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西江月•秋兴程馞【注】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西江月•秋兴 程馞【注】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山翁”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简析。 (2)这首词下阙描绘了哪几幅图景?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4分) |
答案
(1)(1)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塑造了“山翁”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2分) (2)“招”与“笑”,可见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笑指菊花开遍”,可见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洁的品性。(2分) (2)(1)描绘了竹树潭烟、渔船下滩、芦花隐船三幅图景。(2分) (2)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 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静谧之美。 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 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一动一静显出静谧,引人遐思。(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10分) 金陵驿二首(其一)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本诗是祥兴元年文天祥被俘后,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 答: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5分) 答: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8分)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注】 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注]熙宁七年(1074),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苏镇江)。 小题1:“幽恨终难洗”中的“洗”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4分)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 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到烟缕。 ⑴上片作者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 ▲ ⑵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6分) ▲ ▲ ▲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昭君怨 南宋•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5分)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6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