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知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模拟题
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知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②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论语·述而》) ③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1)下面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人的智力生来就有差别,对“困而不学”者持否定态度。 B.孔子认为自己并不是天才,而是靠好古、敏学来获取知识的。 C.孟子认为君子只要以“道”来深造,就能左右逢源,获取利益。 D.成语“居安资深”出自《孟子》选段,指掌握学问牢固而根底深厚。 (2)以上三则选段表明孔、孟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有哪些相同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C (2)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②学习要掌握正确的方法;③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知识。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苏氏文集① 序欧阳 |
修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而集录之。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 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作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其可无恨——恨:遗憾 B.遂以其集归之——归:属于 C.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即:接近 D.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累:株连 2.下列句子中,肯定苏子美文学才华、文学追求的一组是( ) ①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②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③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④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 ⑤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⑥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美遭受排挤挫折时,文章却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文章的光芒。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苏子美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死去;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1],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2]。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3]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4]。”(《孟子·离娄下》) (1)按孟子的说法,孔子认为 禹、稷和颜回“贤”,是因为“______、______”,(两个字)“易地则皆然”是说假如他们时空地位互换,也会有相同的做人原则,这相同的原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即可) (2)为什么孟子说“禹、稷、颜回同道”?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满清未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 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1.解释下列词语 (1)险巇 ____________________。 (2)踬踣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则期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语段中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几个简练的句子,概述了革命历程之艰险,斗争之艰苦,突出革命者坚毅不屈的精神。 B.文章突出“三·二九”之役,“吾党菁华,付之一炬”,作者作为当时的革命领袖,深深感到失去了这大批优秀战士而痛惜。 C.“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这四句运用了对偶、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这次战役的悲壮场面,热情赞颂了烈士们勇于为国牺牲的伟大精神。 D.“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清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次战役影响之大,威力之猛。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命谦口数其罪——数:清算 B.王惊谢至再——谢:拒绝 C.以赢米为之直——直:通“值”,代价 D.上下无固志——固:坚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洎牧以谗诛 B.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曩者辱赐书 C.不效则治臣罪——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帝忧形于色——士大夫请于当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B.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监国的郕王的认可。 C.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 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将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认为周礼集夏商两代之大成,从上述选段中,你能看出他为推行恢复周礼做出了怎样的努力?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