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其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逊必上  侮:轻慢
B、陛下爱厚之  即:如果
C、臣闻客有主人者  过:路过
D、在人之  右:上位,尊贵的地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乡使听客言 ②自书典所记,未有也
B、①余各功次坐 ②少父任,兄弟并为郎
C、①人徐生上书曰 ②武置酒设乐
D、①乡使听客之言 ②乃使其从者衣褐
3、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B、皇上不采纳徐福的意见,后来霍氏果然被诛灭。霍氏亡后,徐福并未得到嘉奖,等到有人上书后,他才得到了皇上的一点奖赏。
C、曲突徙薪的故事讲了有一个主人不听到访客人的意见,没有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终至发生了火灾,后来论功宴请,却只请为救火而焦头烂额的人,没请提宝贵意见的人。
D、有人向皇上建言,应该奖赏徐福,尊重有先见之明的人。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
3、C
4、(1)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为、徙、不、且,意思通顺)
  (2)希望皇上明察重视徙薪曲突的方法,把它放在焦发灼烂之人的上面。(唯、贵、策、右,意思通顺)
举一反三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合沅、湘,北汉、沔     合:汇合
B.其庐之西南为亭      即:就,就着
C.南北百里,东西一     舍:房舍,房屋
D.有风飒然至者,王襟当之  披:敞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若 ②吾已失恩义,会不从许
B.①今乃得玩几席之上 ②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①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②所以游目骋怀
D.①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兰台之宫 ②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观赏江流胜景,并说明“快哉亭”得名的缘起,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
B.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见之景物,真足以畅快人心,再叙凭吊附近往古历史之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C.第三段:借宋玉与楚襄王对“风”之不同的看法,作为下段抒发议论之过渡。
D.第四段:盛赞张梦得能不以物伤性,虽在贬谪中,亦能从其中领悟出“快哉”来。
4.翻译本文中及学过课文中的句子。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卜式献产助边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南越丞相)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
  【注】①浑邪:匈奴首领名。 ②缑氏:县名。 ③将漕:办理漕运 
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小牧羊,不仕宦  习:熟悉,习惯
B.此非人情  人情:礼节应酬
C.于是上久不式  报:答复
D.今又首奋  首奋:首先站出来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卜式忠君爱民的一组是[     ]
①臣生与人亡所争
②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③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
④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
⑤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
⑥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品德高尚但不善于表达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给皇上牧羊一直到被封为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 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     ]
A、项王军垓下  壁:名词活用为动词,扎营、驻扎
B、项王则起,饮帐中  夜:在夜间,名作状
C、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也  暴:暴躁
D、项王渡淮,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读zhǔ
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  思垂空文自见
B、籍独不愧心乎  州司临门,急星火
C、天之亡我,我何渡  谁大王为此计者
D、汉军不知项王在  纵一苇之
3、从文言句式上看,句式不同的一组[     ]
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然今卒困于此      若属且为之所虏
C、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D、若非吾故人乎        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
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开篇就把人物置身于特殊的典型环境之中:“军壁垓下”点出大战发生的地点,“兵少食尽”、“围之数重”、再加上四面楚歌,可见楚军局势之危。
B、本文是历史传记,其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夜闻楚歌”、“项王悲歌”、“虞姬和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等,这些细节是作者添加的细枝末节,这有悖于历史客观事实,在传记文学中是不值得提倡的。
C、《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美的一篇。全文主要描写了三大战役,巨鹿之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坐失良机,埋了悲剧的种子;垓下之围,慷慨悲歌,留下末路英雄之悲怆。 D、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十分确切地表明了“诗言志”的道理。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韩愈的文章《李实》,完成第1-4题。
  实谄事李齐运,骤迁至京兆尹,恃宠强愎,不顾文法。是时春夏旱,京畿乏食,实一不以介意,方务聚敛征求,以给进奉。每奏对,辄曰:“今年虽旱,而谷甚好。”由是租税皆不免,人穷,至坏屋卖瓦木,贷麦苗以应官。优人成辅端为谣嘲之,实闻之,奏辅端诽谤朝政,杖***之。
  实遏待御史王播于道。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实不肯避,导骑如故,播诘让导骑者,实怒,遂奏播为三原令,廷诟之。陵轹公卿已下,随喜怒诬奏迁黜。朝廷畏忌之。尝有诏免畿内逋租,实不行用诏书,征之如初。勇于***害,人吏不聊生。至谴市里欢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实由间道获免。
  注:①李实:唐宗室,道王元庆(高祖李渊之子)的四世孙。②李齐运:唐宗室,蒋王恽(太宗李世民之子)之孙。德宗朝,官至礼部尚书。③陵轹:欺负压迫。
1.写出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骤至京兆尹  迁:__________
  ②每奏对,曰  辄:__________
  ③优人成辅端谣嘲之  为:___________
  ④遂奏播为三原令,廷之  诟:___________
  ⑤诟之  廷:___________
2.在下面适当的地方加上逗号。
  至 谴 市 里 欢 呼 皆 袖 瓦 砾 遮 道 伺 之 实 由 间 道 获 免。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由是租税皆不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李实对皇帝、官吏、百姓的不同态度。
  ①对皇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官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曾巩《墨池记》,完成第1-4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日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各组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有地隐然高 ②以其求思之深无不在也
B.①方羲之不可强以仕 ②何陋
C.①一能不以废 ②九死其犹未悔
D.①勉其学者邪 ②夫夷近,则游者众
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此为故迹  其: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又尝自休于耶  此: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岂其学不如耶  彼: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教授王君盛恐不章也  其: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