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迁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迁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迁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征谏议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
        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近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供帐,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太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遂奏罢,省费岁数千万。信臣年老以官卒。
        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主祠。(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述                称:  称赞
B.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        约束:规定
C.府县吏家子弟好游                      敖,同“傲”,骄傲
D.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                治行:政绩品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完全表明召信臣“好为民兴利”的一组是(      )
①其治视民如子
②开通沟渎
③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
④禁止嫁娶送终奢靡 
⑤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
⑥躬劝耕农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信臣为人勤劳、肯卖力,而且有谋略。他一心为百姓着想,惩办贪官污吏决不手软,从而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B.召信臣一心“为民兴利”,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C.在少府之职时,召信臣认为皇上吃暖房种植的不合时令的蔬菜对健康不利,于是果断地奏请停止生产和供应此类蔬菜。
D.元始四年,皇上下诏书祭祀有益于民的官员,召信臣榜上有名,这说明虽然他已不在人世,但其在百姓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4.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A
4、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请简析以上语段塑造荆轲形象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见村楼记
(明)归有光
  昆山治城之隍,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湮,以隍为江,未必然也。吴淞江自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入于海。江之将南折也,背折而为新洋江。新洋江东数里,有地名罗巷村,亡友李中丞先世居于此,因自号为罗村云。
  中丞游宦二十余年,幼子延实,产于江右南昌之官廨。其后,每迁官辄随,历东兖、汴、楚之境,自岱岳、嵩山、匡庐、衡山、潇湘、洞庭之渚,延实无不识也。独于罗巷村者,生平犹昧之。中丞既谢世,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有楼翼然出于城闉之上,前俯隍水,遥望三面,皆吴淞江之野,塘浦纵横,田塍如画,而村墟远近映带,延实日焚香洒扫读书其中,而名其楼日见村。
  余间过之,延实为具饭。念昔与中丞游,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相与饮酒论文,忽忽二纪,不意遂已隔世。今独对其幼子饭,悲怆者久之。城外有桥,余常与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返。今两人者皆亡,而延实之楼,即方氏之故庐,余能无感乎!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孔子少不知父葬处,有挽父⑥之母知而告之,余可以为挽父之母乎?
  延实既能不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肃然桑梓之怀,怆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
  【注】①隍:没有水的护城壕。有水称池,无水称隍。②李中丞:李宪卿,昆山人。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所以作者称其为中丞。  ③官廨(xiè):官署,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④闉(yīn):古代城门外层的曲城。⑤方思曾:昆山人。明嘉靖十九年举人,是归有光的好友。⑥挽父:出殡时牵引灵柩的人。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娄江已——湮:河流堵塞。
B.江之将南也——折:折断。
C.余过之——间:偶尔
D.肃然桑之怀桑——梓:故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号为罗村云——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延实具饭——公我献之
C.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悟已往之不谏,知来之可追
D.悲怆者久——不知东方既白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作者怀恋故人之情的一组是(    )
①亡友李中丞先世居于此    
②生平犹昧之       
③不意遂已隔世
④余能无感乎              
⑤悲怆者久之       
⑥依然水木之思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③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常与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而诸妇——谋:商量。
B.予乃衣而上——摄:披,穿。
C.蒙茸——披:分开。
D.予亦悄然而悲——悄然:忧伤的样子。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将归临皋——是臣进节陛下之日长
B.待子不时之需——予故,咸以愚辱焉
C.凛乎不可留也——亦未知言之悲也
D.掠予舟西也——追视之,乃前寄辞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二段写在月白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游赤壁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
B.文章最后一段写忽然有玄裳缟农的孤鹤振翅横江:掠过瓜舟西丢,这只在暗夜独飞独鸣的鹤是孤独的,它与处在悠闲愉悦中的苏轼形成对比。
C.文章以浪漫的梦境收束,所谓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有此幻想又觉其虚无,正表现出他在出世和人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D.《赤壁赋》写在初秋,本文时间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也都用了主客问答,一样的赤壁,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多于南亩之农夫”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齐楚之精英
B.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C.子之武城     
D.杳不知其所之也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     )
A.六王毕,四海一
B.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3.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B.戍卒叫,函谷举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殡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B.“辇”指人力拉的车,专供帝王出行时乘坐。
C.“剽掠其人”中的“人”就是指“民”。因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的“人”,就不是这个意思了。
D.“妃嫔媵墙”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媵是陪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嫱。
5.翻译文言文段画线的句子: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注释】①在陈绝粮:孔子出行在陈国,断了粮食。②愠(yùn):怒,怨恨。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说“君子固穷”,又说“贫而乐,富而好礼”。这里“穷’字的意义与“贫” 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