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陈七赴西军孟浩然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小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陈七赴西军孟浩然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小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陈七赴西军
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小题1: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前人评孟浩然诗,有“冲淡中有壮逸之气”之说。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5分)
答案

小题1:①对陈七从军的钦佩。②对自己蹉跎岁月的不满。③表达忠心报国的决心。(3分,各1分)
小题2:孟浩然的诗,整体具有淡雅清丽的特点,但这首诗却充满了壮逸之气。(1分)前四句陈述自己与友人的各自情态,平淡无奇。(2分)后四句描画边关吃紧,投军争先恐后,对友人从军敬佩不已,表达自己以文报国的决心,充满阳刚之气。(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的内涵,即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弄懂全诗的内容。非常者:非凡的人,和下句的意思说,我看那些非凡的人物,如今却碌碌无为。鸿鹄志以有远大志向的鸿鹄(天鹅)比陈七。蹉跎:耽误失时。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书剑,指文武之事。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烽,烽火。京国:国都。何当:何时。献凯:凯旋而归后,进献俘虏和战利品。整首诗表达了①对陈七从军的钦佩。②对自己蹉跎岁月的不满。③忠心报国的决心。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孟浩然的诗有“冲淡中有壮逸之气”,首先指出孟诗的特点,然后结合此诗分析出壮逸的地方。孟浩然的诗,整体具有淡雅清丽的特点,但这首诗却充满了壮逸之气。前四句陈述自己与友人的各自情态,平淡无奇。后四句描画边关吃紧,投军争先恐后,对友人从军敬佩不已,表达自己以文报国的决心,充满阳刚之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叉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②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小题1:本诗颔联写景传情,含蓄而精妙。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该联。(4分)
小题2:尾联构思新颖,将感怀之情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明代胡应麟在《诗薮》称它为七律结句之妙者。你对此如何理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南柯子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无实意。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带路沙”的写景角度。(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共8分)
忆秦娥
范成大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小题1:本词为闺怨词,可通篇无一“怨”字,而所写又无一处无“怨情”,试作简要赏析。(4分)
答:                                                                    
小题2:本词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其后问题。(7分)
定风波
李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①,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②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③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④长。
【注】①央:尽。②回文:前秦才女苏蕙作回文诗以传情意。③金鸭:如鸭形的金属香炉。
④杵声:以杵捣物声,此指制作寒衣发出的声音。
小题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雁过秋空夜未央”,开篇写北雁南归、长夜漫漫,点明具体时间。
B.“隔窗烟月锁莲塘”的“锁”字,既写景致特征又含人物观景心情。
C.“沉水香消金鸭冷”写香不觉间已燃尽,以香消炉冷表现时间推移。
D.末句“候虫声接杵声长”写周同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愁绪得以排遣。
小题2:请结合全词,说说主人公长夜难眠之“愁”的原因有哪些。(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小题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