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春日 唐•韦庄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红尘遮断长安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春日 唐•韦庄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红尘遮断长安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
春日 唐•韦庄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小题1:“红尘遮断长安陌”中“遮断”一作“望断”,你觉得哪一种版本好,简要陈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小题2:清代陈廷焯云:“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其实非词如此,诗亦如此。请简要分析本诗中“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情感表达方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遮断好,故国遥远,关山迢迢阻断了回乡之路,(1分)甚至于眺望的愿望都无法实现,表达作者羁留异乡强烈的思乡之情。(2分)
“望断“好,望断即望穿,(1分)刻画了一个羁留异乡极度盼望、期待、思念故国的游子形象。(2分)
小题1:首联东风拂面,野梅山杏芳菲,一副以春光明媚画面,(2分)但“迟”“暗”字突现,却有愁绪扑面而来。(2分)
颔联所写之景“落星、偃月“极妩媚之态,温婉雅致,有怡然之情,(2分)却结以残角、夕晖,怅然若失之情自然流露。(2分)
颈联借用“庄周梦蝶”一典,表达诗人羁留异乡的痛苦,“旅梦”旅居客乡之游子的思乡梦,但好梦难圆,纵风景独好,也徒增伤怀。渐至主客难辨,物我皆失。借“望帝化杜鹃”一典,营造凄凉悲伤的氛围,表达作者思乡之情。(典故2分,表达情感2分)
清新的画面中别生一段愁绪,是古今***客常作之叹,无关风月。(总结句酌情给分)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首先回答“遮断”还是“望断”好,再结合诗句分析理由,“遮断”表达作者羁留异乡强烈的思乡之情,“望断”刻画了一个羁留异乡极度盼望、期待、思念故国的游子形象。
小题1:紧扣评论“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在这首诗中的表达,还要有对“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具体例子,举例2分,分析2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7分)
山居秋暝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题1:结合全诗,说说首联“空”字的作用和内涵。(3分)
小题2:简要分析颔联和颈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一)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小题1:下列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言”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静言思之,躬自悼矣。B.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D.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赠送) 夫唯捷径以步(困迫)
B.泰如天地(坏运气) 榆柳后檐(遮盖)
C.会永无缘(他)脉脉不得语(含情相视的样子)
D.女之耽兮,不可也(说出来) 彤管有炜,怿女美(通“悦”,喜爱)
小题3:与“桑之未落”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匪女之为美,美人B.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不吾与
C.余固知謇謇为患兮,忍不能舍也D.荃不察余中情兮
小题4: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于嗟女兮,无与士耽。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C.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小题1: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是
A.“婀娜”是“轻轻飘动的样子”,“赍钱”是“赠送钱财”。
B.“杂彩”是“各种颜色的绸缎”,“流苏”是“用五彩羽毛做的下垂的缨子”。
C.“登即”是“立即”,“踯躅”是“缓慢不进的样子”。
D.“交语”是“交相传话”,“交广”是“交往的人多”。
小题2:下面各句的“适”与“处分适兄意”的“适”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A.适可而止,无贪心也。B.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C.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小题3: 与“登即相许和”的“相”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D.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小题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写太守家操办喜事的豪华排场,是为了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B.面对兄长逼婚,她允婚,表现了她对自己处境、对未来的清醒认识、估计和对兄长淫威的蔑视;同时也表现了她的顺从性格。
C.“阿母”的话,表现了刘母并不理解兰芝的真实想法,没有站在女儿的立场考虑,却在为儿子的逼婚推波助澜。
D.“六合”是指迷信的人所认为的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都相合的意思。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
无饥渴!
注解:①君子:此处称丈夫。②役(yì):苦役。③曷:何时。④至:归家。
⑤埘(shí):鸡舍。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⑦佸(huó):聚会、相会。⑧桀(jié):鸡栖的木架。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⑩苟:大概,也许。
小题1: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B.第一层,直抒胸臆盼望丈夫归来。第二层,从正面描写,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却无归期。第三层,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C.“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
D.“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十二个字,就勾画出一幅典型的农村晚景图,画面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以此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心情,是很耐人寻味的。
小题2:“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的作用是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思妇的什么情感?用什么艺术手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水调歌头 中秋
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①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②,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③。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④枕卧江流。
注:①宋玉,战国辞赋家,自古文人悲秋之说始于其《九辩》。②醽醁(líng lù),古代的一种美酒。③瓯(ōu),杯子。④欹(qī),斜倚,斜靠。
小题1:此词写中秋之夜,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意象?(3分)
小题2:古人认为米芾这首中秋词不因袭前人,有创新。你认为“新”在哪里?(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