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冷泉亭记(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冷泉亭记(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冷泉亭记
(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潺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箕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四封:四边疆界。②领郡者:担任州刺史的人。③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含义。  
 (1)地搜胜: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无形: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斯所以最余杭而灵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佳境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灵隐寺尤/ 山树盖 
②  撮奇得要/坐玩之者
A.①相同,②相同    
B.①相同,②不同
C.①不同,②相同    
D.①②均不同
3.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高不倍寻,广不累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景观,景象  
  (2)隐匿  
  (3)是最好的
  (4)尽
2.B
3.(1)(它)高度不到一丈六尺,宽度不到两 丈。  
  (2)所以我现在任杭州刺史,只能记述(景色之类),而不能再建造(其他亭)了。
举一反三
下列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已而叹日:“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 者 薄 暮 举 网 得 鱼 巨 口 细 鳞 状 如 松 江 之 鲈 顾 安 所 得 酒 乎
(2)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顾安所得酒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归而谋诸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百丈山记
朱  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既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力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早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某年某月某日记。
1.下面的信息都来自原文,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跨过石梁,顺着两崖边走,蜿蜒曲折往上攀登,就可到达山门,有小屋三间,能够容 下数十人。
B.再往北走,攀登数级石梯就进入一个庵庙。庵庙只有老屋数间,老屋低矮简陋、逼仄狭小,不值得一观。只是它的西边阁楼还算得上一处胜景。
C.全文的行踪脉络清晰,从百丈山上行三里左右,顺着石磴往东走,就到了山门;再越过石梁,攀缘两崖而上,就是山涧;再沿这山涧往北走数级石梯就进入庵庙;出了山门之后往东走十几步,就可到达石台处。
D.朱熹认为百丈山最值得一看的胜景有: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和瀑布。他与同行的人们一起为各个景点题写小诗,并将这些小诗相互赠送。
2.翻译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1)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1)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2)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王恢从代主击其辎重。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予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何,梁内史缺/居:过了。
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约/倍:违背。
C.未至马邑百余里,掠卤/行:将要。
D.单于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怪:责怪。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安国“为人多大略”“忠厚”特点的一组句子是(    )
①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②安国日:“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③安国笑日:“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④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⑤阴使聂翁壹为间              
⑥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的。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三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后扬州黄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会集数万人,并执力战,大破之,郡界平。后安风贼戴风等作乱,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其余党辈原为平民,赋与佃器,使就农业。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洁,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
  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惟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顾敕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六年,灵帝欲以续为太尉。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礼钱千万,令中使督之,名为“左驺”。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惟斯而已。”左驺白之,帝不悦,以此故不登公位。而征为太常,未及行,会病卒,时年四十八。遗言薄敛,不受赗遗。旧典,二千石卒官赙百万,府丞焦俭遵续先意,一无所受。诏书褒美,敕太山太守以府赙钱赐续家云。   (《后汉书·羊续传》)
  注释:①赗:fèng,送车马等给人办丧事。②赙:fù,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窦武府 /辟:征召
B.属县余贼并续降 /诣:到……去
C.续乃出前所悬者以其意/杜:杜绝
D.顾秘曰 / 敕:皇帝发布诏令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羊续“宽宏大度”和“为政廉洁”的一项是(    )
A.续为上言,宥其枝附 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
B.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C.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 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
D.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 遗言薄敛,不受赗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初,羊续凭借忠臣子孙的身份被授予郎中;后因罹政治风波远离宦海十多年,其间,淡泊宁静,恬然自安。
B.羊续被任命为南阳太守后,在赴任途中,微服私访,询问风俗民情,了解各县情况。
C.羊续为政清廉,府丞曾向他贡献活鱼,羊续收下后却悬挂在庭院之中,府丞后来又向他献鱼,羊续便把先前悬挂的那些鱼拿给他,以告诫他以后不要再献。
D.中平六年,汉灵帝拟任命羊续为太尉,当时拜位三公的人都要向东园交纳礼钱上千万,灵帝命令宦官监督此事。但羊续终因清贫节俭而没能位登三公。
4.把上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