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二月二日①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新滩莫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二月二日①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新滩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小题1:从“万里”、“三年”两个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赏析。(3分)
                                                                        
小题2:诗歌的颔联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

小题1:(3分) 示例一:“万里”强调空间渺远,蕴涵飘零天涯而欲归家不能的苦闷;(2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1分)
示例二:“三年”点明时间漫长,流露羁旅的愁苦和疲惫。(2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1分)
小题2:(3分)示例:主要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答“反衬”的手法亦可)(1分)颔联写江上春色。花、柳的“无赖”,蜂、蝶的“有情”写出了春天生命活力。(1分)以明媚春光反衬自己的凄苦身世与郁闷心境。(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万里”不是确指,而是泛指距离遥远,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三年”也不是确指,一般文言文中“三”“九”“百”“万”都不是确指,而是泛指多,这里表面上是写时间的漫长,实际上也是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
点评:鉴赏诗歌语言的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明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举例子)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表达效果。(析感情)
小题2:
试题分析: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表面上是抒写诗人对美丽景色的流连陶醉,实际上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景象而触动的伤感。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美好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
点评:注意题干中提到的“主要”二字,如果没有抓住典型的表达技巧,而是对诗中的一小点进行分析评价,这样的答案在高考中或许不会得零分,但绝对不会得满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释】长信,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长信宫中苦闷寂寞,作了许多诗歌以自伤。
小题1:诗题为“秋词”,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2:这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完成词后面的问题。(6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题1:词的上片描写“醉里挑灯看剑”,其动作神态与词中哪一句相照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小题2:作者自称这是一首“壮词”,试结合具体词句,说说“壮”表现在哪里。(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小题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梅花九首(其一)明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何郎:南朝诗人何逊,作有咏梅的诗歌。
小题1:本诗写出了梅花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回答。(6分)
小题2: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独不见   唐·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知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
①白狼河:白狼河,今辽宁境内大陵河。②丹凤城:指长安。③流黄:古时女子居室的帏帐。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小题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