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严闲禅师)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小题1:诗以言志,说说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严闲禅师)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小题1:诗以言志,说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严闲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小题1: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6分)
                                                                            
小题2: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5分)
                                                                            
答案

小题1:香诗表达了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2分。李诗表达了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2分。二者语意贯通,都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和敢于进取的勇气。2分。
小题2:整首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2分。借写瀑布的“不辞劳”、“出处高”表现诗人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 ;2分。借写瀑布的“岂能留得住 ”、“ 终归大海 ”表现诗人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诗虽为两人共同创作,但托物言志,浑然天成。“出处高”“终归大海”即为作者的志向所在。综合这两个方面解答本题就不难了。
点评:本题选材很好,一首诗,两个作者,一个主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本题的第二问“有什么共同之处”指向不清,考生可能有无从下手之感。
小题2:
试题分析:本诗托物言志的手法是很明显的,所以答题时应将物转化成人,将咏物之语转化为人的志向。“出处高”“岂能留得住 ”、“ 终归大海 ”“作波涛”都是写人的远大志向。
点评:本诗“托物言志”表达技巧是很明显的,估计会有考生答“对比”,所以本题可以用于引导学生区分托物言志和对比这两种手法。“托物言志”是针对全文,对比是针对局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凋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小题1:“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小题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②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小题1:本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共写了几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7分)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①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②,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吴地方言②调皮
小题1:“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3分)
小题2:下片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技巧?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 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小题1:词中记述了诗人与参寥的哪些交游活动,请加以概括。(2分)
答:                                                                       
小题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答:                                                                        
小题3:下片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挼,读ruó,“揉搓”之意。
小题1:这首词写了词人的三个生活阶段,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6分)
答: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