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②作者刘长卿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③楚客: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小题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4分)
小题2:试分析本诗主要运用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4分)
答案

小题1: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一句1分,意对即可)
小题2:
本诗借古讽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一句1分,意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小题2:
试题分析:
《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举一反三
古文默写(五选四,每空1分,共8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5)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注]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小题1: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8分)
自 叙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熟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的不满,也暗示出上句所写“病身”的原因。
B.颔联上下对仗,一取一舍,斩钉截铁,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闲逸生活的追求。
C.“不容真”三字揭示了志士仁人和黑暗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流露出悲愤之情。
D.本诗以议论为主,但议而不空,议论中突出了形象的特点,饱含着浓郁的感情。
小题2:你在这首诗中读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
醉落魄
范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注] 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②绛河:天河。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夜晚,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一句写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下片“鬓丝撩乱纶巾折”一句,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形貌,其中 “撩乱”“折”又与前面“好风”“临风”相呼应。
D.词中花影、月色与音乐相映相衬,眼前景、耳边笙与词人心中的情相契相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小题2:“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8分)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 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注] 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
②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做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
小题2:“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诗做简要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