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一)  崔杼与庆封谋***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一)  崔杼与庆封谋***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专项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一)
  崔杼与庆封谋***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昊。王予之朱方。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①朱方:地名。②忮(zhì):嫉妒、侵害。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扌豕崔杼之子    扌豕:挑拔
B.景公与陈无宇……封          诛:***掉
C.围朱方,之           拔:攻克
D.以于诸侯军           徇:示众
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庄公死,立景公     欲穷千里目,上一层楼
B.王予朱方   句读之不知,惑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封其属斗      忽魂悸魄动。
D.崔杼之   路见不平,拔刀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        )
①吾已诛之矣
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
③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
④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⑤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身死。
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答案
1.B
2.A
3.B
4.B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留侯论
苏  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及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注释:①留侯:即张良,字子房。张良在下邳桥上散步时,遇一老人故意将鞋落到桥下,命他拾起,替自己穿在脚上,经过反复考验,遂授之兵书。②贲、育:战国时著名勇士。③伊尹、太公:商周时期著名谋臣。④荆轲,聂政:战国时著名刺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匹夫辱            见:被     
B.其间不能容             发:发生     
C.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         敝:衰弊     
D.非子房其谁之              全:成全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B.子房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臣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观夫高祖之所以胜/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此其所以子房欤/卒相与欢,刎颈之交。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是表现老人对张良的试探、告诫的一组是(   )
①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②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③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④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
⑤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⑥而其状貌及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一生为刘邦设计良谋无数,但本文不以此为重点,而是着重写他接受圯上老人的教训终成大业的情况。
B. 张良初遇圯上老人,就乐意为老人效劳,老人因此愿意开导他,使他“小忍而就大谋”,成功立业,青史留名。
C. 刘邦尽管有雄谋大略,但也有不能制怒的时候,是张良及时提醒了他。刘邦能成就帝王大业,张良功不可没。
D. 张良的形状面貌像妇人女子一样,这与他的雄心壮志很不相称。作者因此感到十分遗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崎,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后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櫺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予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拊。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拊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父于巡抚幕中  省:探望
B.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外  摈:排挤
C.见人,称之不容口  善:善良
D.而尤多名  迹:事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皆贫游幕四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B.著才矣,仕卒不进/无恒产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C.所以待宾客者甚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悉达之,士多仿其体/胡乎遑遑欲何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袁枚文学才能的一组是(    )
①巡抚金公拱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②其瑰奇幽邀,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③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④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⑤上白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⑥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年轻时,袁枚赶上了朝廷的博学鸿词科考,并且考取了进士,在当时考取的二百多人中,袁枚年龄最小。
B.袁枚刚开始时担任溧水县令,接着调任江宁知县,不久辞官回家;后来他又被朝廷起用,被派往陕西,但因父亲去世而返回,从此一直居住在江宁。
C.袁枚在官场上有名望政绩,在溧水做县令时,他的父亲担心他年少无知,曾到民间暗访,老百姓都认为他是个好官。
D.因为袁枚与姚鼐的先辈有交谊,而且姚鼐居住在江宁与袁枚来往的时间最长,所以袁枚去世,姚鼐为他写下了这篇铭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曹彬,字国华,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及长,气质淳厚。周太祖贵妃张氏,彬从母也。周祖受禅,召彬归京师。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视。仁镐谓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散率也。”
  显德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世宗强还之,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出为晋州兵马都监。一日,与主帅暨宾从环坐于野,会邻道守将走价①驰书来诣,使者素不识彬,潜问人曰:“孰为曹监军?”有指彬以示之,使人以为绐己,笑曰:“岂有国戚近臣,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审视之,方信。
  二年冬,卒平蜀乱。时诸将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图书、衣衾而已。七年,将伐江南。李煜危急,遣其臣徐铉奉表诣阙,乞缓师,上不之省。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十一月,彬又使人谕之曰:“事势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归命,策之上也。”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共焚香为誓。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
