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7分)(1)在下表中填出图中字母所在地的地形区名称(4分)ADEF    (2)在图中适当位置填上代表下列山脉的序号(

读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7分)(1)在下表中填出图中字母所在地的地形区名称(4分)ADEF    (2)在图中适当位置填上代表下列山脉的序号(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7分)

(1)在下表中填出图中字母所在地的地形区名称(4分)
A
D
E
F
 
 
 
 

(2)在图中适当位置填上代表下列山脉的序号(4分)
①天山    ②横断山      ③武夷山  ④祁连山
(3)B地形区东部所产瓜果闻名中外。这里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主要是什么?(4分)
(4)G地区气候最典型的特征是                                   。(2分)
(5)从地形角度分析C省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原因。(3分)
答案
(1)准噶尔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江南丘陵) (4分)
(2)(4分)略
(3)地处内陆,降水少,云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2分)
昼夜温差大(2分)
(4)高寒气候(2分)
(5)地处我国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2分)河流落差大,流速快(1分)
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局部地形区。(1)结合区域轮廓和省区轮廓可判断。(2)查地图明确我国重要山脉的位置。(3)新疆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强,温差大,利于糖份积累。(4)G表示青藏高原,地势高,故气候寒冷。(高寒)。(5)河流水能资源与地形的关系:地势落差大,则水能资源丰富。
举一反三
该表为某年我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回答20题。
具体地区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量(万人)
最大人口密度
长江中下游
88600
22000
395
青海
10000
1000
4
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疆的地形大势可用“疆”字来形象地解释,“疆”字右部上面的一横为A,当中的一横为B,下面的一横为C,右上部的“田”代表D,右下部的“田”字代表E。左部的“弓”表明在新疆国界线形如弯弓,“弓”之外的“土”字则表示因中俄伊犁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满清政府被迫割让一系列领土给沙俄。
对上段文字中的字母,描述正确的是
A.A、B、C分别代表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
B.D、E均属于内流区
C.E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所在地
D.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导致D、E两地水土流失严重的主导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2为“我国沿30º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5、6题。

小题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
A.①年太阳辐射量②7月均温③地势
B.①年降水量②年太阳辐射量③地势
C.①地势②7月均温③年太阳辐射量
D.①7月均温②年太阳辐射量③地势
小题2:关于图中a、b、c三地描述正确的是(  )
A.a地的气候对农业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复种指数高,瓜果甜度高
B.②曲线在b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云量多,反射强
C.c地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D.c、b、a三地分别位于我国一、二、三阶梯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3为“我国规划中的粤赣运河漫画”,回答7、8题。

小题1:规划中的粤赣运河
A.连接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
B.可发展航运、养殖等,有百利无一害
C.穿越武夷山脉,有利于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
D.占用沿线大量的土地,延缓当地经济的发展
小题2:近年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转移导致政策优势明显下降
B.南岭阻隔,经济腹地较小
C.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
D.环境问题严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读图12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中的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材料二  表4 青海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数据
年份
人口数量(万人)
0~14岁比重
15~64岁比重
65岁以上比重
2000
518.15
26.62%
69.05%
4.33%
2010
562.67
20.92%
72.78%
6.30%
 
(1)描述图12所示区域积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2分)
(2)简述歌谣所反映的西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3分)
(3)分析西宁市环境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2分)
(4)根据材料二概括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