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 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①;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福建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 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①;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②,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离娄篇下》 [注]①国人:路人。②服:穿丧服,守丧。 (1)简要说明孟子理想中的君臣之间应有的关系。 (2)结合以上文段,请回答孟子是怎样对“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进行分析的。 |
答案
(1)君对臣真心相待,臣对君才能尽心竭志。 (2)正反对比分析。先提出君对臣若做到“三有礼”,臣就能为旧君“有服”,再从反面分析君若对臣残暴、使用极端手段,臣则“何服之有”。君臣关系的关键在于君对臣的态度。 |
举一反三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的题。 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日:“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日:“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靦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时有害昭者,昭曰:“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复赐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上言乞复本朝故主,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要:要领 B.多自效军门/效:献,尽力 C.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劝:勉励 D.以本官致仕/致仕:登上仕途 2.文中“此古人之志也”中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C.夫晋,何厌之有? D.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昭的父亲在动乱的年代,共计十年,千里寻父,历尽艰辛,终究没有能够找到父亲,于是为父亲办丧事。王师范邀请儒生,连续几次用书籍和钱财来请张昭的父亲,他才去了。 B.张昭年少时就才华横溢,鹤立鸡群。后来更遇名师,得到程生的指点,于是学问得到极大的提高。 C.张宪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张昭有知遇之恩。后来张宪部下联合戍将准备兵变,张昭试探张宪的打算,他对张宪能成古人之义表示赞同。 D.宋朝初年,张昭官拜吏部尚书,又进封郑国公。因为同僚陶谷胡乱奏事,并且强拉着他作证,他坚持原则,结果太宗很不高兴。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 译: (2)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译: (3)上言乞复本朝故事,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 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杜立德,字纯一,直隶宝坻人。顺治元年,以顺天巡抚宋权荐,授中书科中书。二年,考选户科给事中。疏陈:“治平之道有三:一曰敬天。君为天之子,当修省以迓天休。今秦、晋、燕畿水旱风雹,天心示警。凡开诚布公,懋德敦行,皆敬天事也。一曰法古。古者事之鉴,是非定于一时,法则昭于百代。故合经而后能权,遵法而后能创。凡建学明伦,立纲陈纪,皆法古事也。一曰爱人。自大臣以至百姓,宜一视同仁。且无论新旧,悉存弃短取长之心。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上以其有裨治理,深嘉纳之。 初,睿亲王多尔衮摄政,给事中许作梅,御史吴达、李森先、桑芸等交章劾大学士冯铨奸贪状,疏上旬日,未下廷议。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鼓直言之气;并及马士英、阮大铖、宋企郊等,在前朝或纳贿招权,或煽恶流毒,今并逋逃,宜急捕诛,以彰法纪。下刑部,以事在赦前,寝其议。世祖亲政,铨既黜,立德因言作梅等前以劾铨为所切齿,又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由是开心等俱起用。 立德治狱仁恕,上闻其用法平,深嘉之。尝入对,既出,上顾左右曰:“此新授刑部尚书杜立德也!不贪一钱,亦不妄***一人。” 三籓事起,立德与李霨、冯溥参预机务。从容整暇,中外相安。广东平,所司具正杂赋税之数以闻。立德言:“广东杂税多尚之信所加,为民间大累,非朝廷正额。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其除之便。”上从之。云南平,议颁恩赦,立德告病未与议,遣大臣持诏旨就其家谘询,俟还奏乃下诏。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比退,人讶其不稍引嫌,答曰:“自筮仕以来,惟此心可邀帝鉴。他非所计也。” 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谥文端。