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村人猴群盗食田粮——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之去——腾跃
C.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D.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智能亦自可韬——语妻曰……
B.非徒武力雄一时也——越关过,船皆设炮械
C.令捕杖毙,弃诸野——妻泣而从,病果瘳
D.遂违众一战,歼贼尽——吾病死,汝亦饿死耳
3.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      ④乃改行,投身军营
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B
4.D
5.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6.①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泅渡)的人(或:士兵/勇士),(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或:躲藏/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
  ②(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或:延聘)文人(或:读书人)详细地(或: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或:异乎寻常/奇特/奇异)的男子汉啊。(或:并且请读书人详细记载他的事,真的不是一般的男子汉啊)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梁湘东王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
  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后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涨: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
  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后累官至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
  【注释】①梁湘东王绎:即后来在江陵称帝的梁元帝萧绎。②具船将妻子来奔:颜之推欲借道北齐返梁,故从弘农偷渡奔齐。砥柱:砥柱山,一称天门山,为黄河中的石岛。③显祖:即齐显祖高洋。
1.文中的《庄》、《老》是道家著作,《礼》、《传》是_______家著作。
2.写出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之推早家业_____________
(2)甚为西府所_____________
(3)颇被顾眄_____________
(4)至天池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绎周军所破——乡身死而不受
B.显祖见悦之——归求救国之策
C.虚谈非所好——尔无忘乃父之志
D.显祖乃曰:“停。”——可使有勇,知方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值河水暴涨,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对颜之推的评价(引用原文) 
原因(用自己的话概括)
时人以此少之 
喜好饮酒,放旷任性,不修边幅
(1) 
(2)
号为称职 
(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观鱼说
  余读书朱氏西斋,左苑而右渠。书稍辍凭槛注目焉。
  方天不雨,水涸可越,鱼皆徙而去之。其不及徙者,戢戢泥沙中,蹙鳞损介,日就于殆,将为乌鸢之所啄,蝼蚁之所噬,孰有援而活之者?余观之戚焉而悲。
  及春夏之交,淫雨弥月不止,百川暴溢,浩平如云,不见涯溪。渠亦潴而为大泽矣。于是大小鱼毕萃。洋洋焉而泳,喁喁然而噞,有戏而唼者,有触而跃者,有惊而逝者。往来无时,隐见无方。余观之又欢焉而悦,乃为之叹曰:
  噫嘻!天下之物各有所依,而鱼之所依者水也。昔之局而戚者,失所依也;今之纵而逝者,得所依也。苟得所依,其乐如是,矧风雷乘洪涛而上龙门者当何如哉!
  以鱼之一物验天下之物,使各得所依,相生相保,其乐奚啻鱼之纵于水也!天下之物,各得其所
  依,相生相保,亦若鱼焉。则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所惧不得如鱼之得所依,嗷嗷焉有泥沙之困而日就于殆,乌得不重余之戚乎?
  故为之说。
  【注释】①矧:况且。
1.“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请写出高中课本中相同文体的篇名《               》。
2.“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这句话,作者要强调的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眼前的这些并不能使自己真正满足。
B.眼前的这些让自己快乐而没有遗憾。
C.眼前的这些景象够多了不要再看了。
D.自己看了足够多的景象而没有遗憾。
3.文中描绘了两幅图,一幅是鱼儿在(1)环境中(2)的情状;另一幅是鱼儿在(3)环境中(4)的情状。
4.作者在文末抒发了“重余之戚”的感慨,产生这种感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5.联系全文,谈谈本文命名为“观鱼说”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使烛之武秦君,师必退——见:拜见。
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然而。
C.且君为晋君赐矣——尝:曾经。
D.阙秦以利晋,君图之——唯:只有。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举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秋九月,楚子围宋。宋人使乐婴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乃止。
  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子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陨,又何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节选自《左传》)    
  【注】①不谷: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辞。②考死:意为完成使命而死。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解扬宋——如:去,到。
B.郑人囚而献楚——诸:之于。
C.遂其君命——致:传达。
D.臣之也——禄:俸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楚国包围了宋国的情况下,宋国人派乐婴去晋国求援,但晋国君臣态度不一,于是晋国没有马上出师相救。
B.晋国派一个叫解扬的人到宋国去,告诉宋国不要向楚国投降,在路过郑国时,郑国人把解扬扣住交给了楚国。
C.楚王多次对解扬进行利诱,让他对宋人喊话说晋国不来救宋国,解扬于是按照楚王的命令说了晋国不会出兵救宋。
D.解扬认为,国君能制定正确的命令就叫义,臣子能奉行国君命令就叫信,国家的利益要靠君主的义和臣子的信。
3.把文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弦高犒秦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骰。毅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注】①管:钥匙。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③中寿:七十岁。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叔之子师——与:参加。
B.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轻慢。
C.郑商人弦高将于周——市:做买卖。
D.则束载、兵、秣马矣——厉:鼓励。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 ②且行千里,谁不知
B.①师所为,郑必知之  ②尔墓不拱矣
C.①左右免胄下     ②勤无所,必有悖心
D.①劳师袭远,非所闻也 ②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预示秦军此次出师必败的一项是(   )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②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③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④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⑤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⑥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
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对形势正确判断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
C.当时,周大夫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不讲谋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
D.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词,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弦外之音,暗示郑国已作好了战争准备。
5.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6.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