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 B、瞋目视项王(睁开眼睛) C、项王按剑而跽曰(长跪)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头发上指 B、此亡秦之续耳 C、拔剑撞而破之 D、沛公今事有急 4、请翻译划线句子。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是《史记》的艺术特点之一,请结合以上所选文段简要概述人物之间的矛盾争端,并说说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 2、D 3、A 4、那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5、文段里主要揭示的是项羽和樊哙之间的尖锐矛盾。项羽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这是矛盾的重心。刻画了项羽优柔寡断、“不忍”的性格和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生死的勇敢精神,通过入帐后的种种有礼有节的行为的描写,也说明他粗中有细。(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注:舣①:yǐ使船靠岸《史记·项羽本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父绐曰哄骗,欺骗 B、愿为诸君快战 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C、期山东为三处 期望,要求 D、汉军皆披靡 惊溃散乱 2、下列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以下句子全都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兵败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②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⑤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⑥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⑦乃自刎而死 A.①②⑤⑦ B.①③⑤⑥ C.②③⑤⑦ D.②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垓下被围,身陷绝境,一个原因就是轻信他人,他从来不相信有人会欺骗他,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由此可见,遭遇让人同情,但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矜功伐之人。 B.作者安排了三个细节描写:溃围、斩将、刈旗。 尽显项羽的声威、力量,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不可一世的英雄瞬间的光辉与悲壮。 C.文章扣住数字的变化写项羽的日暮穷途,敌我悬殊,项羽必定死于此。但项羽有船也不过江,表明他此时还存侥幸的心理,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定可以扭转局面。 D.在文中项羽反复说“天之亡我”表明他认输而不服气,明知必死,意犹不平。也反映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的性格特征。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
|
穆宁,怀州河内人。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宁刚正,气节自任。以明经调盐山尉。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史思明略境,郡守召宁摄东光令御之。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始,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及是,闻真卿拒禄山,即遗真卿书曰:“夫子为卫君乎?”真卿喜,署宁河北采访支使。宁以息属其母弟曰:“苟不乏嗣,足矣!”即驰谒真卿曰:“先人有嗣矣,我可从公死。”既而贼攻平原,宁劝固守,真卿不从,夜亡过河,见肃宗行在。帝问状,真卿对:“不用穆宁言,故至此。”帝异之,驰驿召宁,将以谏议大夫任之。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罢。 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杀之。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光弼曰:“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答曰:“命宁主粮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时重其能守官。累迁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当是时,河漕不通,自汉、沔径商山以入京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法,设戍逻以征商贾,又纵兵剽行人,道路几绝。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坐杖死沔州别驾,贬平集尉。 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后刺史疾之,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子质诉其枉,三年始得通。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召入拜太子右谕德。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宁默不乐,唶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可以进乎!”遂移疾,满百日屡矣,亲友强之,辄复一朝。德宗在奉天,奔诣行在,擢秘书少监,改太子右庶子。帝还京师,乃曰:“可以行吾志矣!”即罢归东都。以秘书监致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偃师丞 擢:提拔 B.宁斩以徇 徇:示众 C.宁以息属其母弟 属:归属 D.以秘书监致仕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2、对于下面句中“以”和“为”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会真卿以直忤旨 ②设戍逻以征商贾 ③为天子讨贼 ④起为监察御史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穆宁“气节自任”和“能守其官”一组是( ) A.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惮宁威,掠劫为衰 B.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檄取资粮,宁不与 C.