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书鲁亮侪 (清)袁枚  鲁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书鲁亮侪 (清)袁枚  鲁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浙江省期中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书鲁亮侪
(清)袁枚
  鲁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干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饬亡素,至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溜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裕能追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曰     谩:傲慢地。
B.观公状貌、服 被:通“披”,穿。
C.两司起立曰  谢:道歉。
D.不入境时   意:料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浴且思    穷益坚
B.以所为    入前为寿
C.虽十鲁公奚能 何以伐
D.公何     二虫又何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艺术上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鲁亮侪摘印为主干,主要写了私行察访、与李令见面、说服田文镜三件事。
B.文章开头写鲁亮侪的威严,“提、镇、司、道”的官员们都非常惧怕他,在他面前连向旁边看一眼都不敢。
C.鲁亮侪受命去摘印,但他到了中牟之后,从百姓和读书人的议论中得知这里原先的县令是个好官;与李县令见面后,又得知他借俸银是为了迎母亲的到来,所以就原谅了李县令,冒着自己被责罚的危险没有摘印。
D.本文塑造了一个颇具正义感、无私无畏的官员鲁亮侪的形象,这在当时官场中充斥着趋炎附势之辈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
4. 用“/”给文中画虚线的部分断句。
奇 男 子 此 冠 宜 汝 戴 也 微 汝 吾 几 误 劾 贤 员 但 疏 去 矣 奈 何?
5.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B
4.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
5.(1)好官走了可惜,等鲁公来,何不去向他申诉?
      (2)鲁公将官印铿地一声掷在地上,厉声说:“您不是了解我鲁亮侪的人!”(“君非知君者”翻译成“您不了解我鲁亮侪啊。”/“您还不知道我鲁亮侪的为人”也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 文天祥传》)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 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  
①捧诏涕泣
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尽以家赀为军费
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何并字子廉,祖父以吏二千石自平舆徙平陵。并为郡吏,至大司空掾,事何武。武高其志节,举能治剧,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徙颍川太守,代陵阳严诩。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吏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言。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掾史曰:“明府吉征,不宜若此。”诩曰:“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领廷尉,用事有权。弟威为郡掾,赃千金。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减死罪一等,愿蚤就髡钳。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元惧,驰道遣人呼弟。阳翟轻侠赵季、李款多蓄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敕曰:“三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并皆县头及其具狱于市。(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剧:复杂混乱的地方。②髡钳:刑罚名,剃去头发。这里泛指刑罚。③轻侠:不怕死的强盗。④具狱:罪状。
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属数百人为设道 /祖:饯送
B.有过闭阁自责 /辄:就
C.并为太守,辞钟廷尉 /过:路过
D.将有僵仆者,故相耳 /吊:哀悼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何并有才干的一组是( )
①举能治剧,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②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③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
④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
⑤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
⑥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并皆县头及其具狱于市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并,字子廉,祖籍平舆。祖父和父亲都从郡吏起家,后来都凭借郡守的身份从平舆迁移到平陵。
B.严诩本来用孝行治理颍川,认为掾史是师友。掾史一有过错,他就闭门自责。知道接任他的是何并,忧心忡忡。
C.颍川人钟元担任尚书令兼廷尉,出面为弟弟说情,请求何并将其弟弟钟威由死刑减一个等次,从轻处理,遭到了何并的严词拒绝。
D.阳翟对赵季、李款蓄养宾客不以为然,抱以轻视态度,却仗恃权势鱼肉乡里,无恶不作。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书成,授刑部主事。又与修《五经四书大全》,再修《太祖实录》,授翰林侍讲。内艰归。
  宣德元年起修两朝实录。明年转南京国子监司业。帝谕之曰:“侍讲,清华之选;司业,师儒之席。位虽不崇,任则重矣。”九年,秩满,迁祭酒,正统三年上书言:“旧制,诸生以在监久近,送诸司历事。比来,有因事予告者,迁延累岁,至拨送之期始赴,实长奸惰。请以肄业多寡为次第。又近有愿就杂职之例,士风卑陋,诚非细故,请加禁止。”从之。
  敬宗美须髯,容仪端整,步履有定则,力以师道自任。立教条,革陋习。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僚属惮其严,诬以他事,讼之法司。周忱与敬宗善,曰:“盍具疏自理。”为属草,辞稍迁就。敬宗惊曰:“得无诳君耶?”不果上,事亦竟白。
  满考,入京师,王振欲见之,令忱道意。敬宗曰:“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振知不可屈,乃贻之文锦羊酒,求书程子《四箴》,冀其来谢。敬宗书讫,署名而已。返其币,终不往见。王直为吏部尚书,从容谓曰:“先生官司成久,将荐公为司寇。”敬宗曰:“公知我者,今与天下英才终日论议,顾不乐耶?”性善饮酒,至数斗不乱。襄城伯李隆守备南京,每留饮,声伎满左右。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
