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陕西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置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而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报复?”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之,曰:“乌有使生者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子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选自蔡邕《琴操》,有删改)
  有嵇康者,尝游天台,忽闻谷中琴声幽幽,寻声觅去,至一茅舍,一清丽女子开门。神巫曰:“见先生爱琴,吾另有《广陵散》相赠。此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轻传。”康问:“何人所为?”对曰:“广陵子是也。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也。”康恍然大悟,恭请神女赐之,习至天明方散。
  康毕生独爱此曲,虽有达官贵人求教,概不相传。及康将刑东市,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终不得许。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不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曲毕慨然长叹:“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竞慷慨赴死。海内之士,莫不痛之。(选自晋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有删改)
  【注】厉:通“癞”,癞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道逢其妻,从置——栉:排列
B.刀在琴中——内:里面
C.吾同不与——靳:吝惜
D.竟慷慨赴死——慷慨:叹息
2.下列各组句子巾,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悲泣/征一国者
B.此天籁之音/无伤也,是仁术也
C.而妻所知/击破沛公军
D.刺韩王/木欣欣向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聂政刺***韩王,共去了韩国都城三次,进入太山了二次,变容易声,援石击齿,犁剥面皮,历尽艰辛坎坷,终于***死了韩王,为父报了大仇。
B.聂政刺***韩王前后,曾多次毁容,不想让人认出来;王宫的卫士也将聂政的头和割裂的身体悬示在街市上,最终所有人都没有辨认出他是谁。
C.嵇康在就义前所弹奏的《广陵散》,既有着很大的艺术魅力,也体现着嵇康反抗暴政的凛然大义。
D.蔡邕的聂政一文,读来肃穆庄严,凛然之气油然而生;葛洪的嵇康一文,舒缓从容,但仍不失铮铮铁戈之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灰变其音。七年而琴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政***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C
4.(1)(聂政)学习弹奏古琴,用木漆漆染身体,身体都长出了癞疮,吞咽木炭改变声音。七年后学成了弹奏古琴。
  (2)聂政***死了韩国国君,知道一定会祸及母亲,就自己割破脸皮,砍断自己的身体,让人们不能认出他是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
  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成异之,以为至孝所感。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后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阳郡公,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后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隋文帝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上嘉其能,下诏褒美。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注]。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詖,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注】戴帽饧:谓虽戴帽像个人,但柔软如饴糖。比喻软弱无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彦光忧——瘁:劳苦,憔悴
B.母去职——忧:母亲的丧事
C.未几,起令视事——视事:治事,任职
D.彦光弗之罪,至州学——将:将要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组是(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②合境大安,奏课连最
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淳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上赞赏,曾不止一次受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著,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作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相州强横狡猾而不守法度之人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时,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都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平当字子思,祖父以訾百万,自下邑徙平陵。当少为大行治礼丞,察廉为顺阳长,构邑令,以明经为博士,公卿荐当论议通明,给事中。每有灾异,当辄傅经术,言得失。文雅虽不能及萧望之、匡衡,然指意略同。
