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村晚雷震注:①塘:堤岸。②陂:bēi,池塘。小题1:本诗中作者主要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图景?(5分)小题2:本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村晚雷震注:①塘:堤岸。②陂:bēi,池塘。小题1:本诗中作者主要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图景?(5分)小题2:本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村晚
雷震
注:①塘:堤岸。②陂:bēi,池塘。
小题1:本诗中作者主要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图景?(5分)
小题2:本诗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分)
答案

小题1:主要意象有:池塘、落日、牛、山、短笛等(2分,写出两个1分,四个2分);通过这些意象描绘了傍晚、乡村牧童归家时候宁静的暮色图景(3分)。
小题2:一个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儿童形象;(3分)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之情。(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小题2:
试题分析: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举一反三
根据原文,补写下列句子。(5分,每空1分)
小题1: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小题2: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小题3: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小题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怎样的春景?对下文写情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2:作者抒发感情能突破常理,结合诗歌的后二句加以赏析。 (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一 剪 梅
刘克庄①
(序: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屡受打击,他以命运与自己相同的刘禹锡自比,自称“刘禹锡”。此词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②实之,即作者好友王迈,字实之。③束缊:用乱麻束成火把。
小题1:“天寒路滑马蹄僵”中的“僵”字很有表现力,请予以赏析。(5分)
小题2: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吴 江
张 先
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注:银鱼和鲈鱼是吴江的特产。合:应该
小题1:请指出诗的中间两联在写景上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远人曾到合思吴”的理由。(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小题1分)
小题1:                      ,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
小题2:                       ,岁晏有余粮。(白居易《观刈麦》)
小题3: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小题4: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小题5:                   ,多于在庾之粟粒;(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6: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