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曰:“桓公***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子路曰:“桓公***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①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桓公与他争位,***掉了他。②召忽: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死后,召忽自***,管仲归服于齐桓公,并当上了齐国的宰相。③如其仁:这就是他的仁德。④微:无,没有。⑤被发左衽:被,同“披”。衽,衣襟。“被发左衽”是当时的夷狄之俗。⑥谅:遵守信用,这里指拘泥小的信义、小的节操。⑦自经:上吊自***。渎,小沟渠。 (1)将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如何看待“管仲相桓公”这件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 ②管仲辅佐桓公,(使齐国)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对即可) (2)这实际上是弃小节而持大节的事。孔子认为虽然管仲没有为公子纠尽忠而效忠桓公,可是他却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张玄素上书谏太宗 |
|
乙卯,圣朝发卒修治洛阳宫以备巡幸,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以为:“洛阳未有巡幸之期而预备宫室,非今日之急务。昔汉高祖纳娄敬之说,自治阳迁长安,岂非洛阳之地不及关中之形胜邪!景帝用晁错之言①而七国构祸,陛下今处②突厥③于中国,突厥之亲,何如七国?岂得不先为忧,而宫室可遽兴,乘舆可轻动哉!臣见隋氏初营宫室,近山无大木,皆致之远方。二千人曳一柱,以木为轮,则戛摩火出,乃铸铁为毂,行一二里,铁毂则破,别使数百人赍铁毂随而易之,尽日不过行二三十里。计一柱之费,已用数十万功④,则其余可知矣。陛下初平洛阳,凡隋氏宫室之宏侈者皆令毁之,曾未十年,复加营缮,何前日恶之而今日效之也!且以今日之财力,何如隋也? 陛下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资治通鉴·唐纪九》) 注:①晁错曾建议削藩 ②处:杂处。 ③突厥:北方游牧民族 ④功:劳力 1、对下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
A、别使数百人赍铁毂随而易之 易:扔掉、扔弃 B、铁毂则破 毂:车轮的代称 C、别使数百人赍铁毂随而易之 赍:携带 D、何前日恶之而今日效之也 恶:厌恶 2、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 |
①发卒修洛阳宫以备巡幸 ②且以今日财力,何如隋也 ③景帝用晁错之言而七国构祸 ④岂得不先为忧,而宫室可遽兴…… A、两个“以”用法相同,两个“而用法也相同” B、两个“以”用法不同,两个“而”用法也不同 C、两个“以”用法相同,两个“而”用法不同 D、两个“以”用法不同,两个“而”用法相同 3、以下六句话,分成四组,构成张玄素上书劝谏的现实原因的一组 |
[ ] |
①洛阳未有巡幸之期而预备宫室,非今日之急务 ②景帝用晁错之言而七国构祸 ③今处突厥于中国 ④隋氏初营宫室,近山无大木,皆致之远方 ⑤陛下初平洛阳,凡隋氏宫室之宏侈者皆令毁之 ⑥且今日之财力,何如隋也?陛下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 A、③④⑤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4、下列看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
A、张玄素上书充分肯定汉高祖纳娄敬之说、汉景帝用晁错之言,意在希望唐太宗也能效仿他们,从而采纳自己的谏言。 B、张玄素有忧患意识,文中劝谏唐太宗要首先忧虑“处突厥于中国”可能产生的祸患。 C、张玄素考虑到现在洛阳“近山无大木”,营造宫室艰难,百姓劳苦,因此上书劝谏。 D、唐太宗对张玄素说他不如隋炀帝,非常恼怒。斥责他竟狂妄到如此地步。 |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①。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 阏与:阏,yù;阏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 削:减弱 B、王用之治国赋 治:管理 C、王乃令赵奢将 将:统率 D、赵奢既已遣秦间 遣:派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 |
A、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又召乐乘而问焉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先据北山上者胜 古之学者必有师 D、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有识,敢于坚持原则,依法从严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的主事者。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 C、面对强秦伐韩,在是否援韩的问题上,赵国应对之策难定时,赵奢力主救韩,表现了非凡的胆识。 D、秦军的奸细潜入赵军营区,赵奢趁势施计,让奸细中圈套而归,然后派兵猛攻, 大败秦军。 |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佯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 |
A.欲止宫休舍 止:住下 B.还军霸上 军:驻扎 C.沛公又让不受 让:责备 D.无内诸侯军 内:同“纳”,放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沛公“得民心”的一组是 |
[ ] |
①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②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③欲止宫休舍 ④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 ⑤与父老约,法三章 ⑥沛公然其计,从之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刘邦善于笼络人心,比如召集年老有德望及豪杰之人。宣传他的政策,不接受百姓进献的牛羊酒食。 B.项羽破函谷关后的所作所为令秦人大失所望:烧咸阳秦宫室,所过之处无不残破。 C.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 D.在鲜明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刘邦是以“柔”(政策)得民众,项羽则想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民心是不能征服的,百姓并不服从项羽。 |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对词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 |
A、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趣:趋向、取向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期待 C、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致:情趣 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因:随着 2、对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理解分析的一项是 |
[ ] |
(1)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②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3、下列各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作者从兰亭雅集,联想到盛事不常,“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同足悲叹。 B、“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作者将自己的情思写得迂回曲折。从兰亭欢聚,联想到古昔。感叹昔人今人的感慨“若合一契”。后又推想后来之人看待昔人和今人,会更加感到悲痛。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4、翻译下列句子。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木,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鄂:通“萼”,花蕾。 韡:音wěi,繁盛。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 |
A、归其原 | 归:移回 | B、主人异目视数日亦死之,为损重赀 | 损:损失 | C、客过而尤之 | 尤:责备 | D、主人惭其故花 | 惭:为……惭愧。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