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佑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佑谏曰:“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0 期中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佑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佑谏曰:“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姑书若成,则载之兼两①。昔马援以薏苡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父忧服阕,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佑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佑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佑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佑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阁里,重相和解。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体罪。性惭惧,诣阁持表自首。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佑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佑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佑亦径去。冀遂出佑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田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选自《后汉书·吴佑传》,有删节) 【注】①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②薏苡(yyǐ):一种草本植物。③啬夫:农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忧服阕——忧:担心 B. 功曹以佑倨,请黜之——黜:罢免 C. 佑亦径去——径:径自 D.与冀争之,不听——听:采纳,听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作《师说》以贻之 B.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弃甲曳兵而走 D.冀遂出佑为河间相——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闭门自责,然后才审断诉讼,或亲自调解。 C.吴佑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乃尔是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来之,则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A 2.A 3.C 4.(1) 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从事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 (2)吴佑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详细把父亲的话说了。吴佑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父亲。 (3)难道 不(应该) 责备你吗? (4)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题目。 |
陈情表 |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晚有儿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 B.逮奉圣朝:等到 未曾废离:停止 C.寻蒙国恩:不久 除臣洗马:授与官职 D.刘病日笃:病重 不矜名节:同情、怜悯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 ②猥以微贱 ③臣具以表闻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 )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③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⑤ 4.理解文段,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文章前两段重在叙事中动以深情,后两段重在陈情中晓以大义。 D.在第四段中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强调了“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表明了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想法。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下面问题。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对下列各句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下缘木而处——缘:爬上 B.无为贵智士——贵:高贵 C.不如行义之隆——隆:高尚 D.美行可以加人——加: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乃见韩、魏之君。——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吾是以先之——輮以为轮 D.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冰,水为之。 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笃行忠义比“战胜存亡”更可贵。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龟兹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者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 介子与士卒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列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族左右皆散走。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节选自《汉书·傅介子传》)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遮:拦截 B.介子阳引去——阳:通“佯”,假装 C.我去之西国矣——去:到 D.王谢服——谢: 谢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王苟不教匈奴——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傅介子“智勇”的一组是( ) ①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②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 ③遂持王首还诣阙 ④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 ⑤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 ⑥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A.②④⑥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介子认为龟兹、楼兰杀害过汉朝的使者,有损大汉威严,于是在元凤年间,他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B.傅介子到了楼兰,以事实为依据指责楼兰王教唆匈奴拦截杀害汉朝使者,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 C.傅介子路过楼兰时,发现楼兰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于是请求前去刺杀他,想以此展示国威,表现了他对大汉的忠心。 D.傅介子刺杀楼兰王分设计诱惑、秘密会谈、实施刺杀三个阶段,刺杀过程集中表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与方正学书 王叔英 |
仆于执事别十余年。其间情慕之浅深,书问之达否,曰事之细者耳,姑置之不足道也。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士之进退、天下之幸不幸与焉。侧闻被召,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兹实天下之大幸也,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 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难,自用其才者尤难。如子房之于高祖,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之于文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何则?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言之未尝不中,高祖得以用之,而当时受其利。故亲如樊、郦,不可得而问;信如平、勃,不可得而非;任如萧、曹,不可得而夺。此子房所以能自用其才也。贾谊之于文帝,不察其未能而易言之,且又言之太过,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于是文帝不能用其言,此贾谊所以不获用其才也。方今圣天子求贤用才之意,上追尧、舜,固非高祖、文帝可比;而执事致君泽民之术,远方皋、夔,亦非子房、贾谊可伦。真所谓明良相逢,千载一时者也。将见吾君不问则已,问则执事必能尽言;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致斯民于唐虞雍熙之盛者,在是矣.岂非天下之幸欤! 虽然,天下之事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亦有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如夏时、周冕之类,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如井田、封建之类。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难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从之易则民乐其利,从之难则民受其患,此君子之用世。贵乎得时措之宜也。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诸心者非一日矣。措之犹反掌耳,尚何待于愚言之赘哉!然仆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不能无言于左右耳。 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未患之先。苟待其既失而后救之。是乃爱之浅而虑之疏也,其得为忠乎?天下知执事之深,爱执事之至,如仆者固多矣,窃谓忠于执事,未有能有过于仆者,伏惟稍垂察焉。(注:方正学(1357-1402),即方孝孺,明初著名学者。“正学”是他的书斋名。)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问之达否——达:达到,收到 B.言之未尝不中——中:符合 C.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短:轻视 D.而执事致君泽民之术——泽:施恩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述能做到“时措之宜”的一组是( ) ①贾谊之于文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 ②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 ③文帝不能用其言 ④如夏时、周冕之类,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 ⑤如井田、封建之类,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 ⑥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孝孺被召进京将担大任,作者为此冒昧地写信给他,向他进言。 B.贾谊不像张良那样有人缘,得时势,受恩宠,因而处处受到排挤。 C.作者从历史经验的角度规劝方孝孺要从实际出发,不要泥古不化,使百姓遭殃。 D.作者极谦卑地表达自己对方孝孺的耿耿忠心,委婉地提醒方孝孺要防患未然。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侧闻被召,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未患之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
余若水先生传 (清)张岱 |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①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共因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程②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③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④,主人墙隅咻咻然⑤,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以。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选自《琅嫒文集》卷之四,有删改) [注]①僦:租。②程:床前的小桌。③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④班荆:布草而坐。⑤咻咻然:灰尘蒙积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知县行属礼——强:强令 B.自恃交谊,殷勤造请——造:拜访 C.诸君即共前遮之——遮:阻拦 D.诸长吏皆重违其意——重:敬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痛哲兄之先萎/邻乏厚,君之薄也 B.因直前托视疾/因击沛公于坐 C.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敛赀财以送其行 D.激愤而殉,以明节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余若水“明节避世”的一组是( ) ①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②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③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 ④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 ⑤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 ⑥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若水刚踏上仕途,就担任宝应知县,但他品行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 B.余若水亲自带着家人耕种,艰难度日,妻子儿女安然自在,没有怨恨之情。死后,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办了丧事。 C.余若水清高安贫,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他想逃走。见了面,只谈论天气,不谈当时社会上的事。朋友救助钱和米,他也再三推辞。 D.张岱运用细节描写,把余若水刻画得神情毕现,并对其节操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反映了他身为清初汉族文人的复杂心态。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多其义,共因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