  十二年冬乞休,不允。景泰元年九月与尚书魏骥同引年致仕。家居不轻出。有被其容接者,莫不兴起。天顺三年五月卒,年八十三。后赠礼部侍郎,谥文定。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袁忠彻尝相之。曳二人并列曰:“二公他日功名相埒。”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1.对下列句子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永乐大典》/与:参与
B.盍具疏自/理:分别
C.袁忠彻尝之/相:观察
D.时勉貌稍/寝:丑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诬他事,讼之法司/愿十五城请易璧
B.返币,终不往见/民到于今受
C.位虽不崇,任重矣/欲速不达
D.属草,辞稍迁就/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敬宗任国子监司业时,锐意革除内部弊端陋习,他上书给皇上,请求按生员在监学习时间的长短安排外放历事的顺序,得到了准许。
B.陈敬宗对监生和僚属要求严格,所掌监馆纪律严明、秩序井然,且注重以身立范,因而遭到下属的诬陷,所幸并未因此丧失皇帝的信任。
C.大权在握的宦官王振想与陈敬宗增进私交,示意他去拜谒自己,敬宗不予理会;后又送来厚礼,求其抄书,敬宗却将礼物返还,可见其端肃耿直。
D.陈敬宗曾与李时勉分任南北两京的祭酒职务,两人仪容、个性和治校方式虽有不同,但贤德、才能都被人们称颂,并称“南陈北李”。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
5.把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下列文字,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对颜渊的评价,也有颜渊对孔子的评价。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史记?孔子世家?陈蔡之厄
  【注释】①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它却徘徊在旷野中。②陈蔡之厄: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之间被人围困于荒野中,情势危险,粮食也断绝了,有弟子对孔子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
1.颜渊死时,孔子为什么发出了“噫!天丧予!天丧予!”的恸哭,你认为孔子如此悲伤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上述语段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们能从孔子称赞颜回的这句话中读出一条对今天有益的启示吗?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所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而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长兄玮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此伎,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
  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拜。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齐永明中,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未尝被呼名,每呼为刘四、张五。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会山贼唐宇之作乱,稷率部属保全县境。所生母刘先葬琅邪黄山,建武中改葬,物资委积。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氏神座。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宫城。梁武师至,兼卫尉①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军事,无恙。时东昏②淫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使直阁③张齐行弑于含德殿。稷乃召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
  梁朝初,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及上即位,封领军将军。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言多怨辞形于色。帝时亦酣,谓曰:“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兄弟,有何名称?”稷曰:“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东昏暴虐,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帝捋其须曰:“张公可畏。”中丞陆杲弹稷云:“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以为常。”帝留其表,竟不问。
  累迁尚书左仆射。帝将幸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之。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家无馀财。为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其率素④如此。(节选自《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一稍有改动)
  【注】①兼卫尉:官职名;②东昏:侯爵名;③直阁:官职名。④率素:朴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年于墓侧      庐:居住.
B.起家著作佐郎,不  拜:拜谢
C,出告面           反:同“返”,回来
D.稷醉后言多怨辞于色 形:显露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每剧累夜不寝    ②至于陛下不得言无勋
B.①闻玮清调         ②吴兴太守
C.①与彭城刘绘俱待礼 ②帝稷清贫
D.①论者荣之       ②奉禄皆颁亲故
3.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张稷“孝性”“率素”的一组是(  )
A.①每剧则累夜不寝        ②张公可畏
B.①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  ②臣兄弟无名称
C.①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    ②下车存问遗老
D.①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②稷单装径还都下
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张稷幼年时就有孝顺的品德,母亲去世后,他忧伤过度,终身不再听母亲弹奏过的乐曲《清调》。
B.张稷性格随便,担任县官时,平时不问政事,但在山贼作乱之时,能够保全一县平安。
C.作为臣子的张稷在君王面前不卑不亢,敢于争论,深得武帝的喜爱。虽然有人弹劾张稷不是忠贞之臣,但武帝并没有相信。
D.张稷为官明达,为人宽厚,做太守时政事深得民心,以宽恕被人称道。
5.将上面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