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
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②何逊是杜甫佩服的南朝梁诗人,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表示对裴迪和他的诗的推崇。③“此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
小题1:本诗通篇以早梅伤愁立意,试概括诗歌中含有哪些愁情。(4分)
小题2:有人说 “忆”字是全诗关键,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3:清人黄生评此诗称“直而实曲,朴而实秀”, 请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①老去之愁②失意之愁③思乡之愁④忆友之愁⑤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答对1点4分,答到4点即可)
小题2:前两联“忆”遥领故人对自己的相忆,故人送客见雪见梅情不自禁“忆”起我,表达了对故人思念自己的深深谢意和心心相印的情谊。(2分)后两联围绕裴迪“忆”诗中所叙写的事抒写自己的种种愁情。(1分)
小题3: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语言浅白质朴,始终出以谈话的口吻;(1分)后两联围绕 “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感情深挚而婉曲,推心置腹,荡气回肠。所以说“直而实曲,朴而实秀”。(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的题目,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的关键的表情达意的词语,注意注释中的“大唐帝国万方多难”和诗中的“岁暮”“相忆”“白头”“乡愁”。联系这些可以达到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从炼意、炼境、炼结构、炼手法四个方面着眼,一般都要涉及到炼意,此题主要是炼意和炼结构,答题时答出“忆”字表达的情感和在结构上起的作用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的风格的考核的题目,风格有诗风和语言的风格,此题给出了特点“直而实曲,朴而实秀”,即“朴实之中带有委婉”,用诗中的语句进行解释说明这个特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小题1: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苦雨初霁
李觏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
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干果味全
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注]:霁:雨过天晴   林薄:交错丛生的草木。
小题1:该诗表现了作者的几种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该诗颈联有两个字颇受后人赞赏,请简要赏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6分)
小题1:嗟乎!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小题2: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小题3:忳郁邑余侘傺兮,              
小题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小题5: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小题6:            ,凌万顷之茫然。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小题1: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小题3: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白居易《观刈麦》)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