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汉江临泛①王 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群邑浮前浦②,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注】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汉江临泛①王 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群邑浮前浦②,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注】①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汉江临泛①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群邑浮前浦②,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
【注】①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襄阳,汉川,在武汉市流入长江。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自河西塞外返回长安。二十八年(740),升为殿中侍御史。当年秋冬之际,“知南选”,赴岭南主持当地官吏选拔。他途经襄阳(今湖北襄樊),泛舟汉江,写下了这首诗。诗题一作《汉江临眺》。
②浦:水边。
③山翁: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小题1:诗歌颔联有怎样的画面特点?请加以赏析。(4分)
小题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颔联以山光水色为描写对象描绘的是画幅远景,(1分)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2分)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1分)
小题2:虚实相生,动静结合。颔联中“江流”一直流到天地外,而山色也若有若无,让我们的眼前似乎展开了一幅山水画卷:江流浩渺,无边无际,山色迷蒙,连绵不断。这样将眼前之景和想象之景相结合,虽只有淡淡几笔的勾勒、渲染,却是气韵生动。这恰如苏轼所评,王维诗“诗中有画”。同时,这两句中,前句写大江涌动为动景,后句写山色迷蒙为静景,这样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答到两种手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夸张,炼字。颈联用夸张手法写汉江浮起郡邑,摇动天空,力大无比。而“浮”、“动”两个动词的运用,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给分方法同上。)用典。尾联中“山翁”,即晋代山简,竹林七贤中山涛之子。这里运用典故,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以上各种手法,答对两种得1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共4分。答对一种和分析得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意境特征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描绘颔联的景物,然后概括特征,主要描写景物的词语“天地外”“有无”。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设问较为宽泛,答出手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解释即可。
举一反三
默写。(任选6空作答,每空1分,多答的按前6空计分,共6分)
(1)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________________,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                      ,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8)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李端
卢纶①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②。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③。
注释
①卢纶、李端,同列“大历十才子”。 ②故关:故乡。③风尘: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小题1:这首诗写离别之情,一个“悲”字贯串全篇,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6分)
小题2:从“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遭遇?(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此日六军同驻马,                              ,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
(2)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劝学》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寡人之于国也》
(4)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5)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6)人恒过然后能改,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小题1: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景情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注:①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
小题1:这首诗中“卢岵山居”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歌的尾联为什么要写荞麦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