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段,说说“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践“仁”途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来源:湖北省模拟题
阅读下列文段,说说“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践“仁”途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圣: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实践“仁”的途径: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
寄欧阳舍人①书(节选) 曾 巩 |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作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又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于所可感,则往往衋②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欧阳舍人:即欧阳修;舍人,官名。②衋xì:悲伤苦痛。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者得致其严/严:威严 B.故虽恶人,皆务勒铭/勒:刻 C.有名侈于实/侈:超过、多 D.辨之不惑,议之不徇/徇:徇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体现作者推崇道德文章的一组是( ) ①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②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③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 ④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 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⑥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中提及“蒙赐书”及撰“铭”,点明写信之由;“反复观诵”,侧面写出欧文之精彩及作者爱不释手之情景;“感与惭并”,写作者对欧阳修的感激与敬佩。寥寥二十余字,言简意深。 B.作者认为铭文流传于世,其作用接近于史书,而作为史书,则是非常严谨而真实的。而今铭文所以不实,则因逝者的子孙一心想要颂扬他们的先辈,往往刻意隐瞒逝者的恶行,致使撰铭者不能明察。 C.作者先论及古代撰写墓志铭的社会意义,在于褒扬美善;进而论及今之墓铭的流弊,在论及流弊时,特别突出了撰铭人的作用,提出只有撰铭人“畜道德而能文章”,才能写出流传后世的铭文。 D.本文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祖父写墓志铭,提出了撰写铭志的两字原则——“公”和“是”,阐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 |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宽恕。 C.处穷达,临祸福/穷:困窘。 D.舁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王古直传 李东阳 |
王古直,名佐,字仁辅,后去车为甫,古直其所自号,以号行世。居台之黄岩,今分太平县地也。 少为诗及行草,漫游京师。有乡人坐事者,古直候诸官。官并捕候者,询其孥甚急。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入刑部狱,独暴立烈日,不与从囚伍。李主事廷美异之,检衣帽间得柯学士诸诗,问之曰:“尔能诗耶?”使赋日影诗成,纵之归,长揖而出。狱吏皆大笑,然古直亦自是得名。与今侍郎黄定轩、侍讲谢方石友善。尝主方石,方石以忧去,主林给事克冲。 旅食三十年,无僮仆,不置釜甑。有大笼五六,惟诗画数百幅,中贮壶酒,晨出饮一再勺,已复鐍①之以去。上元节京师烧糯汗为瓶,以贮水畜鱼,旁映屏烛,通明可爱,俗呼为炮灯。古直贾置谢馆,日玩弄为儿戏。一日,误触碎,意拂然不乐,曰:“吾平生家计在此,今荡尽矣!”方作草书,值掾吏至,曰:“遽败吾兴。”群掾欲殴之,或俾自为计。古直曰:“我固当殴,殴由吾名益彰。”一日遇诸途,竟被殴,独袖手承之以归,亦不以屑意也。或劝使仕,大言曰:“我来为爵禄图耶!”“盍科举乎?”则笑曰:“安得以少年处我。”尝在酒所,叹曰:“此亦功名事业也。”显灵宫道士请主师塾,馆饩②甚厚。阅月,忽辞去曰:“安能矻矻③操朱墨,坐几案间乎!”克冲之使,欲与俱,不果。或问之故,曰:“彼不吾强,吾安能为彼行耶!自古大贤闻人不渡海者何限,海岂必渡然后为快也!”其性气屹屹不肯为人屈类此。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遇所会意,欣然忘去,人亦以此乐之。 为说者曰:“方石先生尝云:天地如许大,中间可喜、可叹、可怪、可笑事何所不有?可胜道哉!”沈按察仲律尝值古直,询其邑里名籍不置,古直曰:“公不须问,大抵奇怪人也!”其亦善自道耶!《周官》称四民,班固表人物列九卿等,魏晋以来中正第九品,予雅知古直,然不能目其为何如人也。作王古直传。(选自《李东阳集》,有删节) 【注】①鐍(jué):锁闭。②馆饩(xì):指塾馆的馈赠。③矻矻(kū):极度劳累的样子。 1.下列对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乡人坐事者/坐:被罪 B.殴由吾名益彰/彰:显明 C.沈按察仲律尝值古直/值:肯定 D.予雅知古直/雅:平素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证明王古直“性气屹屹”的一项是( ) ①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 ②使赋日影诗成,纵之归 ③群掾欲殴之,或俾自为计 ④一日遇诸途,竟被殴 ⑤安能矻矻操朱墨,坐几案间乎!” ⑥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古直年少时宁愿受侵害羞辱,也没有说出同乡的妻子儿女所在地,致使自己被投入刑部监狱,此时已体现出他刚直不屈的性格。 B.王古直买了个泡灯放在谢馆,天天赏玩游戏。后泡灯不小心碰碎了,他的内心竟然非常不高兴,充分凸显了王古直性格直率的一面。 C.显灵宫道士请王古直主持学堂,馈赠待遇非常丰厚,但一个月后,王古直却不听他人的劝说,执意辞职以避劳累之苦。 D.王古直在正统派人物的眼中,被认为是一位怪人。他以特有的方式待人处世,也以特有的方式自恃,透露出追求独立自主人格的时代要求。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尝主方石,方石以忧去,主林给事克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不吾强,吾安能为彼行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直曰:“公不须问,大抵奇怪人也!”其亦善自道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