  自元帝时,韦玄成为丞相,奏罢太上皇寝庙园,当上书言:“《孝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高皇帝圣德受命,有天下,尊太上皇,后嗣所宜尊奉以广盛德,孝之至也。《书》云:‘正稽古建功立事,可以永年,传于亡穷。’”上纳其言,下诏复太上皇寝庙园。顷之,使行流民幽州。举奏刺史二千石劳保有意者,言勃海盐池可且.勿禁,以救民急。所过见称,奉使者十一人为最,迁丞相司直。坐法,左迁朔方刺史,复征入为太中大夫给事中,累迁长信少府、大鸿胪、光禄勋。
  先是太后姊子卫尉淳于长自言昌陵不可成,下有司议。当以为作治连年,可遂就。上既罢昌陵,以长首建忠策,复下公卿议封长。当又以为长虽有善言,不应封爵之科。坐前议不正,左迁钜鹿太守。后上遂封长。
  哀帝即位,征当为光禄大夫诸吏散骑,复为光禄勋,御史大夫,至丞相。以冬月,赐爵关内侯。明年春,上使使者召,欲封当,当病笃,不应召。室家或谓当:“不可强起受侯印为子孙邪?”当曰:“吾居大位,已负素餐之责矣,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余罪。今不起者,所以为子孙也。”遂上书乞骸骨。上报曰:“朕选于众,以君为相,视事日寡,辅政未久,阴阳不调,冬无大雪,旱气为灾,朕之不德,何必君罪?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归关内侯爵邑?使尚书令谭赐君养牛一,上尊酒十石。君其勉致医药以自持。”后月余,卒。(选自《汉书·卷七十一》,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古建功立事,可以永年——稽:计较
B.顷之,使流民幽州——行:巡视
C.上既罢昌陵,以长首忠策——建:献
D.遂上书乞骸骨。上曰——报:答复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明平当深受皇上重用的一组是(     )
①后嗣所宜尊奉以广盛德
②上纳其言,下诏复太上皇寝庙园
③以冬月,赐爵关内侯
④复下公卿议封长
⑤还卧而死,死有余罪
⑥君其勉致医药以自持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④⑤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当年轻时就开始做官并经常得到提拔,因通晓经书而被任命为博士,他论议事务通透明畅,每当发生灾情异象,总是引经据典并分析得失。
B.丞相韦玄成上奏朝廷停止修建太上皇寝庙园,平当上书反对,并引经据典阐述理由,皇上最终听取了他的奏议,下诏继续修建太上皇寝庙园。
C.太后的姐姐的儿子卫尉淳于长说昌陵不可建成,皇上就下诏官员奏议,平当虽然赞同淳于长的观点,但反对策封淳于长,因此被贬官。
D.平当家中有人认为平当应该接受侯印,平当向家人说明拒绝受封的理由并上书辞官,皇上安慰他并赐给他牛和美酒,要他好好养病。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勃海盐池可且勿禁,以救民急。所过见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年春,上使使者召,欲封当,当病笃,不应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答李香州书
[清]吴敏树
  香州三兄足下:
  见乡试录,喜浏士中式者多,而宿好诸君皆不与,又可惜也。浏中科名,近来有日盛之势,后生初试,动辄得之,如吾香州好古多学,乃不得与之并,场屋如此久矣,其无足怪也。
  承惠手书,滔滔千百言,旨趣浩大,不可以骤穷。其于鄙人阿好过誉,万不敢当。然不意香州何以勤勤切切,至于如此?岂非平昔深慕古人奇节伟行,见时之人无似焉者,乃如鄙人之迂拙,亦以为少能自异于俗,而故深许之也?
  嗟呼!世之人无为古人之所为者,其所不为,则必厌忌而共排之,宜也。若鄙人者,既不能少有似于古人,而又欲强自异于今人,作一教官,尚不免遭诟讪、被弹射,仅自逃避而去,此独可以终老乡里,幸全其身命而止耳。今乃欲复入京师,以其童然垂白之老叟,与群少年争进于春官,此何为哉?香州既厚爱我,又以他日非常之望见属于我,非聊用相戏云尔耶?既以愧君,又自笑也。
  然所为区区欲一行者,非果自意其尚有用于世而然也,又非不自知其不合于时之人而欲侥幸于一试也。平生时读书,颇喜用意,一二所及,欲上与古人议论,相为发明。而又好为诗、古文辞,文章源流、上下得失之故,差谓不迷于其心。盖京师者,非独功名富贵者之所走趋,而学道艺术之家也往往在焉。如欲熟知其人,揽其所长,间从之驰骋笔墨之林,以快吾意而发吾之才,非久留与居游,则未可也。若其终不遇于有司,以罢而归,乃吾命也,庸可易乎
  因香州爱我,聊具言之,他不悉。
  【注】①浏:湖南浏阳县。作者曾任浏阳县学教谕。②场屋:指科举考试的地方。③春官:唐武则天时曾一度改礼部为春官,后世因称礼部为春官。又明清时会试在春季举行,由礼部主持。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好诸君皆不与——宿:平素
B.谓不迷于其心——差:不好
C.欲上与古人议论,相为发明——发明:启发,阐明
D.间从之驰骋笔墨之林——间从:偷偷跟随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作者“复入京师”目的的一组是(     )
①幸全其身命而止耳
②与群少年争进于春官
③欲上与古人议论
④学道艺术之家也往往在焉
⑤欲熟知其人,揽其所长
⑥间从之驰骋笔墨之林,以快吾意而发吾之才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分析了年轻人科举考试容易考中而像友人这样的好古多学之士往往失意的现象,以此安慰落榜的友人。
B.作者认为自己迂腐不通世故,也被认为与世俗多少有点不同,得到了羡慕古人奇伟品行的友人的赞赏。
C.作者既不能稍稍近似于古人,又想努力使自己不同于今人,因此既感到愧对友人的厚望,又嘲笑自己的无能。
D.作者对自己的才能、处境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在信中表述自己并不想求得功名富贵,而是为了到京师游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之人无为古人之所为者,其所不为,则必厌忌而共排之,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其终不遇于有司,以罢而归,乃吾命也,庸可易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曹马能收人心
  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三道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是以人皆愧悦。
  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矣!
