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听晓角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①。注:①小单于:乐曲名(1)结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听晓角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①。注:①小单于:乐曲名(1)结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晓角
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①。
注:①小单于:乐曲名
(1)结合诗歌前两句,说说作者是怎样以环境气氛来烘托角声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诗歌在刻画“征人”形象方面的特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认为次句“用‘当’字固妙,接以‘汉月孤’三字,尤善写苍莽之神,宜其佳句流转,播为图画也”,说说你对这一点评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这首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诗中只有一片角声在回荡,一群塞鸿在盘旋,既没有明白表达征人的愁思,甚至始终没有让征人出场。诗篇采用的是镜中取影手法,从角声、塞鸿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它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见篇外。
  诗的前两句“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是以环境气氛来烘托角声,点明这片角声响起的地点是边关,季节当深秋,时间方破晓。这时,浓霜满地,榆叶凋零,晨星寥落,残月在天;回荡在如此凄清的环境气氛中的角声,其声情该是多么悲凉哀怨,这是不言而喻的。从表面看,这两句只是写景,写角声,但这是以没有出场的征人为中心,写他的所见所闻,而且,字里行间还处处透露出他的所感所思。首句一开头,写霜而曰“边霜”,这既说明夜来的霜是降落在边关上,也写出了征人见霜时所产生的身在边关之感。次句在句末写到月,而在月后加了一个“孤”字;这不仅形容天上的月是孤零零的,更是写地上的人看到这片残月时的感觉也是孤零零的。
长期身在边关的李益,深知边声,特别是边声中的笛声、角声等是怎样拨动征人的心弦、牵引征人的愁思的;因此,他的一些边塞诗往往让读者从一个特定的音响环境进入人物的感情世界。如《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云。“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从军北征》诗云:“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两诗都是从笛声写到听笛的征人,以及因此触发的情思、引起的反应。这首《听晓角》诗,也从音响着眼下笔,但在构思和写法上却另有其独特之处。当人们读了诗的前两句,总以为将象上述二诗那样,接下去要由角声写到倾听角声的征人,并进而道出他们的感受了。可是,出人意料之外,诗的后两句却是:“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原来诗人的视线仍然停留在寥廓的秋空,从天边的孤月移向一群飞翔的鸿雁。这里,诗人目迎神往,驰骋他的奇特的诗思,运用他的夸张的诗笔,想象和描写这群从塞北飞到南方去的候鸟,听到秋风中传来画角吹奏的《小单于》曲,也深深为之动情,因而在关上低回留连,盘旋不度。这样写,以雁代人,从雁取影,深一步、曲一层地写出了角声的悲亢凄凉。雁犹如此,人何以堪,征人的感受就也不必再事描述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小题1: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5分)
小题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小题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小题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3分)
(2)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古体诗,回答问题(6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无言。
小题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3分)
答:
                                                                                        
                                                                                         
小题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