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寄校书七兄①李冶无事乌程②县,蹉跎岁月余。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③岸,莫忘几行书。【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寄校书七兄①李冶无事乌程②县,蹉跎岁月余。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③岸,莫忘几行书。【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寄校书七兄①
李冶
无事乌程②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③岸,莫忘几行书。
【注】①本诗是女诗人李冶写给自乌程前往芸阁(藏书处,即秘书省)赴任的“七兄”的。校书:“校书郎”(官名)的省称。②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家乡。③大雷:在今安徽望江。南朝诗人鲍照途经此地时曾写下《登大雷岸与妹书》。
小题1:一、二两联反映了七兄怎样的生活状态?(2分)
                                                                   
小题2:颈联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身在故里无所事事,宦游京城孤独寂寞。
小题2:借代、拟人。出句,以“仙棹”代指七兄所乘之舟;对句,用一“伴”字,赋予寒星以人的情感。
评分建议:辞格指认,一种1分;简析,一点1分。
小题3:骨肉关切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律诗起句尤难,“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杨载《诗法家数·律诗要法》)但作者却只从眼前心境说起,淡到几乎漫不经意:“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既非兴比,又非引事,甚至未点题,更谈不上“突兀高远”,发唱惊挺了。但“无事”加之“蹉跎”,自能写出百无聊赖的心境,“岁月余”三字除写时令(岁晚),还兼带些迟暮之感。两句直逼出“寂寞”二字,对开启后文相思之意,也算得是很好的导入。
颔联点出“寂寞”,却又不是在说自家了。“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不道自家寂寞清苦,反从七兄方面作想,为他的寂寞而耽忧,是何等体贴,何等多情呢。其实,自己的寂寞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这里写法又是推己及人,情味隽永。对于前一联,承接自然,同时仍是漫不经意,连对仗都不讲求,可谓不事雕琢,“不求深远”。诗写至此,很象一篇五古的开头,其徐缓的节奏,固然有助于渲染寂寞无聊的气氛,以传相思深情。但对律诗来说,毕竟篇幅及半,进一步发展诗情的余地不多。
小题2:
试题分析:颈联一出,上述担心似乎是完全不必要的。这两句想象七兄行程,上句写水程,水“远”舟“浮”,亦即“孤帆远影碧空尽”也,当是作者回忆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的情景。汉代曾以“蓬莱”(神山,传说仙府秘籍多藏于此)譬“芸阁”,故此称七兄所乘舟为“仙棹”,这样写来,景中又含一层向往之情。下句写陆程,写“星”曰“寒”,则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苦辛等意;“使车”惟“寒星”相伴,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以“寒星”、“远水”来概述旅途风光,写景简淡而意象高远。由于前四句全是情语,难免会有空疏之感,此联则入景,恰好补救。其对仗天然工致,既能与前文协调,又能以格律相约制,使全篇给人散而不散的感觉。所以二句之妙,又不止境佳而已。
小题3:
试题分析:《寄校书七兄》是唐代女诗人李冶的五言律诗,是《全唐诗》的第805卷第2首诗。[1] 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诗人百无聊赖、岁晚迟暮的心境,直逼出“寂寞”二字,为开启后文相思之意作铺垫。颔联是写七兄的寂寞无聊,诗人由自己的寂寞,推及到七兄,表现了对七兄的体贴和关怀。颈联想象七兄出使路上的情景:水陆兼程,日夜赶路,凄寒孤独。思虑七兄,慰问舟车之苦,正体现了诗人对七冗的深情。尾联借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之典,写出了对七兄的叮嘱,表现了对七兄的无限关切之情,语淡而情深。
举一反三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选5)(5分)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2)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景翳翳以将入,                 
(4)雁阵惊寒,                  
(5)出师未捷身先死,                  
(6)女娲炼石补天处,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背诵默写(共10分)
17.小楼昨夜又东风,                                        ,只是朱颜改。
18.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19.                    ,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0.鼓瑟希,                 ,舍瑟而作,对曰:“                      。”
21.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咏而归。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宋词鉴赏(共8分)
望江南·江南岸
(北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以“江南岸”起句,所写景物为江岸所见,“半晴阴”是全词的总体背景。
B.“帆去帆来”一句巧妙化用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别离的情感蕴含其中。
C.下片全部实写,先正面议论,用“兴废事”三字点出怀古之意,再转到具体写景。
D.全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转换自然,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情韵悠然。
小题2:词的结尾写道“行客莫登临”,词人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6、①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4青泥何盘盘,                          。
5                       ,孤舟一系故园心。
6万里悲秋常作客,                       
7                      , 生长明妃尚有村。
8东船西舫悄无言,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6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人和友人挥手告别,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
B.诗中有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洁白的浮云,火红的落日,相互映衬。
C.本诗形象鲜明,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节奏明快。
D.本诗感情真挚,一反李白诗的豁达乐观,尽显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小题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浮云”“落日”的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