  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选自《容斋四笔》,有删改)
  【注】①马:指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氏。②三征:即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③傅嘏:字兰石,魏雍州人。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安之计,是以赏——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B.师又朝士曰——谢:道歉
C.诏诸军转据北山——引:率领
D.准任其——咎:失败
2.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司马氏善“收人心”的一组是(     )
①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
②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③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
④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⑤司马欲委罪于孤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魏伐吴失败后,出征的军队中的所有人都得到了宽宥,没有人受到处罚。
B.陈泰率领雍州与并州的联军讨伐胡人,结果战败。
C.王基讨伐诸葛诞时,军队“人心摇荡”,但他凭借自己的“深算利害”,最终取得了胜利。
D.作者认为曹、马同然奸诈,但他们用兵之时能够笼络人心,让将士乐于为其效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乞者赵生传
苏辙
  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故高安之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然其与人遇,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以此,或曰:“此非有道者耶?”
  元丰三年,予谪居高安,时见之于途,亦畏其狂,不敢问。是岁岁莫,生来见予。予诘之曰:“生未尝求人,今谒我,何也?”生曰:“吾意欲见君耳。”
  生尝告予:“吾将与君夜宿于此。”予许之。既而不至,问其故,曰:“吾将与君游于他所,度君不能无惊,惊或伤神,故不敢。”予曰:“生游何至?”曰:“吾常至太山下,所见与世说地狱同,君若见此,归当不愿仕矣。”予曰:“何故?”生曰:“彼多僧与官吏。僧逾分,吏暴物故耳。”予曰:“生能至彼,彼人亦知相敬耶?”生曰:“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见也。”因叹曰:“此亦邪术,非正道也。君能自养使气与性俱全,则出入之际,将不学而能,然后为正也。”予曰:“养气请从生说为之,至于养性奈何?”生不答。一日,生笑曰:“尝问我养性,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予矍然异其言。自此知生非特挟术,亦知道者也。
  生两目皆翳,视物不明。然时能脱翳见瞳子,碧色。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家本代州,名吉。事五台僧,不能终,弃之,游四方。少年无行,所为多不法,与扬州蒋君俱学。蒋恶之,以药毒其目,遂翳。
  生喜禽乌六畜,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居兴国,畜骏骡,为骡所伤而死。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存自晦,然亦不能尽掩,故德顺时见于外。今余观赵生,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而其言时有合于道。(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岁,生来见予——莫:同“暮”,年末
B.僧逾分,吏物故耳——暴:糟蹋
C.自此知生非挟术——特:特别
D.居兴国,骏骡——畜:饲养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赵生是率性之人的一组是(     )
①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
②吾意欲见君耳
③此亦邪术,非正道也
④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
⑤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
⑥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乞丐赵生本名吉,两眼有白膜,年少时品行不端,不太守法,经常蓬头垢面,好饮酒,酒醉就打骂人,让人不敢亲近,因而被人毒伤了眼睛。
B.赵生夜游太山,见到许多生活在地狱中的僧人和官吏,认为作者见到一定会停止为官之心,怕他心惊神伤,便没有带他一起去游玩。
C.作者被贬居住在高安,起初不敢接近赵生;赵生主动上门拜访,与之探讨夜游太山、出入阴阳两界的“邪术”与“正道”,使作者接受了他的“养气”之说。
D.文章描写了赵生各种异于常人的鄙俗、拙劣、愤恨、困窘的言行,指出他虽不善于掩饰自我,但仍然是个持有“术”且懂得“道”的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其与人遇,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故德顺时见于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