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小题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4分)
答案

小题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1: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真可谓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句意,说明此虽之后,他的心象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真是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小题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3分)
(2)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古体诗,回答问题(6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无言。
小题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3分)
答:
                                                                                        
                                                                                         
小题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两题。(8分)
春夜喜雨                                春 雨
杜 甫                                    周邦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小题1:杜甫,字       ,唐代诗人。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他的诗被人称为         。(2分)
小题2: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3分)
杜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周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
临江仙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 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②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③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小题1:“今春还听杜鹃啼” 赏析“还”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2)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