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锸于钩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锸于钩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锸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短语中加粗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锄
②钩长铩
③万之势

⑤一夫作
A.yōu qín jí chèng dù xié nán
B.yōu qín jǐ shèng duó xié nàn
C.yòu jín jǐ chèng duó xié nàn
D.yòu jín jí shèng duó qì nàn
2.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     )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
3.请概括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1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答案
1.B
2.D
3.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军队的素质;装备。
4.B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昊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乙】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恿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贾谊论》)
1.下列与“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的“属”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张)衡少善属文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贵阳以东属于(孙)权
D.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2.“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中“闻”所领的文字是(     )
A.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B.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
C.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
D.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3.下列各句中的“颇”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B.颇似楚汉时
C.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D.颇思投笔去
4.下列对例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A.为贾生着想的人,在行为方面也应该谨慎啊。
B.像贾生这样的人,在立身行事方面也应该谨慎啊。
C.像贾生这样的人,对(周围)所发生的事要谨慎啊。
D.为贾生着想的人,对(贾生周围)发生的事要谨慎啊。
5.作者引用苻坚得王猛这个事例的目的是(     )
A.赞扬王猛明智,善于发现苻坚这样的人才。
B.赞扬苻坚聪明,善于发现王猛这样的人才。
C.说明只有尽斥旧臣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D.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 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文章世(     ) (2)不大位(     )
(3)其箱笥(     ) (4)为时所(     )
2.下列句子加粗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
B.所以不欲观览
C.衣冠之士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刘禹锡、李德裕德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的意图是___________,李的态度是___________。
5.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面各组句中加粗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欲人之无也难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者也
B.师焉,或不焉/而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C.其人也远矣/蜀山兀,阿房
D.犹且从师而焉/即如忠烈遗骸,不可
2.翻译下列语句。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可怪也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该段句式多变,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于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仆道不(     )
(2)人益不事师(     )
(3)因抗颜而为师(     )
(4)哗笑之以为狂人(     )
(5)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
(6)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笑侮,收召后学(     )(     )
2.给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3.本语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唐王朝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钧深致远,诚学者之师徒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日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迭仆之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三国志》卷十一注)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亦原之言而为之泣——哀:悲伤
B.崧日——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见识
D.君舍之——乃:就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原过其旁泣/子路拱
B.一则羡不孤/秦贪,负
C.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深,人海者不知山之高哉/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陋也
D.当书相分/斧斤时入山林
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于是遂就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