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宝绘堂记(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宝绘堂记(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浙江省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日: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
  [注]①锻炼:打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祸害。
B.然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较量
D.以其所有——蓄:收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皆儿戏害其国——几捕系死
B.轻死生重于画——不患贫患不安
C.然人取去——君我呼入
D.譬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既白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足以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其身
C.吾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其乐而远其病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待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C
4.D
5.(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
  (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仗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牟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成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称——干:才能。
B.耕以养弟妹——躬:亲自。
C.蛮夷不,盖待之失节耳——宾:归顺。
D.至郡,恩惠之化——布:宣告。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因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悖、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部使者刚抚定——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贼——喻:开导
C.愿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
D.以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     ]
A.顺昌民以刚为命——谓即如此,何以示惩
B.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是欲置我何地耶
D.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之——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考虑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     ]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戎,字睿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睿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节选自《晋书·王戎列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赙(fǜ),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之——奇:认为……奇异
B.籍每浑,俄顷辄去——适:往,到
C.若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减: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犯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树在道边多子,必苦李也——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戎尝阮籍饮——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C.戎每与籍为竹林游——师道不传也久矣
D.母忧去职——不赂者赂者丧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