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夜雪唐·白居易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注】这首诗是诗人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为江州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注】这首诗是诗人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写的。 小题1:这首小诗描写了怎样的夜景?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本诗三句不着“雪”字,却处处在写雪,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或从哪些角度)来写雪的。(4分) |
答案
小题1:这首小诗通过“衾枕冷”、“窗户明”、“雪重”,“折竹声”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雪夜图,暗示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 小题2: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描写的是“夜雪”,全用侧面描写(或烘托或衬托)的手法。 首句从感觉写起,通过“衾枕冷”,暗示雪之寒。次句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窗户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雪深,是积雪的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三四句是从听觉的角度着笔,深夜传来了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的有增无减。“折竹声”于深夜时闻,衬托了冬夜的寂静和雪之重,诗人从“已讶”到“复见”再到“时闻”暗示出诗人一夜无眠。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时,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通过“衾枕冷”、“窗户明”、“雪重”,“折竹声”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雪夜图,渲染了孤寂的氛围,暗示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 点评: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时,抓住主要景物,运用描写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忠实于原诗,想象合理,语言优美。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作者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 “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仍用侧面描写,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 点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如比兴、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等;谋篇布局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不在于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在于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
举一反三
下列对卞之琳《断章》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
|
秋 夜 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小题1: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清幽意境的?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又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3分) |
定风波·红梅① 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②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所作。②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小题1:“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答: 小题2:“诗老不知梅格在”,请找出两个体现红梅“梅格”的句子。(2分) 答:① ② 小题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 |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小题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5分) 小题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6分) |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释〕此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扰中原,并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 小题1:诗歌前三联和尾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小题2:诗歌题目是“倦夜”,全诗不直言“倦”,但处处可见倦意。试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倦”意的?(5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