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阅读(8分)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

元曲阅读(8分)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元曲阅读(8分)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1)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2)趱zǎn:赶快。(3)苫shàn:用草覆盖。
小题1: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层意。(4分)
小题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两个层次。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小题1:主要运用了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解析

小题1:此题属于概括归纳,从向往归隐的理由和向往中的隐居生活两个角度考虑,再结合诗“简要分析层意”。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主要运用了对偶,注意对偶的特点,再结合诗句“赏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创作于开元末年(741),是杜甫早期的作品。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小题1: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
江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小题1: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小题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5分)
小题2:对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
小题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 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小题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要分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5分)
小题2: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