三十九年,帝南巡,其子恭俊迎驾三河,上问立德葬所,手书“永言惟旧”四字赐之。恭俊官广信知府,好义,善济人急。(选自《清史稿·杜立德传》有删节)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陈/陈:述说,陈述 B.上以其有裨治理/裨:裨益,好处 C.宜急捕诛,以彰法纪/彰:表彰,表扬 D.以事在赦前,寝其议/寝:停止,搁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杜立德在为官方面有才能的是( ) ①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 ②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 ③立德与李霨、冯溥参预机务。从容整暇,中外相安 ④遣大臣持诏旨就其家谘询,俟还奏乃下诏 ⑤自筮仕以来,惟此心可邀帝鉴 ⑥官广信知府,好义,善济人急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立德因为宋权的推荐做了官,他上疏提出要想天下太平,需要做到三点:敬天、法古和爱人。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B.杜立德处理案件有仁爱宽恕之心,皇帝听说他执法公平,非常满意。曾经当面夸赞他不贪一文,而且不曾随便***过一人。 C.杜立德对皇帝忠心耿耿,为人坦荡无私。他曾在回答皇帝询问时,向皇帝推荐数位可堪大用的人,一点没有避嫌。这令其他人感到惊讶。 D.杜立德死后被赐予“文端”的谥号,皇帝南巡的时候,还曾经询问杜立德的墓地在哪里,并亲手书写了“永言惟旧”四字作为赏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 译文: (2)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其除之便。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面的小题。 富公讳弼,字彦国,幼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识之,曰:“此王佐才也。”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会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且上言:“元昊遣使求割地,邀金帛,而词甚倨,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议者以为有宰相气。擢知谏院。 元昊寇鄜延,中贵人①黄德和引兵先走,刘平战死。而德和诬奏平降贼,诏以兵围守其家。公言:“平引兵来援,以奸臣不救,故败,竟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枢密院奏方用兵,狱不可遂。公言:“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德和竟坐腰斩。 改知制诰②,纠察在京刑狱。时有用伪牒为僧者,事觉,乃堂吏为之。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公白执政,请以吏付狱。执政指其坐曰:“公即居此,无为近名。”公正色不受其言,曰:“必得吏乃止。”执政滋不悦,故荐公使契丹。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庆历三年,晏殊为相,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与公副之。鲁人石介作《庆历圣德诗》,历颂群臣,曰:“维仲淹、弼,一夔一契③。”天下不以为过。 公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其为文章,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世以为知人。 方契丹求割地上命宰相历问近臣孰能为使虏者皆以事辞免公独慨然请行使事既毕上欲用公公逡巡退避不敢居而向之辞免者自耻其不行则惟公之怨比而谗公无所不至。仁宗徐而察之,尽辨其诬,卒以公为相。及英宗、神宗之世,公已老矣,勋在史官,德在生民。(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有删改) 注:①中贵人:帝王所宠幸的近臣或宦官,这里指宦官。后文有“中官”,意同此。②知制诰:官名。③一夔一契: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之喻良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词甚倨/傲慢 B.元昊寇鄜延/入侵 C.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追究、查办 D.执政滋不悦/滋生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范仲淹见而识之/其为文章,辩而不华 B. 殊即以女妻之/请以吏付狱 C. 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议者以为有宰相气 D. 乃堂吏为之/必得吏乃止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富弼是“王佐才”的一组是( ) ①会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 ②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 ③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 ④维仲淹、弼,一夔一契 ⑤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 ⑥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 A.