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河北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试     与:参加
B.煦妪如家人。               煦妪:亲切温暖
C.卒定谳,罪如律           论:议论
D.复欲于计典黜之             计典:政绩考核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   )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入衙门,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A
3.B
4.(1)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
   (2)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
(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将军家                 过:路过
B.以近族得减死           论:辨别
C.争于庭            输:运送
D.宜嘉名            锡:赏赐
2.以下句子全都表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              
②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
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            
④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
⑤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于是,把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
B.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
C.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致使白撒到金世宗那里告状,他因此解官回到了家乡。
D.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为说己者                       容:打扮
B.于是襄子乃豫让曰            数:列举罪过,指责。
C.范、中行氏皆众人我        遇:对待
D.则虽死不                            恨:仇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士知己者死                    ②军中无以
B.①漆头以为饮器                ②吾还也
C.①襄子喟叹息而泣曰        ②项王默不应  
D.①使使持衣与豫让            ②今得闻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残身苦行,宁愿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也要为智伯报仇,显示出豫让做人的基本准则。
B.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范、中行氏待他一般,但智伯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只想方设法为智伯复仇。
C.赵襄子没有被豫让***死,是因为时刻提防,防范严密。豫让每次行刺都费尽心机,但都被赵襄子及时识破,而且当场被捉拿。
D.豫让为了报智伯之仇可谓执著,是一个轻己之生死,事主无二心的“大义”之人。对于这种“义”,赵襄子也是赏识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译文:                                                                        
(2)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
译文: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文: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汉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
        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乃说建成侯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
        于是吕泽立夜见吕后,使为上泣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于是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见上曰:“臣宜从,病甚。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因说上曰:“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上曰:“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留侯遂行少傅事。竟不易太子。(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注】①争:同“诤”,规劝。 ②侮:轻慢。 ③安车:用一匹马拉的乘车。高官告老或征召有得望的人,常赐乘安车。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
B.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
C.上虽苦,为妻子自强
D.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
2.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逃匿(于)山中
B.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
C.莫肯为(之,代“上”)用。
D.于是吕泽立夜见吕后,使(之,代“吕后”)为上泣言。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高祖废太子这件事,很多大臣劝阻力争,都未能马上奏效。为此吕后才派建成侯吕泽向留侯张良讨取计策。
B.面对废太子这样的大事,留侯张良并未直接干预,而是让建成侯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借以提高太子的地位。
C.高祖没能招致商山四皓,是因为高祖曾经傲慢地侮辱过四位老人,所以四人隐居深山,坚持节操,决不做汉臣。
D.留侯张良借助商山四皓为太子出谋划策,又建议高祖让太子做关中的统帅,巩固了太子的地位,最终达到目的。
4.将下列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化经典阅读。
         材料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材料二: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1)材料一中所讲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所讲的是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迁高阳郡丞,时无郡将,允济独统大郡,吏人畏悦。及贼帅王须拔攻围时城中粮尽吏人取槐叶藁节食之竟无叛者贞观初累迁刑部侍郎封武城县男出为幽州刺史寻卒。(《旧唐书·列传一三五》)
【注】①牸:雌性牲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务以德教训下              教训;教育训导。
B.县司累政不能决            累政:几任执政者。
C.其人诸武阳于允济        质:质问。
D.牛产至十余头            孳:繁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②妻家不知
B.①壬戌秋,七月既望    ②唯江上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C.①逝者如斯,为尝往也  ②虽不谓吾言为是,亦无词相答
D.①又杂植兰桂竹木庭    ②客逾庖而宴,鸡栖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允济处事艺术的一组是(     )
①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②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
③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④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⑤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
⑥时无郡将,允济独统大郡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他努力用德行教育老百姓,老百姓非常怀念他。
B.武阳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在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却不肯归还那头牛,那人就请求允济评判,允济却无法解决这次纠纷。
C.张允济在武阳任职期间,政绩尤其卓异。在武阳县境内,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境况,远近之人都称赞张允济。
D.张允济后迁升为高阳郡丞,当叛贼王须拔进攻围城时,城中粮食吃光了,官吏百姓采集槐树叶藁本草充饥,也没有人叛变朝廷。
5.断句和翻译。
(1)给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即可)。
及贼帅王须拔攻围时城中粮尽吏人取槐叶藁节食之竟无叛者贞观初累迁刑部侍郎封武城县男出为幽州刺史寻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