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兼和州刺史,治有状 D.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后刺史疾之,妄劾宁多逋亡 4、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安禄山谋反的时候,委任刘道玄做景城守,穆宁招募士兵斩杀了他,并发表檄文号召州县合力抗拒叛贼。 B.当初,穆宁到平原县的时候,向颜真卿预言了安禄山谋反一事,等到听说颜真卿抵御安禄山叛军的消息,穆宁立刻驰往拜见颜真卿。 C.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守法度,安排戍卒征收商贾的赋税,又掠夺行路之人,导致道路几乎断绝。等到穆宁与他夹淮而治的时候,因为震慑于穆宁的威望,劫掠的情况有所好转。 D.穆宁兼任和州刺史的时候,颇有政绩。后来的刺史嫉妒他,因此弹劾穆宁,说他治理时人口逃亡很多,穆宁因此被贬官。 5、请将上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弼曰:“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质诉其枉,三年始得通。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 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 闻教!”遂自刎。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信——信:相信。 B.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2.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牛存节,字赞正,青州博昌人也。事诸葛爽于河阳,爽卒,存节顾其徒曰:“天下汹汹,当得英雄事之。”乃率其徒十余人归梁太祖。存节为人木强忠谨,太祖爱之,赐之名字,以为小校。张晊攻汴,存节破其二寨。梁攻濮州,战南刘桥、范县,存节功多。李罕之围张全义于河阳,全义乞兵于梁,太祖以存节故事河阳,知其间道,使以兵为前锋。是时岁饥,兵行乏食,存节以金帛就民易干葚以食军,击走罕之。 梁兵攻郓,存节使都将王言藏船郓西北隅濠中,期以日午渡兵逾濠急攻之。会营中火起,郓人登城望火,言伏不敢动,与存节失期。存节独破郓西城门,夺其濠桥,梁兵得俱进,遂破硃宣。硃瑾走吴,召吴兵攻徐、宿。存节谋曰:“淮兵必不先攻宿,然宿沟垒素固,可以御敌。”乃夜以兵急趣徐州,比傅徐城下,瑾兵方至,望其尘起,惊曰:“梁兵已来,何其速也!”不能攻而去。已而大祖使者至,授存节军机,悉与存节意合,由是诸将益服其能。迁潞州都指挥使。太祖攻凤翔,使召存节。存节为将,法令严整而善得士心,潞人送者皆号泣。 太祖即位,拜右千牛卫上将军。从康怀英攻潞州,为行营排阵使。晋兵已破夹城,存节等以余兵归,行至天井关,闻晋兵攻泽州,存节顾诸将曰:“吾行虽不受命,然泽州要害,不可失也。”诸将皆不欲救之。存节戒士卒熟息,已而谓曰:“事急不赴,岂曰勇乎!”举策而先,士卒随之。比至泽州,州人已焚外城,将降晋,闻存节至,乃稍定。存节入城,助泽人守。晋人穴地道以攻之,存节选勇士数十,亦穴地以应之,战于隧中,敌不得入,晋人解去。同州刘知俊叛,奔凤翔,乃迁存节匡国军节度使。硃友谦叛附于晋,西连凤翔,存节东西受敌。同州水咸而无井,知俊叛梁,以渴不能守而走,故友谦与岐兵合围持久,欲以渴疲之。存节祷而择地凿井八十,水皆甘可食,友谦卒不能下。蒋殷反徐州,遣存节攻破之,以功加太尉。梁、晋相距于河上,存节病痟,而梁、晋方苦战,存节忠愤弥激,治军督士,未尝言病。病革,召归京师,将卒,语其子知业曰:“忠孝,吾子也。”不及其他。 (《新五代史·汉臣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以存节故事河阳——故事:旧例。 B.言伏不敢动,与存节失期——失期:错过了约定的时间。 C.乃夜以兵急趣徐州——趣:通“趋”,奔赴。 D.病革,召归京师——革:急,重。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牛存节智勇的一组是( ) ① 存节独破郓西城门,夺其濠桥 ② 乃夜以兵急趣徐州 ③ 存节为将,法令严整而善得士心 ④ 存节选勇士数十,亦穴地以应之 ⑤ 存节祷而择地凿井八十,水皆甘可食 ⑥ 存节忠愤弥激,治军督士,未尝言病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存节之所以投奔梁太祖,是因为他觉得梁太祖是一位能平定天下的英雄。他后来也得到了梁太祖的重用。 B.牛存节治军严明,不侵扰百姓。援救全义时,缺少军粮就用钱买,不白拿老百姓的粮食。在潞州任都指挥使,深得民心,离开时,“潞人送者皆号泣”。 C.牛存节听说晋兵攻泽州,虽然没有得到太祖的命令,但当机立断,赶去援救。晋人挖地道 攻城,牛存节也派人挖地道对抗,晋人攻不进去,只好撤去。 D.牛存节一生忠心耿耿,转战沙场,为国分忧,最后战死沙场。临死前,还不忘嘱咐自己的儿子,要对国家尽忠,对家庭尽孝。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瑾兵方至,望其尘起,惊曰:“梁兵已来,何其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急不赴,岂曰勇乎!”举策而先,士卒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芋老人传 清·周容 |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剌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唯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选自《春洒堂文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衣湿袖单,影乃益瘦——益:更加 B.老人延入坐——延:邀请 C.以污贿不饬罢——饬:规矩 D.辄屈膝叩首迎款——迎:应对 2.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明芋老人“知道”的一组是( ) ① 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② 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③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 ④ 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⑤ 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⑥ 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慈水祝渡的芋老人夫妇生活清苦,心地善良。他们曾热情款待屋檐下避雨的书生,书生饱食之后表示日后一定不会忘记芋老人夫妇的恩情。 B.当年贫寒的书生贵为相国后,却无法品味出当年芋的味道。于是派人寻找曾为他煮芋的夫妇,但芋老人煮的芋仍未让他感觉到昔日的甘甜。 C.作者通过芋老人由食芋者前后食芋的不同感受联想并列举一系列所见所闻之事,谆谆告诫人们:无论取得怎样的功名,都不要改变自己从前质朴的心灵。 D.文末提出疑问,表面上是怀疑故事的真实性,实际是对“野老鄙夫”的赞扬,对“缙绅士大夫”的讽刺,可谓言近旨远,发人深思。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