②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弼少时刻苦学习,志向远大,受到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怀揣他的文章向晏殊推荐,晏殊也很赏识他。 B.元昊反叛,派遣使者向宋要求割地和金帛,富弼指出当立斩其使者,体现了他政治上的果敢和远见卓识。 C.富弼负责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时,得知有官员让人凭伪造的簿录成为僧人,他就下令逮捕该官员。 D.石介作诗称颂范仲淹和富弼可比舜时的贤臣夔和契。虽有人嫉恨富弼,但皇帝最终能明辨是非,重用富弼。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方契丹求割地上命宰相历问近臣孰能为使虏者皆以事辞免公独慨然请行使事既毕上欲用公公逡巡退避不敢居而向之辞免者自耻其不行则惟公之怨比而谗公无所不至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 ②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
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 [明]张居正① |
来翰谓苏、松田赋不均②,侵欺拖欠云云,读之使人扼腕。公以大智大勇,诚心任事,当英主综核之始,不于此时剔刷宿敝,为国家建经久之策,更待何人?诸凡谤议皆所不恤。即仆近日举措,亦有议其操切者。然仆筹之审矣,孔子为政,先言足食;管子霸佐,亦言礼义生于富足。 自嘉靖以来,当国者③政以贿成,吏朘④民膏以媚权门。而继秉国者,又务一切姑息之政,为逋负渊薮⑤,以成兼并之私。私家日富,公室⑥日贪,国匮民穷,病实在此。仆窃以为贿政之弊,易治也;姑息之弊,难治也。何也?政之贿,惟惩贪而已。至于姑息之政,倚法为私,割上肥己,即如公言。豪家田至七万顷,粮至二万,又不以时纳。夫古者,大国公田⑦三万亩,而今且百倍于古大国之数,能几万顷而国不贫?故仆今约己敦素,杜绝贿门,痛惩贪墨⑧,所以救贿政之弊也。查刷宿弊,清理逋欠,严治侵渔揽纳之奸,所以砭姑息之政也。上损则下益,私门闭则公室强。故惩贪吏者,所以足民也;理逋负者,所以足国也。官民两足,上下俱益,所以壮根本之图,建安攘之策,倡节俭之风,兴礼义之教,明天子垂拱而御之。假令仲尼为相,由、求佐之,恐亦无以逾此矣! 今议者率⑨曰:“吹求太急,民且逃亡,为敌凡此。”皆奸人鼓说以摇上,可以惑愚暗之人,不可以欺明达之士也。夫民之亡且乱者,咸以贪吏剥下而上不加恤,豪强兼并而民贫失所故也。今为侵欺隐占者,权豪也,非细民也;而吾法之所施者,奸人也,非良民也。清隐占则小民免包赔之累,而得守其本业;惩贪墨则闾阎无剥削之扰,而得以安其田里。如是,民且将尸而祝之⑩,何以逃亡为?公博综载籍,究观古今治乱兴亡之故,曾有官清民安,田赋均平而致乱者乎?故凡为此言者,皆奸人鼓说以摇上者也。愿公坚持初意,毋惑流言。异时宰相不为国家忠虑,徇情容私,甚者辇千万金入其室,即为人穿鼻矣。 今主上幼冲,仆以一身当天下之重,不逡破家以利国,陨首以求济,岂区区浮议可得而摇夺者乎?公第任法行之,有敢挠公法、伤任事之臣者,国典具存,必不容贷。(节选自《张太岳文集》) 【注】①张居正(1525—1582),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②翰:鸟的羽毛。这里代指书信。苏、松:指苏州府和松江府。③当国者:这里指权相严嵩。④朘(juān):搜刮。⑤逋负:拖欠税赋。渊薮:汇聚处。⑥公室:诸侯的家族或政权。⑦公田:文中特指王侯们受封和兼并的田地。⑧贪墨:贪财好贿。⑨率:轻率。⑩尸而祝之:立尸而祝祷之。尸,代鬼神受享祭的人。穿鼻:任人摆布。幼冲:幼小。此信写于万历二年,此时神宗皇帝年仅11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凡谤议皆所不恤/恤:忧虑 B.然仆筹之审矣/审:周密 C.恐亦无以逾此矣/逾:超过 D.国典具存,必不容贷/贷:推卸 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属于作者对“贿政”之弊论述的一组是( ) ①来翰谓苏、松田赋不均,侵欺拖欠云云 ②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 ③为逋负渊薮,以成兼并之私 ④私家日富,公室日贪,国匮民穷 ⑤官民两足,上下俱益 ⑥吹求太急,民且逃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封信的第一部分,作者批评了宋阳山为政不作为,还引用孔子和管子的事例说明改革弊政是有历史依据的。 B.作者指出,“贿政”“姑息”之弊造成了国家匮乏、百姓穷困,而惩治贪官和清理拖欠的目的就是使百姓富足、国家富足。 C.这封信表达出作者对嘉靖以来“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的义愤以及对“贿政”“姑息”之弊开刀的决心。 D.在论述整治“贿政”“姑息”之弊的同时,作者还从现实和历史的层面批驳了反对者说他的改革“吹求太急,民且逃亡”的论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惩贪吏者,所以足民也。 译: (2)咸以贪吏剥下而上不加恤。 译: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矜①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②之,不可则止,毋自辱③也。”(《论语·颜渊》) 【注】①矜:庄重。②道:引导。③辱:受辱。 (1)请根据上述文字概括孔子的“交往”原则。 答: (2)对待朋友的错误,孔子为什么认为只要忠诚地劝告他就可以了?请作简要分析。 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