  初,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未几,拜枢密使,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
  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伐二国,秋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居官奉入给宗族,无余积。平蜀回,太祖从容问官吏善否,对曰:“军政之外,非臣所闻也。”固问之,唯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谨可任。知徐州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年而后杖之,人莫知其故。彬曰:“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其舅姑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吾故缓其事,然法亦未尝屈焉。” 
注释:①价:jiè 传送书信物件或传达事情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府集,端简终日。          燕:燕子,名词作状语
B.受而之以归。             籍:登记
C.而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      衣:穿
D.明日,稍。又明日,城陷 。     愈:痊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逾年而后杖,人莫知其故。/ 作《师说》以贻
B.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 / 而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C.能成事,吾何功哉 。/ 度我至军中,公入。
D.杖之,其舅姑必以妇为不利。/ 吾儿,久不见影,何竟日默默在此?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曹彬“仁敬和厚”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
①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 
②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③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
④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
⑤伐二国,秋毫无所取 
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年而后杖之
A.① ② ⑤    
B.① ③ ⑥    
C.③ ④ ⑥    
D.② ④ 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彬在“抓周”仪式时就表现不同一般。他虽与周太祖有亲戚关系,长大后仍然严格遵守礼节法度,就连自认为表现很不错的仁镐也自愧不如,这里运用了衬托手法。
B.第二自然段写了两件事情,刻划曹彬廉洁的性格特点:一是出使吴越期间,拒绝接受礼物,这是侧面描写;二是外任晋州兵马都监时,由于他穿着朴素,邻道守将派来的信使都不敢相信国戚重臣竟然如此俭朴,这是正面描写。
C.平定蜀乱时曹彬不贪婪。讨伐江南李煜时曹彬以慈悲为怀,“称病不管事”是典型的细节描写。“做宰相”一事,刻划了他谦敬、豁达的性格特点。
D.最后一段文字,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也概述了好几件事情,拓展了文章的内容,进一步突出了曹彬“仁敬和厚”的性格特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陈群传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  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大祖辟群为司空西曹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大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灭,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初,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廙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三国志·魏志二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国孔融高才傲   倨:傲慢     
B.为纪拜   更:改     
C.吕布破   属:适值     
D.太祖以群   谢:道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先纪友,后与群交/陈涉少时,尝人佣耕     
B.将军得徐州,事必无成/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C.有水旱之患/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D.复位/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群“知人”的一组是(        )     
①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     
②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     
③臣惧百姓遂困  
④群言之太祖     
⑤吾亦欲赦之    
⑥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群出身名门,少年时就被人们所推崇。连才高气傲的孔融,也因与陈群交往,而把过去视为同辈朋友的陈纪尊为长辈。     
B.陈群因为“识人”,而受到太祖的敬重,后来又让同僚佩服。
C.陈群能审时度势,忧国忧民,敢于持公道,讲实话,难能可贵。  
D.陈群知人善任,对贤才力荐,对庸君力谏,对无德者力阻,对蒙冤者力辩,这些都出于公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伍子胥传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子胥遂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王圭,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六年,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吏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女,无忌驰归报平王    好:美丽     
B.无忌既以秦女自于平王    媚:讨好     
C.不能无怨    望:盼望
D.赐粟五万石,执王圭    爵:赏赐爵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楚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二子到,父子俱死/每闻琴瑟之声,应节而舞     
C.此剑直百金,与父/今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既不得,掘楚平王墓/尔其无忘父之志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伍子胥“胆识才干”的—组是(    )     
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     
③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④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⑤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     
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愦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已有,还听信谗言,***害忠臣和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B.伍奢是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了当面揭露楚平王的罪恶,即使激怒平王,惹来***身之祸也在所不惜,终于同长子一起被***害。  
C.伍子胥是—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D.江上渔父是个贪图富贵的人,他偶然中救了伍子胥,当伍子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他看不上眼,说:“如果抓住了伍子胥,可得粟五万石,爵执王圭,哪里只是百金剑呢?”却不知道眼前被救的人就是伍子胥,错过了好机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