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4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4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4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小题1:请概括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2分)
小题2:末句“软红光里涌银山”中哪一个字用得好?请赏析它的妙处?(2分)
答案

小题1:诗人是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雅士。
小题2:“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的写出了夕阳余辉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的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绮丽景象。(两个任选一个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入手,如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逐胜忽忘寒”,写诗人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小立”句写诗人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把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最爱”直言自己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从这些动作与心里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要注意分析其表达技巧及其对表达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的作用。“软”字以触觉写视觉,属于“通感”修辞,表现出光线、颜色柔和的特点,非常形象。“涌”字描写出诗人在“软红”中,忽然发现记忆中的“青山”消失,陌生银白的山峰突现时的惊喜的感受,作者化静为动,表面上是写“银山”涌现之景,实则表现诗人“最爱”之情。
举一反三
读***1906年写的一首《咏蛙》,完成后边的题目。(3分)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首诗主要运用何种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二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分)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岁暮①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小题1:两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2分)
小题2:试比较以上两首诗思想情感上的异同。(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面对《沁园春·长沙》和《相信未来》中有关诗句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独立”一词凸显了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和不凡气概;“湘江北去”一方面写出了江水的流向,另一方面也衬托出词人故地重游时的“逝者如斯”的怅然。
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三句通过对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发问,表现出词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C.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诗歌选用了“蜘蛛网”“炉台”“灰烬”“余烟”等带有灰暗色彩的意象,象征式地描绘了一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表达了一种迷惘、失望的情感。
D.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把“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把“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体现了诗人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对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信心。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齐安郡晚秋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 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 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 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 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小题1:研读诗歌的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2分)
小题2: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寄 黄 几 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③三折肱④。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四立壁:家徒四壁之意。③蕲:同“祈”,祈求。④三折肱:古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诗中意思指黄几复善治国。 
小题1:本诗颔联被称为“奇语”,请从它使用的艺术手法中选择一种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