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9 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郄,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之所——履:踩。
B、良庖岁刀,割也。——更:更加。
C、虽然,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D、刀而藏之。——善:同“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合于《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尔其无忘父之志
B、始臣解牛之时。——杳不知其所也。
C、庖丁文惠君解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D、提刀立,为之四顾——汝姊在吾怀,呱呱涕。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庖丁高超技艺的一组是(     )
① 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②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③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④ 依乎天理,批大郄,导大窾,因其固然。
⑤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⑥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A、③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写此寓言故事,是为了阐述他的养生之道。庄子认为人是生活在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社会之中,如同牛的盘筋错节的生理结构。要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就必须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筋节交错即矛盾之处,“以无厚入有间”,钻其空隙,顺其自然。
B、文章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说解牛的声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就是驰骋想象、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再如“桀然已解,如土委地”。这种写法,使形象更鲜明,有助于把道理说得更突出。
C、文章两处运用对比,一是用对比写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阶段的技术的提高过程,阶段显豁,比较鲜明;二是用对比写庖丁与良庖、族庖用刀的情况,技术对比,高下分明。这些对比叙述,生动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吸引了读者。
D、课文的写法是先写原因,后写结果。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先写解牛的精彩表演,容易吸引读者,给人印象深刻,激起人们的悬念。二是便于引导读者由表及里,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更深刻地领会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这不仅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而且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
1、B
2、D
3、B
4、D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完成,1~4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邡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而益兵——治:治理
B.数大臣问治道——顾:看望
C.多其所为——规:规划
D.其用兵之略——陈:陈旧
2.下列句子分编为六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敏锐多材智”的一组是(     )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彀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及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食饮衣衾之具。——资:供给
B.富人自实粟。——讽:劝说
C.通判越州。——出:离开
D.安石富贵,何吝也?——轻:以……为轻,轻视。
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曾巩爱护百姓的措施一组是(     )
①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②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③巩饮食冠裳之。       
④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⑤父亡,奉继母益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让百姓形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曾巩对此非常不满。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事者,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巳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日:“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指父母丧事
B.用其说——稍:稍微
C.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趣舍:追求
D.及闲而可天下是非善恶——否:贬斥、议论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答段缝书
王安石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
  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可诛耶?巩之迹固然耶?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瞿然。巩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某家,皇皇焉求相切劘,以免于悔者略见矣。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已邪,则未尝也。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
  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家兄未尝亲巩也,顾亦过于听耳。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未可也,见可***焉,然后***之”。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以为孝。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选自《王安石集》)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为足下道曾巩善文——属:写
B、吾宗——敝:衰败
C、尝谓友朋过——差:过错
D、国以为不孝——通:通过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曾巩是“贤者”的一组是(     )
①始熟而慕焉友之
②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
③亲友惴畏焉
④巩在京师,避兄而舍
⑤其心勇于适道
⑥巩闻之,辄矍然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王安石看来,曾巩是个“贤者”;在曾巩的父亲看来,曾巩是一个“纤完”的人。
B、在段缝看来,曾巩是一个缺点很多的人,是不值得人敬重的。
C、作者认为对某一个人的看法不能道听途说,一定要和他接触然后得出结论。
D、作者用孔孟的例子证明人应自守节操,不被别人的观点左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黄山谷谓杜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彼 喜 穿 凿 者 弃 其 大 旨 取 其 发 兴 于 所 遇 林 泉 人 物 芏 木 虫 鱼 以 为 物 物 皆 有 所 托 如 世 间 商 度 隐 喻 者,则子美之诗委地矣。”斯言也,岂仅读杜者当奉为金科哉!(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终南山》)
2.文中的“黄山谷”、“杜子美”指哪两位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上文中作者的读诗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