窦建德碑 唐·殷侔 |
云雷方屯,龙战伊始,有天命焉,有豪杰焉,不得受命,而名归圣人,于是元黄(即玄黄,指血)之祸成,而霸图之业废矣。 隋大业末,主昏时乱,四海之内,兵革咸起。夏王建德以耕氓崛起,河北山东,皆所奄有,筑宫金城,立国布号,岳峙虎踞,赫赫乎当时之雄也。是时李密在黎阳,世充据东都,萧铣王楚,薛举擅秦,然视其剙(同“创”,开始)割之迹,观其模略之大,皆未有及建德者也。唯夏氏为国,知义而尚仁,贵忠而爱贤,无暴虐及民,无淫凶于己,故兵所加而胜,令所到而服,与夫世充、铣、密等甚不同矣。行军有律,而身兼勇武,听谏有道,而人无拒拂,斯盖豪杰所以勃兴而定霸一朝,拓疆千里者哉! 或以建德方项羽在前世,窃谓不然,羽暴而嗜***,建德宽容御众,得其归附,语不可同日,迹其英分雄分,指盼备显,庶几孙长沙流亚乎!唯天有所勿属,唯命有所独归,故使失计于救邻,致败于临敌,云散雨覆,亡也忽然。嗟夫,此亦莫之为而为者欤!向令运未有统,时仍割分,则太宗龙行乎中原,建德虎视于河北,相持相支,胜负岂须臾辨哉! 自建德亡,距今已久远,山东河北之人,或尚谈其事,且为之祀,知其名不可灭,而及人者存也。圣唐大和三年,魏州书佐殷侔过其庙下,见父老群祭,骏奔有仪,夏王之称,犹绍于昔。感豪杰之兴奋,吊经营之勿终,始知天命之莫干,惜霸略之旋陨,激于其文,遂碑。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吊经营之勿终/经营:往来周旋。 B.萧铣王楚,薛举擅秦/擅:拥有。 C.迹其英分雄分,指盼备显/分:素质,犹天分。 D.九云雷方屯,龙战伊始/屯:聚集,积蓄。 2.下列各项中,完全属于作者不同意“以建德方项羽在前世”理由的一组是( ) ①有天命焉,有豪杰焉,不得受命,而名归圣人 ②然视其创割之迹,观其模略之大,皆未有及建德者也 ③知义而尚仁,贵忠而爱贤,无暴虐及民,无淫凶于己 ④兵所加而胜,令所到而服 ⑤行军有律,而身兼勇武,听谏有道,而人无拒拂 ⑥宽容御众,得其归附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称颂窦建德彪炳显赫的历史功德,“以耕氓崛起”而起义成功,接着叙述了窦建德忠义仁爱的的人品,这都远胜于当时割据一方的群雄。 B.开篇不同凡响,起首八句,说明议论结合,以议为主,如一短序,引入正题。阐述作者“天命归于圣人”的观点,为窦建德国灭身亡的厄运感慨不已。 C.文章还从多侧面加以评论。针对当时有人认为建德就好比前世项羽的谬误论点,作者予以驳斥,认为他是孙坚一类的人物。 D.最后一段,叙述了夏王庙香火盛况以及作者写碑文的原因,表达了对窦建德的败亡的同情。收笔言简意赅,引人回味。 4.请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国布号,岳峙虎踞,赫赫乎当时之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义而尚仁,贵忠而爱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始知天命之莫干,惜霸略之旋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
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有删节) 柳宗元 |
宗元白:元生至,得弟书,甚善;诸所称道具之。元生又持部中庐父墓者所得石书,模其文示余,云若将闻于上,余故恐而疑焉。 仆早好观古书,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又二十年来,遍观长安贵人好事者所蓄,殆无遗焉。以是善知书,虽未尝见名氏,亦望而识其时也。又文章之形状,古今特异。弟之精敏通达,夫岂不究于此?今视石文,署其年曰“永嘉”,其书则今田野人所作也。虽支离其字,犹不能近古。为其“永”字等,颇效王氏变法,皆永嘉所未有。辞尤鄙近,若今所谓律诗者,晋时盖未尝为此声。大谬妄矣!又言植松鸟擢之怪,而掘其土得石,尤不经,难信。或者得无奸为之乎? 且古之言“葬者,藏也”。“壤树之”,而君子以为议。况庐而居者,其足尚之哉?圣人有制度,有法令,过则为辟。故立大中者不尚异,教人者欲其诚,是故恶夫饰且伪也。过制而不除丧,宜庐于庭;而矫于墓者,大中之罪人也。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然使伪可为而利可冒,则教益坏。若然者,勿与知焉可也,伏而不出之可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生又持部中庐父墓者/庐:筑庐居住 B.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具:完备 C.而掘其土得石,尤不经/经:经过 D.伏而不出之可也/伏:掩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矫于墓者,大中之罪人也/乃设九宾礼于廷 B.圣人有制度,有法令,过则为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或矣 C.或者得无奸为之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是故恶夫饰且伪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用“/”给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B.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C.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D.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4.本文主要写了柳宗元对一个在父亲坟墓旁建房子守孝的人所得到的石刻文字提出了种种质疑,质疑的根据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支离其字,犹不能近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况庐而居者,其足尚之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使伪可为而利可冒,则教益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