遂综典籍百家之言——博:通晓
D.玩典籍,忘寝与食——耽:沉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或为痴——木欣欣向荣
B.对之流涕——相如持璧却立
C.况命修短分定悬天乎——臣壮也,犹不如人
D.曝麦庭——月出东山之上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皇甫谧勤奋钻研的一组是(     )
①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②就乡入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③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④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
⑤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⑥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今年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yàn 安闲)如也。常著文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léi 瘦)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1、对加粗词的解释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为号焉
②忘怀得失,此自终
③良入,具告沛公
④解印去县,赋《归去来》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乃”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也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乃”也不同
2、写出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不堪职,少日自解归(     )
②吏应束带见之(     )
③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乡里小人邪(     )
④解印县,乃赋《归去来》(     )
3、陶潜字元亮,是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__诗人(流派),我们熟知的其代表性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二篇)
4、由文段可知,陶潜为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围绕性格填空,可任选三点作答。)
5、把下列划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著文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相关习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例句中加粗词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⑴例句: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A、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B、吏民,封府库 
C、项伯杀人,臣之 
D、外连衡而诸侯
⑵例句:范增数目项王
A、沛公霸上    
B、芷阳间行  
C、君为我呼入,吾得视之   
D、吏民,封府库
⑶下列各句中“以”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常以身翼蔽沛公
A、籍何以至此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请以剑舞       
D、军中无以为乐
2、翻译语句。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⑴下列句中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古时站在车右的卫士    
B.杀人如不能举      举:列举  
C.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敬词,私下里            
D.故遣将守关者      故:特地
⑵下列句中划横线词古今同义的一项( )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⑶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客何为者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亚父者,范增也
⑷对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樊哙在席上讲的话与刘邦的话,不只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说话的语气语调也明显不一样。  
B.两人讲话的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
C.从策略上看,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哙义责项羽已是“以攻为守”了。
D.樊哙在席上讲的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
⑸翻译句子。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