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7分)甲午江行(宋)毛珝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说旧仇。残垒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边寒战马全装铁,波澜征船半起楼。一举尽收关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7分)甲午江行(宋)毛珝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说旧仇。残垒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边寒战马全装铁,波澜征船半起楼。一举尽收关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7分)
甲午江行
(宋)毛珝
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说旧仇。
残垒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
边寒战马全装铁,波澜征船半起楼。
一举尽收关洛旧,不知消得几分愁?
注:宋理宗端平元年甲午春,宋将孟琪会同蒙古兵攻入蔡州,金国灭亡。六月理宗下诏要收复三京,振奋军民斗志,重新燃起北定中原的希望,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小题1:这首诗从首联到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一联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诗歌首联表达了北宋被金国灭亡的悲愤之情,滚滚东流的江水却不给人间洗刷旧时的深仇,同时也表达了收复中原的壮志(1分)。颔联写江边的营垒由于听命敌国撤除,几代朝臣,白白地受了百年的忧愁,该联含有作者讽刺朝廷的意思,也有劝勉朝廷的意蕴(1分)。最后两联表达的则是作者的豪情以及对胜利的憧憬,战马已装铁,征船半起楼,一举尽收,消愁等词句表达得很充分(2分)。
小题2: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诗歌主题:一举收复中原,还我河山(2分)。强调宋朝的深仇大恨,激励出征将士的斗志(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着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注释可知,这首诗就写于金国灭亡,即将北定中原,故可体会出作者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旧仇”在此应为北宋被金国灭亡,故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之情。颔联由“残垒”“空负“忧”可联想到朝廷辜负了朝臣对国家的忧虑,具有讽刺意味。由“边寒战马”“波澜征船”“一举尽收”“消得几分愁”可联想到作者对胜利在望的豪情与憧憬。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意境的基础上,结合着关键词加以联想和想象,“一举”激励出征将士的斗志,“消愁”指的是宋朝被金灭亡的仇恨,所以尾联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收复中原,还我河山的豪情壮志。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知者动,                  ;                  ,仁者寿。(《论语》)
(2) 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3) 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4)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         ,     。(杜牧《阿房宫赋》)
 (5)                ,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              。(屈原《离***》)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③。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小题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分)
小题2:这首诗的情感写得很有层次,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情感变化。(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蝶恋花 红梅
[南宋]真德秀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先自冰霜真态度。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问花花又娇无语。
【注】东君:司春之神
小题1:“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人江南去”一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词的下阕,分析梅花的形象。(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8分)
贫 女
秦韬玉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②。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唐代诗人,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②时事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俭:同“险”,怪异的意思;险梳妆,就是奇形怪状的打扮。
小题1:请根据颈联内容概括“贫女”的内心活动。(2分)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蓬门未识绮罗香”,生在蓬门陋户,未曾有绫罗绸缎沾身,贫女自伤身世。
B.“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表明当时人们竞相追逐风流韵事、奇装异服的社会风气。
C.全诗以独白方式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对贫女给予深切同情,也寄寓了作者的不平和感慨。
D.全诗语言质朴,运用对比手法,将贫女置于典型的社会环境中,使诗歌富有广泛深刻的内涵。
小题3: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放吏衙:免去吏卒定时参见知府的惯例。
小题1: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对北斋雨后进行描写的?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宛如当日在山家”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